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減脂吃出涼感

夏天一到,手搖飲、冰品、甜點成了許多人消暑的首選,但你知道嗎?這些清涼美味的背後,往往藏著高糖、高脂的健康風險。面對甜食誘惑,如何聰明選擇,才能兼顧清爽與健康?從日常飲食習慣做出一點改變,就能有效避開糖分陷阱,讓夏日既沁涼又無負擔。

文/畢翠絲


拒絕飲料、甜食陷阱

炎炎夏日,許多人愛靠冰飲、甜點消暑,這些看似療癒的選擇,卻可能是健康陷阱。

炎炎夏日,很多人習慣透過冰品或手搖飲料消暑,但這些看似清涼可口的食品,背後可能藏著令人忽視的高糖陷阱,不知不覺間讓血糖、血脂飆升,甚至增加肥胖與代謝疾病的風險。從日常飲食習慣做出一點改變,就能有效避開糖分陷阱,讓夏日既沁涼又無負擔。

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酷夏來臨,來碗剉冰是不少人心中的首選,但若不留意配料與糖分,一不小心就可能吃進過多熱量,在涼快之餘,體重也跟著悄悄上升。紅豆、綠豆、花豆、湯圓、芋圓、果醬這些配料,含有大量糖分與精緻澱粉,即使主餐吃得不多,只要加上一碗配料滿滿的剉冰,總熱量也可能大幅超標。

在享受剉冰的同時,與其選擇高糖配料,不如改吃地瓜、南瓜等原型食物,是更健康的替代方案。選擇健康的原型食物作為配料,富含纖維和營養,能增加飽足感,且升糖指數較低,也能避免過多糖分的攝取。


手搖飲誤區,即使少糖也不健康

此外,不少人以為點「微糖、半糖」的手搖飲很健康,事實上,大多數店家使用的是高果糖糖漿,甜度高、成本低,進入體內後極易轉化為三酸甘油酯,長期飲用易導致血脂異常、脂肪肝與胰島素阻抗。而且愈來愈多研究發現,果糖攝取過量不僅造成肥胖,更會引起血壓升高和代謝症候群。

舉例來說,珍珠奶茶中的珍珠,通常使用樹薯粉,再加水及糖製做而成,即使選擇「無糖」,實際上仍攝取大量糖分,有些店家,為了讓珍珠更有嚼勁,還會再加小麥蛋白、玉米澱粉、食用化製澱粉等,這些都屬於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梅子綠茶、百香果茶即便不額外加糖,所用的果醬本身就含有高糖。

食物分子結構越簡單,身體就越容易分解吸收,可以在血液中運輸被細胞使用。手搖飲一口氣攝取大量單醣(例如:果糖、葡萄糖),一下子讓血糖值上升,胰臟為了調節血糖而大量分泌胰島素,久而久之,胰臟負荷加重、敏感度降低,便可能引發胰島素阻抗與第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關鍵在於熱量攝取過多,尤其是過量食用含糖食品,不僅熱量高,還會迅速促使胰島素分泌增加,但當細胞不需要這麼多葡萄糖時,多餘的糖分會被轉化成肝糖或脂肪儲存,造成體重悄悄上升。

如何健康控糖?三個簡單原則

❶減糖分量:控制每日攝糖量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從精製糖攝取的熱量應控制在總熱量的5%至10%之間。以每日攝取2000大卡熱量的成年人為例,10%的上限相當於200大卡,而每克糖約含4大卡,換算下來大約是每日不超過50克的糖。

這50克的糖,其實很容易就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到,例如紅燒豬排、紅燒肉等調味料理,或是咖啡、紅茶中所添加的糖。對於一般健康的成年人而言,每天攝取不超過50克的糖算合理的範圍。

然而,若體重偏重或處於糖尿病前期,血糖已偏高者,建議進一步減量至每日25克以內,約等於5顆方糖的量(每顆方糖約5克)。這個分量其實已經足夠讓人適度享受甜味,例如在咖啡、茶或飲品中加一點糖並無不妥。

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市售的手搖飲料常常含糖量遠超過建議上限。即使標榜少糖、半糖,實際糖分仍然偏高;市售飲料一杯常含糖30克以上,輕易就超過每日建議的糖,自己動手沖泡飲品、控制甜度,是最有效的減糖方式。

❷替代選擇:天然水果與花草茶

冰品配料可以地瓜取代芋圓,下午點心可改吃水果如芭樂、小蕃茄、奇異果。飲品則以無糖綠茶、香草茶,例如洋甘菊、玫瑰花茶為佳,能兼顧味道與健康。

❸漸進調整:減少依賴、緩解成癮

手搖飲屬於高升糖指數的食品,會造成血糖急速上升,口感很好,但會愈喝愈想喝,是因為糖具有成癮性,因此建議採「漸進式改變」。


循序漸進地改變習慣

有位民眾每天習慣喝一杯手搖飲,因血糖問題找黃淑惠求助。她建議,先將甜度從七分糖調整為半糖,接著再從每天喝一杯,逐步減為每週五天、三天,最後縮減到一週一次,當作偶爾的犒賞。對於有甜飲成癮傾向的人來說,重點在於給自己一點時間,循序漸進地改變習慣與飲食型態,是完全做得到的。

曾有一位從加拿大返台準備服兵役的留學生,過去在留學期間幾乎每天喝一罐可樂或雪碧,回國後體檢發現三酸甘油酯嚴重超標,詢問營養師:「剛開始一週選擇兩天不喝,空窗期該怎麼辦?」

黃淑惠提醒,可以用氣泡水來取代,不妨購買一台氣泡水機,讓自己在不攝取過多糖分的情況下,仍保有飲用習慣的滿足感,透過逐步減量,比較容易維持動力。最重要的是,飲食調整必須貼合個人的生活習慣,才能真正落實與持續。

有些長輩習慣下午吃紅豆湯、綠豆湯等甜湯當作點心,不妨在相同的時間,改吃新鮮水果,水果本身含有天然的甜味與單糖不同,富含膳食纖維,糖分需經過一連串消化與分解才會被釋放,對血糖的影響較溫和。

比起西米露、椰漿或冬天常見的芝麻糊等高糖點心,水果是更健康的選擇。不只是長輩,一般人每日攝取水果的頻率偏低,往往一天只吃一份,營養仍嫌不足。鼓勵大家以水果取代含糖飲品或甜湯,不僅能減少精緻糖攝取,還能補充維生素C與植化素,有助於整體健康。

對於想享受熱甜湯口感的人,也可以改用銀耳湯代替,加入少量枸杞與冰糖,不僅膳食纖維豐富,澱粉與糖分也較低。透過這類小調整,不論年輕人還是長輩,都能從日常生活中慢慢轉變飲食習慣,朝更健康的方向前進。

注意代糖的使用

為了因應健康考量,許多食品業者選擇以人工甜味劑(又稱代糖,Artificialsweetener)取代傳統蔗糖(Sucrose),以打造低糖或無糖的產品。例如零卡可樂(CokeZero)便透過添加代糖,使飲料在不含糖的情況下依然保有甜味。

黃淑惠說明,對於糖尿病患者,適量使用糖醇類代糖如赤藻糖醇、山梨醇是較安全的選擇,但要避免含有阿斯巴甜(Aspartame)等人工合成甜味劑,可能對肝腎造成負擔,並不建議長期使用。

無論學生、上班族或長者,養成「看標示、少加糖、懂得替代」的飲食習慣,是守護健康的第一步。從今天開始,為自己的身體做一個甜蜜而聰明的選擇吧! 閱讀完整內容
常春月刊2025/8月 第509期

本文摘錄自‎

控糖減脂吃出涼感

常春月刊

2025/8月 第5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