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他命國內外價差三倍 台美談判成檢討稅率新契機
因應台美貿易談判,政府研議調降保健品現行三○%的進口關稅,民眾有望買到更便宜的維他命。但面對未來市場競爭加劇、代工產線外移,如何幫助國內業者度過難關,成為政府的新挑戰。 撰文‧馬揚異、譚偉晟 一顆維他命,要價多少錢?點開美國電商與大賣場網站,一瓶銀寶善存五○+女性綜合維他命,平均每顆售價新台幣三到四元;但跨海來到台灣藥妝店,一顆要價九元多,換算一瓶一二○錠的維他命,就差了七百多元。 保健食品已成為眾多台灣人生活必需品,據《二○二三食品產業年鑑》,國人一年吃掉高達一○五九億元的膳食補充劑,因為售價比美國貴兩到三倍,只要台灣人出國,到藥妝店「帶貨」幾乎是必備行程。 存在如此大的價差,關鍵因素之一,絕對不脫台灣對進口保健品(錠劑、膠囊狀食物製品)課徵三○%的關稅。最近七年,陸續有進口商和立委呼籲檢討,但政府都以保護國內產業為由,不曾調降稅率。 如今,這座長期向「 產業發展」傾斜的天平,有望往「消費者權益」這端校正回歸。
▲國內保健品售價偏高,有專家指出,由於台灣藥品健保核價過低,生技業者得靠賣保健品獲利。然而為保護產業犧牲民眾健康權,恐非長遠之計。攝影·吳東岳
關稅高於國際平均
保護產業犧牲全民健康權 三月底,立法院一場因應美國關稅政策的專題報告上,針對長年為人詬病的保健食品關稅,財政部長莊翠雲鬆口,正與經濟部研議分階段降稅,預計五年內將「錠劑、膠囊狀食物製品」進口關稅稅率從三○%降至二○%。 但一周後,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三二%對等關稅,衝擊遠超出預期,許多經濟學者建議台灣應調降部分不合理貨品關稅,作為談判籌碼;包括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等多名專家更直接點名,汽車和保健品關稅「一定要降」。 顯然,政府原規畫保健食品稅率五年降十個百分點,無論是調整的速度和幅度,力道都遠遠不足。 放眼全球,台灣保健品關稅三○%,遠高於美國的六.四%、日本的十四.六%和韓國八%。去年上任後密切關注保健品價差問題的民進黨立委王世堅直指,即使關稅降到二○%,還是高於國際平均。 去年底,王世堅提出《海關進口稅則》修正案,就初步將錠劑、膠囊狀食物製品關稅訂在八%,希望稅率對齊韓國、低於中國,並建議行政院以此為基準訂定合理的稅率。 據財政部統計,美國是台灣保健品的最大進口國,二四年占進口總值的五一%,第二、第三的紐西蘭與日本,則分別占十八%、十二%。儘管未來降低關稅,預期會有更大量美國保健食品進入國內市場,但王世堅認為,與台灣規模相近的經濟體,都能發展出有競爭力的保健食品產業,台灣不該再以保護產業為由,犧牲全民的健康權。 聯安醫療集團執行長顏鴻順也指出,保健品不只是可有可無的營養補充品,許多醫師會依據病患需求,建議服用「疾病輔助」的保健品。像是糖尿病患後期常出現神經、視網膜病變,需補充維生素B12、銀杏、高劑量葉黃素等;進行化療的癌症病患,也經常得食用精胺酸、麩醯胺酸,減輕手腳潰爛等副作用。他不諱言,保健品長期維持高關稅,讓許多國內產業受到保障,但長遠來看,對消費者並不公平。 現階段在國際情勢推波助瀾下,調降保健食品關稅勢在必行,但如何減緩對國內業者的衝擊,需審慎的政策規畫。
面臨市場競爭
台灣業者將失去代工優勢 據經濟部資料,二二年台灣錠劑、膠囊狀保健食品的產值高達三八○億元,主力生產保健食品的製造商有兩百多家、員工近一萬八千人。調降關稅,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國內品牌將面臨更大的市場競爭。 葡萄王生技財務長洪俊銘表示,目前國內保健食品市場已趨近飽和,本土產品有沒有國際競爭力,將是迎戰關稅調降的關鍵。例如,葡萄王自行研發的發酵技術、菌株菌種,相關原料在國際上較稀缺,有市場不可取代性,衝擊有限;但市面上常見的化學合成產品(如維他命C),影響就比較大。 不只市場競爭,台灣業者也擔憂失去代工優勢。 保健營養食品工業同業公會創會理事長陳威仁指出,過去許多外國業者為避免被課高關稅,不會直接將成品銷入台灣,而是會在台設置保健食品加工產線,輸入原料後,由台灣製造廠代工做成產品,再內銷台灣、外銷鄰近國家。一旦關稅調降,台灣代工廠將失去競爭優勢,預期外國業者會將產線移至人力成本更低的國家。 長期做保健品原料進口代理、代工的綠茵生技總經理徐榜奎則分析,目前台灣代工生產一顆膠囊的成本,比中國、印度高出一倍以上,若產線外移,國內恐怕有上百家製造廠大受衝擊,期盼政府給予更多緩衝時間、補助輔導企業轉型。 關稅怎麼調降、如何提供業者支持方案,政府還在整合業者需求與消費者利益,進行整體規畫。經濟部產發署副署長陳佩利表示,若行政院提出的八八○億元產業支持方案特別預算通過,將會在既有「保健營養產業加值輔導計畫」上,進一步擴大輔導規模。 然而,若只是在現有輔導計畫加碼,難以因應衝擊,身處海嘯第一排的業者,期待有更多相應政策配套,在配合調整關稅的同時,降低經營影響。 目前談判壓力來自美國,陳威仁與徐榜奎等業者建議,政府可只對美國調降進口關稅,其他國家維持原稅率,減緩對企業的衝擊。 不過,政治大學財政學系名譽教授曾巨威持不同觀點。他認為,儘管現階段是台美一對一談判,但基於多邊貿易體制精神,當美國進口關稅調降,其他國家也會要求比照辦理。制定個別國家關稅只是權宜之計,長遠來看,國內產業仍要做好全面降關稅的準備。 至於關稅調降後,如何把關保健品輸入品質,並促成國內進口的保健品實質降價,更是民眾關切的重點。 首先,許多業者擔心降稅後會有大量中國、印度生產的廉價保健品輸入台灣,恐怕難以把關品質。徐榜奎說明,國內保健品業者不只需通過GMP驗證,更要建立食品追溯追蹤系統、做好原物料管控,但食藥署很難用相同標準監督進口產品,管制標準不同,不只有食安疑慮,對國內業者也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