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科技市場大爆發 臺廠強強合作迎商機

自東京奧運後,運動科技愈發受到關注。除了量化體能狀況、蒐集分析數據,新興科技結合運動器材或感測裝置,為運動創造新價值、提升體驗。

還記得2021年東京奧運「IN啦」事件的難忘時刻嗎?臺灣選手王齊麟與李洋勇奪羽球男雙金牌,關鍵是對手在決勝點(match point)提出挑戰,最終在「鷹眼」(Hawkeye)系統判定下,確定該球為界內。「麟洋配」摘金,讓臺灣人對包含「鷹眼」在內的運動科技領域,投入更多的關注。

運動結合科技 創造新價值與體驗

何謂運動科技?資策會軟體技術研究院運動科技技術中心副主任蔡德祿表示,運動科技是以運動為核心,將人工智慧(AI)、擴增實境/虛擬實境(AR/VR)、物聯網(IOT)、數據分析、5G等新興科技,結合運動器材、感測裝置或應用程式(App),為運動創造新價值、提升運動體驗。

本文依據目標對象,將運動科技分為對運動員、對場域和對粉絲3個層面。針對運動員,包含穿戴裝置和運動器材等硬體、線上課程App等軟體,以及復健與預防等;針對場域,包含場館智慧化、健身場域數位轉型等;針對粉絲,包含科技觀賽、運動周邊商品與服務等。


▲穿戴裝置讓運動員的體能狀況可視化。

科技助攻 量化體能降低傷害

對運動員而言,科技可量化體能狀況、降低運動傷害。例如美國穿戴裝置廠商Whoop 開發的Whoop 4.0 手環,可監測配戴者的心率、睡眠時間、血氧水平、皮膚溫度等,再藉由機器學習演算法分析,解析使用者身穿戴裝置讓運動員的體能狀況可視化。

體「復原」的程度,避免運動員在體能耗盡時還不服輸硬撐,從而降低運動傷害。

對場域而言,可導入科技讓營運數位化,例如BookFast 打造智能場館系統,協助健身房、瑜珈教室等場域提升營運效能;而場館加裝高速攝影機等設備,可追蹤運動員,呈現其場上的表現,例如傳接球實驗室建置智慧牛棚,精準定位投球位置,再運用多角度高速攝影,以即時影像提供運動員回饋。

國際足球總會(FIFA)使用的「影像輔助裁判」(VAR),以及文章開頭的「鷹眼」挑戰,都是場館裝設高速攝影機、借助運動影像分析進行裁判的例子。其中,鷹眼透過攝影機記錄球的飛行軌跡,再由電腦運算建立3D模型,模擬球的落點,是廣為人知的運動科技技術。

科技觀賽技術發達 粉絲體驗升級

場館加裝智慧設備,不僅可蒐集、分析數據,提升運動員表現,也可延伸應用至觀賽體驗,例如鷹眼讓觀眾參與裁判複審過程;而中華職棒2020 年轉播開始導入電子好球帶系統,透過高速攝影機捕捉球的飛行軌跡,經過電腦計算,即可得出該球的正確位置,呈現在轉播畫面上,可增添球迷觀賽樂趣。

這類「科技觀賽」技術,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加速發展,「閉門」舉行的東京奧運,更是把這類技術推向高峰。除了前述應用,VR 觀賽也獲得廣泛關注,例如中華電信首度推出「VR 奧運轉播」服務,讓觀眾戴上VR 頭盔,360 度沉浸式參與賽事,在東奧開幕首周即吸引近10 萬人次觀看。

科技讓粉絲觀賽體驗全面升級,相關效益也外溢到周邊商品,例如球隊發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s,簡稱NFT)數位球員卡,讓「粉絲經濟」在數位世界持續發酵。科技也可應用至其他運動相關服務,主打「邊跑邊賺」(Move To Earn) 的GameFi 遊戲STEPN 便是一例。

簡言之,對運動員而言,運用智慧科技可追蹤體能狀況、降低運動2020 年4月,使用直播訓練的使用者比例暴增至85%。據美國健身App MindBody 針對App 使用者進行的調查,傷害;對場域而言,導入科技可提升營運效能,而場館加裝感測裝置,可蒐集、分析運動員表現,並延伸應用至賽事轉播;對粉絲而言,科技優化了觀賽體驗,而結合科技的周邊商品與服務,讓粉絲經濟更有效地放大。
健身環熱賣 虛擬訓練成趨勢

事實上,運動科技濫觴於「精準運動」,目標是將科技應用於優化職業運動員表現。不過近年不只職業選手,一般民眾運動健身也愈來愈科技,尤其在疫情驅動下,「線上訓練」以及「虛擬訓練」蔚為趨勢。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發布的2021 年20 大健身趨勢,「線上訓練」與「虛擬訓練」雙雙入榜。

其中「虛擬訓練」相關應用已相當普遍,指透過VR / AR 或感測技術進入虛擬世界訓練。它究竟有多紅?可從Switch 遊戲《健身環大冒險》熱銷程度略知一二。搭配控制器以及腿部固定帶推出的《健身環大冒險》,讓玩家邊運動邊在虛擬世界冒險,光是在2020 年4 月至2021 年3 月,就熱銷超過700 萬個。

針對棒球愛好者,鈞泰新媒體在貝思沛拉棒球學校推出「VR 棒球體感電競系統」,讓用戶戴上VR 頭盔練習打擊;而針對自行車族,美國軟體公司Zwift 開發了一個結合自行車及社群功能的虛擬健身平臺,用戶只要將自行車安放在騎行臺上、連接支援Zwift 的設備,就能與他人在虛擬世界進行騎乘訓練。


▲ ❶ VR 觀賽賦予粉絲全新體驗。
▲ ❷ Zwift 讓用戶與他人在虛擬世界進行騎乘訓練。

線上訓練夯 企業搶攻市場

「虛擬訓練」讓居家健身更沉浸式、更有趣,而「線上訓練」則運用直播或線上隨選課程,讓使用者在家防疫也能獲得健身課程。根據美國健身App MindBody 針對App 使用者進行的調查,2019 年僅有7%使用者使用直播訓練,但在2020 年4 月,這個數字暴增至85%。

看準這項趨勢,不少傳統運動器材大廠展開轉型,推出結合硬體設備的線上課程服務,例如被譽為「健身界Netflix」的美國健身獨角獸Peloton,推出搭配自家器材使用的訂閱制線上健身課程,其2020 年付費訂閱戶(Connected Fitness Subscriptions) 從2019 年的51 萬人,翻倍成長至109萬人。

新創業者也積極切入這塊市場,以臺灣業者為例,2019 年成立的Uniigym,提供近千堂隨選線上課程,民眾在家打開App,透過手機鏡頭捕捉身體骨骼點,就可精準比對動作正確度;成立於2015 年的Wondercise也推出線上訓練App,並首創健身社群概念,鼓勵親朋好友開直播一起訓練。

傳統、新創業者紛紛布局線上健身市場。資策會軟體技術研究院資深技術總監蔡澤銘分析,傳統器材廠是由「線下走向線上」,但其商業模式仍以「買斷硬體設備」為主,「訂閱制」為輔;相較而言,新創業者是從「線上走向線下」,商模發展更具彈性,但仍需持續增添內容豐富度,才能留住先期採用客群。 閱讀完整內容
《經貿透視》雙周刊2022/6月 第595期

本文摘錄自‎

運動科技市場大爆發 臺廠強強合作迎商機

《經貿透視》雙周刊

2022/6月 第5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