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琮恩╱台北報導

▲受生活習慣與壓力影響,有「火燒心」和「溢赤酸」等胃食道逆流症狀者日益增加。 圖/123RF
梁世瀅指出,胃食道逆流常見症狀,除了典型火燒心、胸口灼熱、胃酸逆流外,還包括慢性咳嗽、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口水變多變黏或出現泡沫,以及中醫所稱「喉球症」,即喉嚨異物感,與胸口梗塞感,發生原因多為因老化、肥胖、懷孕、高脂肪食物、甜食、咖啡、吸菸、飲酒、特定藥物引起的賁門鬆弛。
腹壓大也會胃食道逆流
「腹壓過大」也可能引起胃食道逆流。梁世瀅表示,導致腹壓升高原因,包括心理壓力、體重過重、健身時核心用力、穿著緊繃衣物、飯後平躺等;其他導致胃食道逆流的原因,還包括經常食用刺激性食物、不良飲食習慣、氣喘、糖尿病、胃部排空延遲等。
少食辛辣與刺激性食物
梁世瀅指出,胃食道逆流患者需嚴格管控飲食,減少食用辛辣與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咖哩、芥末、洋蔥、韭菜、酸菜、榨菜,其次是高油脂食物。高油脂食物,包含炸物及油脂含量高的肉類或料理,也要避免。此外,甜食及酸性較高的水果,如檸檬、葡萄柚、柳丁、奇異果、鳳梨,以及糯米製品與加工食品也應避免。
中醫治療上常運用半夏厚朴湯等方劑,梁世瀅表示,功效為行氣散鬱、降逆化痰,主治因情志鬱結引起的咽中異物感、胸脅滿悶等。
配合穴位按摩或針灸也能有效緩解症狀,對於情緒壓力引起的肝鬱氣滯型逆流,可選用合谷與太衝穴以暢通氣機;內關穴則因其和胃降逆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火燒心、胸悶;而中脘穴與足三里穴則分別具備和胃寬中、健脾胃的功效,能改善消化不良。

預防胃食道逆流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 少量多餐,避免消夜
● 飯後至少間隔2至3小時再平躺
● 睡覺時適當墊高枕頭,讓上半身略微抬高
● 放鬆心情,減少壓力
● 避免穿著緊身衣褲以防增加腹壓
● 控制體重,減少腹部脂肪對胃部壓迫
資料來源╱梁世瀅中醫師 製表╱林琮恩
閱讀完整內容● 少量多餐,避免消夜
● 飯後至少間隔2至3小時再平躺
● 睡覺時適當墊高枕頭,讓上半身略微抬高
● 放鬆心情,減少壓力
● 避免穿著緊身衣褲以防增加腹壓
● 控制體重,減少腹部脂肪對胃部壓迫
資料來源╱梁世瀅中醫師 製表╱林琮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