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老,但老不一定要衰。抗衰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從飲食、運動、睡眠、情緒與指壓,人人都可以活到120 歲。 文/周宏明 歲月無情,萬物皆有有限的生命周期,人類也不例外。衰老,如同四季更迭般悄無聲息地侵蝕著我們的身體與心靈,它不僅僅是皮膚鬆弛、皺紋橫生、老態盡顯這樣的外在變化,更是身體機能逐漸衰退、代謝減慢、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內在生理過程的綜合體現,衰老也是通向自然死亡的必經之路。面對衰老,人們往往感到焦慮與無奈,因為它似乎預示著生命力的消逝和活力的減退。 因此,面對浩瀚生命之海,人類始終懷揣著對長生不老的無限嚮往,努力探索著時間的奧秘,試圖擴寬生命的邊界。抗衰老,這一古老而又永恆的課題,不僅僅是現代科學的研究熱點,更是深植於人類心靈深處的追求。從西元 3 世紀的《亞歷山大傳奇》中的青春泉,到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長生不老藥,這些傳說的背後都表達了人類對延緩衰老、永葆健康、延長壽命的無限渴望。
01.抗衰比抗老更重要 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我們逐漸瞭解到衰老並非完全不可抗拒。衰老雖是生命的必然,但其進程卻是可以延緩的,而健康與活力並不必然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線性消退,其消退速度是可以一定程度上人為干預的。由此,抗衰老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熱點。但抗老(Anti-Senescence )和抗衰(Anti- Aging )這兩個概念經常被混淆。其實這兩個名稱相似,但它們所關注的層面卻大不相同。
1.1 抗衰關注整體健康 抗衰,通常指的是通過使用各種方法和手段來延緩身體衰老的過程。這包括減緩生理機能的下降、維持身體健康和活力,以及保持較好的智力和體力狀態。抗衰的目的是在遺傳因素決定的壽限內,通過科學的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身體保持相對年輕的狀態,或者讓更多的人優雅、有品質的老去。 抗老,指向的是細胞和分子層面的衰老逆轉,是從微觀層面抵禦歲月侵蝕的科技挑戰。細胞是人體的基本構成單位,而隨著年齡增長,細胞逐漸經歷一種不可逆的老化過程。這些「老化」細胞(Senescent Cells )喪失了正常的功能,甚至會分泌出促炎因子和破壞性分子,成為破壞健康的「隱形殺手」。因此抗老主要聚焦這些衰老細胞的抑制與清除,通過細胞層面的調控實現衰老減緩,為組織和器官的持久健康提供可能,這包括解決因衰老引起的各種身體問題,如骨質疏鬆、關節炎、記憶力減退等。
相比之下,抗衰關注的是身體的整體生理健康,目的是通過改善生活方式、管理情緒等多維度方法,減緩生理功能的衰退,而且抗衰並非只是一個醫學概念,更是一種健康管理的理念,它宣導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保持年輕的「鑰匙」。抗衰為每個人提供了自我管理、改善生活品質的實際可行的方案,讓健康成為主動選擇,而非被動接受。 雖然抗衰的著眼範圍更廣,抗老和抗衰的結合才是實現健康長壽的關鍵。抗老通過細胞層面的調控與修復,為生命提供了堅實的「微觀支撐」;抗衰則通過整體的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調整,使個體能夠在宏觀層面上持續保持活力。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一個科學且全面的健康管理框架。通過這個框架,我們不僅能夠減緩歲月的侵襲,還能在每一個年歲裡煥發出年輕的光彩,保持生活的熱情和動力,讓年齡不只是一個數字,而成為一種智慧的積累。
1.2 人人都可以實施抗衰 抗老技術儘管在實驗室中展現出延緩衰老的潛力,但其可實施性仍存在挑戰。比如,衰老細胞清除、幹細胞治療和靶向治療等技術往往需要高科技支持,其發展成本高、技術門檻大,這意味著先進的抗老技術在短期內難以大規模應用,且更多依賴於醫學科技的進步,不具備個人自我實施的可行性。 抗衰則更多關注日常健康管理,是一種可以通過生活方式改變來實現的策略。多項研究表明,無論是合理的飲食、規律的運動、良好的睡眠和積極的情緒對延緩生理衰退至關重要。這些抗衰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廉,且對每個人都是觸手可及的。通過日常的生活方式干預,個體可以主動管理自己的健康,不僅能夠減緩衰老進程,還可以建立長期健康的基礎。因此,抗衰是一種個體自主性更強、易於實現的健康策略。
1.3 抗衰是一種積極生活方式 抗衰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它提醒我們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去延緩衰老、保持健康,從而增強對生活的掌控感。這種積極抗衰的態度促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健康的選擇,以積極心態面對衰老。抗衰更像是一種生活哲學,賦予個體主動權,讓人們充滿希望地去掌控健康的未來。 抗老則更多是通過科技修復來延緩衰老帶來的損傷,屬於一種被動的修復措施,依賴外部技術來實現健康。這種被動的抗老方式雖然有效,但對個體的心理激勵有限。相較之下,抗衰的生活方式管理能夠帶給人們更多成就感和幸福感,幫助人們建立積極的心理狀態,建立抗衰生活習慣,這對於保持長期健康同樣關鍵。
02.人類極限年齡是 120 歲 我們總期盼健康長壽,長壽的極限是多少歲呢?金氏世界紀錄中最長壽的人是來自法國的珍妮.卡爾門,享年 122 歲 164 天。人類極限年齡被普遍認為是 120 歲左右,這一觀點得到了科學研究和醫學研究的廣泛支持。 從細胞生物學的視角出發,人類細胞的分裂能力並非無限,而是存在一個被稱為「海弗利克極限」的閾值。在 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加州大學的老年病學專家李奧納多.海弗利克揭示了一個關鍵發現:人類的皮膚細胞在經歷大約 50 次分裂後,將不再繼續分裂。在正常的人類細胞生命周期中,位於染色體末端的端粒隨著每次細胞分裂而逐漸縮短。一旦端粒縮短至臨界長度,細胞便無法繼續分裂,進而觸發人體的衰老過程。據此,通過對人體細胞分裂周期和分裂次數上限的深入分析與計算,科學家們得出結論,人類的最長壽命大約為 120 歲。 由新加坡 Gero PTE 公司聯合俄羅斯、美國等多個國家的研究機構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其中介紹了一種創新的評估生物衰老過程的新方法—動態生物體狀態指標(DOSI )。利用這一新方法,科學家們指出,生物的壽命極限是一種固有的生物學屬性,不受外部壓力因素的影響。這表明人類壽命有一個基本的、不可逾越的上限—人類的最長壽命大約在 120 年至 150 年之間。 生物學家通過研究哺乳動物的生長周期與其壽命的關係,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理論:哺乳動物的壽命大約是其生長期長度的 5 倍至 7 倍。對於人類而言,生長期通常被界定在 18 歲至 25 歲之間。根據這一理論,人類的自然壽命應該在 100 歲至 175 歲之間。此外,還有另一種觀點認為,哺乳動物的壽命可能相當於其性成熟期的 8 倍至 10 倍。對於人類來說,性成熟期大約在 13 歲至 15 歲之間。按照這一比例計算,人類的自然壽命應該在 110 歲至150 歲之間,這同樣與 120 歲這一理論預測相吻合。 雖然歲月的流逝為人生設定了自然的極限,但我們所追求的,是一種超越年齡束縛、健康而高品質的生活狀態,一個即便步入高齡,依然精神矍鑠、活力不減的金色年華。抗衰老,不僅僅是對時間的抗爭,更是對生命品質的執著追求。越早意識到這一點,並付諸實踐,我們的身體與心靈就能在每一個階段都保持最佳狀態。因此,從青春正盛的 20歲開始,我們就應當有遠見地規劃自己的未來,不僅僅是為了當下的光彩照人,更是為了未來 100 年的持續年輕與活力。這意味著要採取科學的飲食習慣、規律的運動方式、積極的心態調整,以及必要的醫療保健措施,讓抗衰老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讓歲月成為我們精彩人生的見證,而非衰老的印記。

03 DESEA 生活抗衰方式 「Desea 」是西班牙語單詞「desear 」的第三人稱單數現在式變位形式,意為「他想要」或「她希望」。Desea 如同人人對健康生活的渴望,每個人「希望」(Desea )通過科學搭配的飲食(Diet )來為身體補充能量,通過規律的運動(Exercise )來保持活力,通過充足的睡眠(Sleep )來恢復精神,通過管理情緒(Emotion )來保持內心的平和,通過指壓(Acupressure )來養護身體。這些習慣和實踐,就像我們對生活的「希望」(Desea ),是我們抗衰的秘訣,讓我們在歲月的長河中,依然能夠保持青春的活力和健康的體魄。 飲食(D)提供了身體所需的基礎營養,幫助我們保持健康、恢復細胞活力,避免因飲食失衡帶來的衰老加速。運動(E )則是我們身體的「發動機」,通過適度的活動,我們強化了肌肉和骨骼,增強了心肺功能,使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睡眠(S )更是修復記憶力的關鍵,優質的睡眠可以幫助我們修復受損細胞,帶來清晨的充沛精力。此外,情緒(E )管理如同心靈的調節器,保持積極、平和的心態,能夠減少壓力對身體的傷害,提升免疫力,抵禦各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而指壓(A )療法則通過刺激穴位,啟動身體的自然癒合能力,釋放壓力,改善血液循環,讓我們的身體重新煥發生機。 本書通過飲食、運動、睡眠、情緒以及指壓這五大核心維度,深入淺出地為大家介紹了多種多樣科學且實用的健康生活方式。為了更好地引導大家實踐這些健康方法,經過採訪多位不同生活形態的抗衰生活實施者,總結設計了一份每位讀者通用的抗衰日記。這份日記旨在幫助大家系統地記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改變,逐步養成良好的抗衰習慣,從而讓健康與美麗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作為對現代科技抗老方法的補充,本書在最後章節還介紹了一些前沿的科技抗老手段,為追求更高效率抗衰老成果的讀者提供多元化的選擇。我們希望這些內容能夠為大家在抗衰老的道路上提供有力的支持與幫助,讓每一位讀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抗衰老之道,享受健康、美麗、充滿活力的生活。
3.1 飲食(Diet)抗衰 飲食是人體獲取營養物質的主要途徑,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抗衰是一種生活方式
big大時商業誌
2025/5月 第105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