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一點訣:全家貓之日爆紅三祕訣
家推出貓之日行銷活動,賺足聲量外,活動兩週業績就達標,還一夕之間變成對寵物最友善的超商品牌,他們如何做「共感行銷」? 文—張方毓 攝影—黃明堂 「蒐集完成:小菊、饅頭、牛嘎糖、黑嚕嚕、胖橘貓」廖姓網友的貼文寫道。這不是什麼奇怪遊戲,而是近期愛貓人士到全家便利超商找「貓」的娛樂。 二月十八日,全台超過四千間全家出現大小、姿態都超逼真的貓貼紙,現身自動門上。一共五款的貓隨機散落在不同門市,馬上激發貓派人士到處蒐集,更引發養狗人士帶狗到全家,挑戰狗看到貓的反應。這些行動,都變成社群上一則又一則的貼文。 「我第一天就在Threads滑到三百多篇不一樣的貼文,」全家商品本部副本部長兼整合行銷部部長陳菀揚笑說,「同時我很後悔,早知道做更多款貓。」 全家這波貓之日行銷成績的確亮眼,在Threads的貼文獲得二.五萬讚、四百多則留言、六千多個分享,以及更多網友自發分享的照片貼文,賺足聲量及網友目光,品牌好感度大增。 全家贏得貓奴心的「共感行銷」,成功祕訣是什麼?
▲全家取用愛貓人士愛說的「十隻橘貓九隻胖」,將橘貓照片貼在台北萬華區的康陽門市。(全家提供)
祕訣二:掌握貓奴的性格 全家在這波行銷後好感度提升,真正原因是,貓貼紙不僅逼真可愛,而且是待領養浪貓的照片,旁邊QR碼掃進去,可以看到領養資訊,顧客在全家買寵物產品累計達標,還會贈送乾糧給非營利組織。 「一個梗有沒有意義,會差很多,」林俊昇說明,「比較無腦的梗玩一玩就沒有了,全家的既有五感體驗,也有心靈體驗,而心靈體驗比較難做到。」 「飼主對社會責任很在意,」寵物用品專賣店萬達寵物行銷長何文君也稱讚,「全家結合認養和公益,讓SP(促銷活動)不只是SP。」 實際上,為了讓愛貓人士覺得全家跟他們站在同一陣線,全家的確下了一番功夫。 「大家不會認為買寵物東西要來便利商店,我們怎麼走進他們心裡?」陳菀揚說,他們分析愛貓人士個性後發現,他們不僅「愛被虐」,將貓稱為主子,自稱貓奴,而且高度有愛心,愛貓咪勝過愛自己。 因此,全家找上非營利組織,用待領養貓咪的照片做素材,並跟飼料廠商合作,顧客購物後的好處不是送給消費者,而是變成飼料送給貓咪。目前,自動門上的四隻貓模特中,已經有兩隻被領養,另兩隻也正在審核領養人資格。 「我們做的是外部市場的移轉,寵物商機大,但都『長』在網購、專賣店裡,要怎麼把這麼大的市場移轉過來?」全家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部長吳采樺說明,「我們這次打心佔率,改變認知,他們才會產生便利商店和寵物的印象連結。」 活動期間,全家的寵物產品在兩週內銷量成長兩成,達成預設目標。

▲
陳菀揚(前排中)今年帶領全家行銷團隊第一次做貓之日活動,找不到貓IP合作,改用真貓發揮創意,意外大獲成功。
小檔案 陳菀揚 出生/1975年 現職/全家便利商店商品本部副本部長兼整合行銷部部長 學歷/台灣科技大學EMBA管理研究所 經歷/全家便利商店E-Retail事業部部長 給服務業的一句話/行銷操作有時很難立即得利,但要是能走入消費者的心,長期必定能獲利。
小辭典 貓之日 貓之日是日本的貓節日,1987 年由日本寵物食品協會設立,日語中「2」的發音和貓叫聲接近,所以訂在2月22日。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