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以上成年人約有1940萬人,以高血脂盛行率25.6%推算,相當於近500萬人罹病,大約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脂。
文/郭岳潭
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大概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估計約500萬人。血脂主要是由三酸甘油酯、膽固醇所組成,膽固醇可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理想值40mg/dL。
血脂症盛行率逐年不斷攀升。根據1990~1991年台大醫院金山社區心臟血管疾病追蹤研究顯示,有高膽固醇血症在男性是13.8%、女性是20.3%;2002年調查發現,大於15歲人口中有10.9%屬高膽固醇血症,推估約有200萬人總膽固醇超標。
在2004年至2008年全國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罹患高膽固醇血症成年男性有12.5%、女性有10%,中老年男性有20.5%、女性則有16.4%。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結果顯示,18歲以上成年人約有1940萬人,以高血脂盛行率25.6%推算,相當於近500萬人罹病,大約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脂。
血脂異常比例,隨年齡升高
進一步分析,19歲至75歲以上的各個年齡層,膽固醇變化與血脂異常情況。首先來看19至64歲的成年族群,血脂隨年齡增長逐漸升高,異常比例也明顯增加。男性在19至44歲之間的總膽固醇平均值為183.0mg/dL,到了45至64歲則升高至188.9mg/dL。
相比之下,女性的膽固醇變化幅度更為顯著,從19至44歲的175.4mg/dL躍升至45至64歲的198.9mg/dL,顯示女性在進入更年期後,受荷爾蒙變化影響,膽固醇水平顯著增加。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即俗稱的「壞膽固醇」,是衡量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標。19至44歲的男性LDL平均值為120.1mg/dL,到了45至64歲僅略微上升至121.4mg/dL;而女性的變化則較為明顯,從19至44歲的108.3mg/dL增加到126.4mg/dL。
同時,男性與女性的三酸甘油酯(TG)平均值也在此階段有所升高。男性從19至44歲的128.3mg/dL增至45至64歲的154.5mg/dL,女性則從85.8mg/dL升至123.5mg/dL。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的三酸甘油酯數值增幅,較男性更為顯著,這與年齡增加引發的代謝變化息息相關。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即所謂的「好膽固醇」,在這個年齡階段中,男女的平均值變化相對穩定。男性從19至44歲的47.6mg/dL稍微增加到45至64歲的47.8mg/dL,女性則從59.8mg/dL下降至58.8mg/dL,儘管數值變化不大,HDL的降低,仍對女性的心血管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
進入中年,血脂異常盛行率飆升
進一步觀察血脂異常的盛行率,19至44歲男性中,高膽固醇的比例為10.1%,到了45至64歲則迅速升高至24.2%;女性的變化更為劇烈,從4.0%飆升至22.6%。
高LDL的盛行率同樣呈現類似趨勢,男性從16.8%增加到28.9%,女性則從5.5%增至26%;高三酸甘油酯的比例在男性中從17.0%提升至32.0%,而女性則從5.7%上升至18%。
至於低HDL的盛行率,男性從22%增加到30.3%,女性則從22.0%升至28.6%。這些數據顯示,中年期血脂異常問題在兩性間均明顯加重,但女性的異常比例增幅更甚,值得特別關注。
65歲以上,血脂異常居高不下
進入65歲以上的高齡長者,與19至64歲的趨勢則不同,血脂變化出現新的特徵,這個年齡層的總膽固醇和LDL平均值呈現下降趨勢,但血脂異常的盛行率依然居高不下。
65至74歲男性的總膽固醇平均值為171.6mg/dL,到了75歲以上則降至163.4mg/dL;女性則從192.9mg/dL下降到182.3mg/dL。LDL方面,男性從65至74歲的110.2mg/dL,75歲以上降至101.5mg/dL,而女性則從122.0mg/dL下降到114.6mg/dL。
三酸甘油酯的變化也呈現下降的趨勢,男性的平均值從124.2mg/dL降至116.6mg/dL,女性則從127.5mg/dL降至126.5mg/dL。HDL方面,男性的平均值在這階段相對穩定,分別為47.2mg/dL和48.8mg/dL;女性的平均值則略有下降,從57.5mg/dL降至54.4mg/dL。
儘管總膽固醇和LDL值在65歲以上的年齡層有所下降,血脂異常的盛行率卻依然居高不下。65至74歲男性中,高膽固醇的盛行率為28.4%,75歲以上僅略降至23.6%,女性則從39.1%降至33.4%。
高LDL的比例在男性中,從33.1%下降到25.9%,而女性則從42%降至36.4%;高三酸甘油酯的比例在男性中略有下降,從28%降至27.6%,但女性則從32%升至35%;低HDL的盛行率在男性中從28%降至24.7%,而女性則從31.3%增加到40.7%。
總結來說,65歲以上的男性血脂異常情況略有緩解,但女性在此階段仍面臨更高的異常比例,特別是在高膽固醇和低HDL方面,這顯示高齡女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進一步增加。
血脂異常年輕化,與肥胖有關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心臟內科兼任主治醫師黃晨祐指出,過去一般認為血脂異常主要發生在50、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近年發生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不少30、40歲的年輕族群也開始出現相關問題,可能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發生率下降有關。
黃晨祐表示,在性別分布上,男性的膽固醇異常比例相對較高,根據臨床觀察發現,這可能與男性的生活習慣有關,攝取熱量高、較常飲酒、抽菸,都是可能導致膽固醇升高的原因。此外,男性在體重控制上,通常也比女性較為鬆散,肥胖比例更高,而肥胖正是膽固醇異常的主要誘因之一。
膽固醇過高沒症狀,很多患者送醫才發現
如何發現膽固醇過高?黃晨祐提到,膽固醇過高的患者通常是通過兩種途徑被發現,一種是透過健康檢查,患者主動檢查後發現膽固醇異常,這類患者通常對自身健康較為關注,約占1/3;另一種則是患者因併發症就醫,如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接受心導管檢查或不得不放血管支架時,才發現膽固醇過高,約占2/3,往往為時已晚,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黃晨祐強調,膽固醇異常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許多患者在早期根本無法察覺問題的存在,只有當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嚴重併發症時,才會發現膽固醇過高的問題,建議40歲開始定期健康檢查。值得一提的是,其實肥胖也可以當作膽固醇異常的一項重要指標,肥胖者往往伴隨著更高的膽固醇水平。
膽固醇無好壞之分,流向才是關鍵
黃晨祐指出,膽固醇是存在於人體內的重要物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參與了細胞膜的建構、激素的合成及維持生理功能的多項過程。膽固醇是油脂性物質,因為油脂不容易直接溶解在血液中,需要特殊的方式才能在血液中運輸,運輸膽固醇的媒介被稱為「脂蛋白」,作用是將膽固醇和其他脂類包裹起來,就能夠在水溶性的血液中安全移動。
膽固醇其實並沒有分好壞之分,簡單來說,脂肪在血液中運輸的形式,根據脂蛋白的密度不同,可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黃晨祐說明,LDL主要負責將膽固醇從肝臟運輸到身體的各個器官,可以把肝臟想像成一座工廠,而LDL的角色則是將膽固醇從工廠配送到全身;然而,當LDL的水平過高時,代表體內有過多的膽固醇被運輸到各器官組織,這些多餘的膽固醇可能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導致血管發炎,進而引發動脈粥樣硬化,甚至造成血管狹窄或阻塞,因此LDL常被稱為「壞的膽固醇」。
相較之下,HDL則負責回收多餘的膽固醇,將膽固醇從器官或血管壁運回肝臟進行代謝或排除,類似於一輛清潔車,負責清理體內的膽固醇,當HDL水平較高時,代表體內的膽固醇回收機制運作良好,可以有效減少膽固醇堆積於血管壁的風險,因此HDL被稱為「好的膽固醇」。
從膽固醇的運送過程可以看出,膽固醇的好壞並不在於物質本身,而是在於運輸的流向,如果LDL過高而HDL過低,體內的膽固醇代謝就會失衡,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反地,當HDL水平較高,能有效運回多餘的膽固醇,身體的代謝機制就能更加健康運作。
除了LDL和HDL膽固醇,血液中還有三酸甘油酯,高三酸甘油酯水平可能和過量飲食、肥胖或代謝問題有關,同樣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一般來說,檢測血脂是否異常,通常會包含總膽固醇、LDL、HDL及三酸甘油酯,將4項指標數據綜合起來,才能完整反映出血脂狀況。
好膽固醇,不是越高越好
許多人會認為,「好膽固醇越高越好、壞膽固醇越低越好」,或是「壞膽固醇太低,會引發中風或失智」。黃晨祐解釋,膽固醇的代謝機制極為複雜,上述說法過度簡化,完全缺乏嚴謹的科學證據。
正確來說,好的膽固醇並非越高越好,過高的HDL水平可能與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有關,但非直接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原因;而壞膽固醇確實要越低越好,尤其對於心血管高風險族群而言,降低LDL至更低範圍,可以有效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HDL的標準因人而異
黃晨祐說明,對於一般健康民眾,總膽固醇應該低於200mg/dL,這是維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基準。HDL的標準因性別而異,女性的理想值應高於50mg/dL,而男性應高於40mg/dL,這種好膽固醇能幫助清除血管中的多餘脂肪,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LDL也就是壞膽固醇,需要控制在130mg/dL以下,以防止脂肪在血管壁堆積,導致動脈硬化等問題;三酸甘油酯的標準則為低於150mg/dL,過高的數值可能與代謝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相關。
對於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群,血脂的控制目標更為嚴苛,以急性冠心症或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為例,如果同時伴有以下任一高風險因素,例如:多支冠狀動脈病變、心臟功能不全、糖尿病、過去一年內的心血管病史或反覆心絞痛發作,建議將LDL控制在55mg/dL以下,可以顯著降低再次發病的可能性;若未伴隨上述高風險因素,則應將LDL控制在70mg/dL以下。
此外,對於患有周邊動脈疾病的患者,建議的LDL目標值同樣是70mg/dL以下,最好能進一步控制至55mg/dL以下,可更有效預防血管阻塞或相關併發症的發生。同樣地,對於已發生缺血性中風,或已知的頸動脈狹窄病變患者,LDL的控制建議也是如此,應保持在70mg/dL以下或進一步降低至55mg/dL以下,以降低未來中風或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