配第導師主講「利息」


本章透過五個小節,講解威廉·配第關於「利息」的經濟學理論。作者用幽默詼諧的文字,為讀者營造出一種輕鬆明快的氛圍,讓讀者能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有關「利息」的經濟學理論。

威廉.配第

William Petty,1623.5.27-1687.12.16,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創始人,統計學家,被稱為「政治經濟學之父」。他率先提出了工作決定價值的基本原理,並在工作價值論的基礎上考察了薪水、地租、利息等範疇,他把地租看作剩餘價值的基本形態,他區分了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其一生著作頗豐,主要有《賦稅論》、《獻給英明人士》、《政治算術》、《愛爾蘭政治剖析》、《貨幣略論》等。

第一節 錢是可以自己賺錢的

「各位東方的學生們,我是來自英國的威廉·配第,大家好。」威廉·配第教授挺直了腰板,將右手放在胸前,對著臺下的同學們鞠了一躬。

王羽軒沒像其他同學那樣吃驚,雖然他一眼就看出,臺上那個絕對不是演員,但由於他接受能力很強,所以他並不慌亂。

待臺下的騷動稍為平靜後,威廉·配第用紳士杖敲了敲地板:「各位的反應跟我預想的差不多,當我知道這堂課是要為21世紀的學生上課時,我也是十分驚訝的。」威廉·配第笑著向臺下眨了眨眼睛。

在場的同學們似乎很快地接受了這個事實,紛紛拿出了筆和筆記本。王羽軒什麼都沒帶,他不由得有些後悔自己沒有早做準備。要知道,威廉·配第導師的課,可不是什麼時候都能聽到的。

轉眼間,威廉·配第導師已經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問題:錢會自己賺錢嗎?

看到這個問題,臺下的學生立刻開始了熱烈討論。王羽軒聽到有人說:「錢又沒手沒腳,自己怎麼賺錢?當然是人在賺錢啊!」「錢要是會自己賺,還要我們那麼努力做什麼?」但是王羽軒卻隱隱猜到了什麼。

威廉·配第導師看著臺下交頭接耳的同學們,有些得意地說:「大家肯定都是一頭霧水吧?錢怎麼能生錢呢?但是大家別忘了,投資就是典型的用錢來賺錢啊!」

臺下的同學們恍然大悟。

威廉·配第導師接著說:「有些人覺得投資很複雜,一提到這個問題就暈頭轉向。什麼基金、股票、債券,完全聽不懂。其實說白了,這些投資就是在用錢生錢。」

這句話讓王羽軒想到電視劇裡的一句臺詞:「人生錢很難,錢生錢卻很容易。」看來,威廉·配第導師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威廉·配第導師接著說:「想讓錢自己賺到錢並不難,只要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原則就可以了。」

威廉·配第導師接著說:「這一個中心,就是以管錢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則是以生錢和護錢為保障。最貼近日常生活的錢生錢方式,應該就是利息吧?」同學們紛紛點頭。(如圖1-1所示)


圖1-1 什麼是利息

王羽軒在學習經濟學課程的時候,曾聽導師講過,所謂利息,就是指貨幣資金在向實體經濟部門注入並回流時所帶來的增值額。當時覺得這個解釋晦澀難懂,所以留給王羽軒的印象並不深。

而威廉·配第導師對利息的解釋是:你把錢借給銀行,銀行支付給你的報酬。

王羽軒自己也有存錢,但銀行支付給自己的利息很有限,指望那一點存款能實現大富大貴根本不切實際,但畢竟聊勝於無。其他學生也是一臉若有所思的樣子。

在禮堂的角落裡,一個學生舉手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銀行支付利息給我們,那誰支付利息給銀行呢?銀行會不會賠?」

威廉·配第導師給該學生投以一個鼓勵的眼神後說道:

「其實,利息不僅包括銀行支付給你們的利息,也包括你們向銀行貸款時繳納的利息。早在封建社會甚至奴隸制社會時期,就已經存在著以高利貸形式的錢生錢方法。當然,銀行跟高利貸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說到這裡,聰明的同學已經猜到銀行的賺錢方式了。威廉·配第導師接著說:

「你可以想像如果銀行不給你利息,你會存錢進去嗎?你把錢存進銀行,銀行才有錢向別人放貸,要知道,貸款利息可是遠遠高於存款利息的。銀行給你2.5%的利息,再用你的錢去放貸,貸款的利息可是在5%以上呢。」

威廉·配第導師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期×100%。然後他轉過身,一本正經地講道:

「我把我的50萬元存入銀行,存5年定期,假如年利率是4.8%。我什麼都不用做,我的50萬元就會每月賺到2,000元,每年就是2.4萬元,5年下來,就是12萬元。這還只是普通的銀行存款利息,有些利息甚至更高。這難道不是錢生錢最好的方式嗎?」(如圖1-2所示)


圖1-2 貸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上表利率並非現實利率,僅為舉例說明)

大家都紛紛點頭,利息果然是錢生錢的好方法啊!威廉·配第導師看到大家滿面紅光的樣子,笑著說:

「一提到錢,大家的眼睛都開始發光了。但是先別急,我還有個問題要問大家。」他眨了眨眼睛對臺下的同學們說道,「你們知道為什麼諾貝爾獎的獎金永遠都發不完嗎?」

王羽軒思索著,利息每年就這麼多,諾貝爾獎怎麼會永遠也發不完呢?其他人也是一臉疑惑地看著彼此。

威廉·配第導師看著面露疑惑的學生們,狡黠地笑了笑:「這就是我下面要講的內容—複利。」

第二節 可以讓財富滾雪球的複利

威廉·配第導師一席話,讓臺下的學生有些想不通了。「利息」這個概念大家都知道了,那「複利」又是什麼呢?竟然能讓諾貝爾獎的獎金永遠都發不完?

王羽軒也苦思冥想了良久,明明記得上課時導師提過的,怎麼就是沒印象呢?

威廉·配第導師似乎很滿意大家這種困惑的表情,接著說道:「諾貝爾在全世界20個國家創辦了約100家工廠,在彌留之際,諾貝爾立下了遺囑,將自己的財產變作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度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大家記住,諾貝爾獎本金是3,100萬瑞典克朗。」

接著,他轉身在黑板上寫下這樣一串數字:

1901年,獎金15萬瑞典克朗;
1980年,獎金100萬瑞典克朗;
1991年,獎金600萬瑞典克朗;
1992年,獎金650萬瑞典克朗;
2000年,獎金900萬瑞典克朗;
2001年,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
……

王羽軒和大家一樣,眼睛隨著威廉·配第導師寫下的數字越睜越圓,不少學生都計算出,諾貝爾獎金發放的總額,早已遠遠超過諾貝爾遺產的本金金額。

威廉·配第導師笑著說:「如果沒有複利,諾貝爾獎早已不復存在了。1953年,諾貝爾獎的資產只剩下300多萬美元。再加上通貨膨脹的影響,這些錢只相當於1901年的30萬美元。」

大家明知道諾貝爾獎並沒有破產,但心還是不由自主地緊張了起來,十分專注地看著威廉·配第導師。威廉·配第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後,滿意地接著說:

「諾貝爾基金會的理事們求教於經濟專家,用一種新的資產管理方式,一舉挽回了諾貝爾獎的破產危機。不僅如此,到2000年之後,諾貝爾獎的總資產已經成長到超過5億美元了。」

這時,王羽軒聽見有同學說:「我知道了!您是想說經濟學上的『72法則』!」威廉·配第導師向那位學生投去讚許的目光,然後向其他學生解釋道:

「『72法則』,就是用72除以報酬率,可以估算出本金增減所需的時間,反映出複利的結果。舉個例子吧!假如你將投入100萬元,年利率是10%,那麼,你的100萬元成長到200萬元,大約需要72÷10,也就是7.2年時間。」

威廉·配第導師一邊說,一邊把複利計算公式寫到了黑板上:F=P(1+i)n。

「其中,P就是我們的本金,也就是那100萬元;而i則是利率,也就是10%;n為持有期限。」威廉·配第狡黠地眨了眨眼睛,「諾貝爾的財富真的很令人羨慕啊,而這也是利滾利最好的例證。」(如圖1-3所示)


圖1-3 單利與複利對比

說到這裡,威廉·配第導師喝了口茶,滿意地看著臺下學生們瞠目結舌的樣子。王羽軒將威廉·配第導師的話好好消化了一番,才發現原來經濟學這麼有趣,難怪有這麼多人都為經濟學著迷。

威廉·配第導師補充道:「複利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它不僅是本金產生利息,利息也能產生利息,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威廉·配第導師聳聳肩,輕鬆地說:「躺著也能賺錢,這是一件真實的事。其實你也有希望登上富豪榜。也許你們當中有人會問:『我怎麼不知道還有這種好事呢?』因為,你不懂複利呀!」

很多人包括王羽軒,大家都認為致富的先決條件是龐大的本金,其實並非如此。「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就是這個道理。說白了,只要懂得複利,一粒米也能變成大糧倉。

威廉·配第導師讓大家思考一下自己的話,然後又說:「我出一個問題,考考大家是否真的聽懂了複利這個概念:有兩個人,第一個在23歲的時候,每年投資1萬元,直到自己45歲,按照年複利率15%的收益成長;另一位在32歲才開始投資,他每年投資2萬元,同樣是15%的複利率。當二人都到45歲時,誰的錢更多?」

王羽軒聽到有些學生小聲說「投資兩萬元的更多」,也有人說「先投資的人錢更多」,但更多的學生則是拿出筆和紙,仔細地計算著二人的所得。

最後,大家紛紛給出了答案:先投資的人賺得更多。

威廉·配第導師滿意地笑了:「很好,看來你們都認真聽講了。先投資的人,在他45歲時,透過複利能得到約138萬元,而後投資的人,到他45歲時只能獲得68.7萬元。這就是複利的時間力量。」

這個問題讓王羽軒想到了自己的姐姐,她也是早早就做投資賺利息,拿了家裡的100萬元做抵押理財,年利率是10%,一年後,對方付給他姐姐110萬元。然後,他姐姐又拿110萬元繼續做理財,依舊是10%的年利率。

第二年,這110萬元的利息變成了11萬元,本息加起來是121萬元。七年後,他姐姐的理財本息已經達到了194.8萬元,接近最初本金的兩倍。第12年的時候,她的本息已經達到了314萬元,是最初的3倍多,這就是複利的魅力。

威廉·配第導師打斷了王羽軒的回憶,接著對大家說:「5萬元,相信每個家庭都會有這些儲蓄。如果將這5萬元投入到一項每年獲10%利率的投資上。按照複利計算,30年後,當初的5萬元資產將變成:F=50000×(1+10%)30-1,也就是將近80萬元。這難道不誘人嗎?」

威廉·配第導師的例子,讓臺下的學生們雙眼發光,也讓王羽軒想到了愛因斯坦的一句話:「宇宙間最大的能量是複利,世界的第八大奇蹟是複利,複利的威力比原子彈更可怕。」

威廉·配第導師笑著說:「當然了,經濟學是聰明人的遊戲,複利的確是暴利,但是作為我的學生,你們一定要分清暴利和偽裝成暴利的騙局,如果你們被傳銷集團騙了,可不要說是我的學生哦!」

王羽軒和其他學生立刻要求道:「導師,快跟我們講講經濟學裡的騙局吧!傳銷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閱讀完整內容
經濟學哪有只教你貪財:邊際效應×產業分工×附加價值×機會成本

本文摘錄自‎

經濟學哪有只教你貪財:邊際效應×產業分工×附加價值×機會成本

王文君

由 崧燁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