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股製造機最新黑馬:漢測 5年賭一個只存在論文上的技術

文●邱品蓉 攝影●楊文財

晶片探針卡,這個冷門技術領域,如今在股市一躍成為最耀眼的焦點,三家上市櫃公司齊登「千金股」殿堂,第四家漢民測試(以下簡稱漢測)也蓄勢待發,即將登錄興櫃。這個產業究竟擁有多高技術門檻與成長潛力,竟讓法人甘願以千元一股的代價爭相擁抱?

三度轉型、3年良率掛零
它押注探針卡翻身全球唯二


漢測背後是低調卻傳奇的漢民集團,它的母公司漢民科選擇不上市,卻敢押注冷門技術、耐心投資,曾連虧十二年孕育出漢微科,最終以千億元身價賣給荷蘭半導體設備巨頭艾司摩爾(ASML);又一手打造出專攻癌症治療、股價逾八百元的禾榮科。

如今,漢民再度押注探針卡,背後是一場長達九年的技術豪賭。歷經三次轉型、三年產品良率掛零、燒光十幾億元研發資金,最終冷門技術大逆轉,成為全球唯二與探針卡龍頭公司FormFactor(福達電子)同樣擁有薄膜探針卡技術的業者。


第一次轉型從絕境到轉機,刻在漢測身上的是一種對技術信仰的堅持,「對我來說是個機會,我在這行這麼久,也會想碰新的技術。」漢測總經理王子建娓娓道來,二○一六年接手時,漢測是一間沒有賺錢、也沒有核心技術的公司。

二○○四年成立的漢測,原為代理加拿大DRAM測試設備商KingTiger而設的合資公司。隨著營運不如預期,迅速展開第一次轉型,投入DRAM測試業務。然而,記憶體產業受景氣波動影響,漢測處於「吃不飽、也餓不死」的尷尬狀態。

「還好我跟DRAM不熟,否則可能就一路做下去了。」王子建笑說。這句玩笑話背後,是他對現實的清醒認知——要活下去,必須轉型。

在多方評估後,他將焦點拉回漢民集團最擅長的設備領域,為半導體大廠提供探針卡設備的模組客製化服務。第二次轉型不只是轉型,更是一次技術與市場的再定位。

台灣晶圓代工廠為提升良率,常對原廠設備進行深度改造,「有時改得面目全非,幾乎不是原本那台機器了。」一名台積電前設備工程師透露。王子建的角色,正是為這些晶圓廠量身打造探針卡模組,讓設備真正貼合現場需求。

這場轉型並非憑空起意,而是從生意往來中,摸索出自身的技術能耐。原來,這些設備多來自東京威力,漢民不僅是其台灣代理,也負責設備維護。

更關鍵的是,二○一二年東京威力為了在地化,將部分設備技術轉移給漢民。王子建與團隊早已熟稔這套系統,這份技術積累,成了他敢於再啟動轉型的底氣。

模組設計,對漢測而言,是全新領域。王子建憑藉多年累積的人脈與耐心傾聽,竟在客戶的抱怨聲中,聽出一條新路,「他們會告訴我哪裡卡卡的。」那些看似零碎的回饋,成了他洞察需求、尋找突破的起點。

他從漢民帶了近十名老戰友到漢測,包含業務、研發和客服,啟動小規模改機服務。他們不聲張,只在客戶需要時,伸出援手,協助修改模組和零件。

這個「陪跑」策略雖然不起眼,卻默默累積信任。經歷兩年的耕耘,第一張訂單終於等到了,晶圓代工廠的客戶需要打造一個能精準維持二十五度恆溫的設備模組。短短三、四個月,他們就交出成果,解決了晶圓代工廠的迫切需求。

這張關鍵訂單不只是技術驗證,更是信任的突破口。漢測隨後接連承接改機專案,

打開全新營收管道,正式升級為晶圓大廠專屬改機服務商。


▲漢測總經理王子建回憶,當初光是研究薄膜探針卡到底能不能被做出來,就耗費了2年時間。


挑戰「市場空白」的技術
目標AI晶片、低軌衛星市場


但新局的喜悅,轉瞬即逝。當時的漢測,仍仰賴替東京威力維護探針卡設備的服務做為部分營收來源。然而,五年前,東京威力突然宣布收回代理權,猶如一記當頭棒喝。穩定的收入斷裂、模組設備才剛步上軌道,王子建能做的,只剩再賭一次。

這一次,挑戰不只是技術,而是整個市場的空白,王子建選了論文才會提及、鮮少被市場討論的技術——薄膜探針卡。

傳統探針卡,是將針一根根插入卡上,若有瑕疵可抽換;薄膜探針卡卻是利用化學濺鍍的方式,從一片八吋晶圓上「長」出探針,每一根都不可替換。這技術過去多用於LED測試,但只需一百多根針,而漢測如今面對的,是需要高達五千根針的高頻晶片測試,「一根都不能斷。」王子建說。

這項艱困任務起始於二○二○年,由三十八人組成的團隊,每兩週到三週就要面對一次零良率的殘酷考驗,成果始終是零。「每次底層結構完成,針一長出就斷了一根,整個團隊像被潑了一盆冷水。」一名漢測研發主管回憶。士氣瞬間跌落谷底,但沒有人放棄。

轉機出現在去年底,經過無數次的製程調整,良率終於爬上三成。成功的那一刻,機台旁爆出歡呼聲、大家相互擁抱,「Steven(王子建)還說開心到要撞牆。」上述研發主管笑著回憶。那一刻,壓在團隊身上的挫敗感終於消散。


▲漢測員工們每幾週就要面對良率的考驗,去年底,測試成功的那一刻,作風親切的總經理王子建也與同仁們一起慶祝。

「越難,越喜歡、越值錢」
好時機、眼光助它搶下先機


薄膜探針卡多用於高頻晶片測試,MIC產業顧問鄭凱安預期,隨著AI時代到來,當資料傳輸量越大,採用高頻的晶片也會越來越多;一位投顧分析師認為,薄膜探針卡將應用在低軌衛星、手機、AI伺服器交換器等高頻晶片測試。根據高盛估計,低軌衛星的市場規模,將從目前的二百五十億美元,成長至二○三五年的逾千億美元。

面對過去幾年的困境,王子建坦言,他曾經在兩年前一度感到後悔,「畢竟投資人力、設備花了十幾億,到現在都沒產出,幸好現在看來一片光明。」

這,其實是漢民集團的DNA。過去漢民子公司漢微科,外界也幾乎都不看好。然而,對漢民而言,「困難的事才有價值」,最終漢微科花了十二年上演逆轉秀,不僅一度登上股后寶座,高價出售給外商的結局,也成為整個半導體界稱羨的案例。

「漢民投資的項目通常不會短時間就發酵,越難,老闆越喜歡;趨勢來了,才越值錢。」王子建一語道破集團的核心邏輯。即便在董事會上,技術出身的成員也會親自下場,討論如何突破瓶頸。

對漢民而言,投入的不只是資金,而是一場耐力與眼光的較量——每次押注,賭的都是市場爆發的先機。

目前對既有探針卡市場,漢測並未輕言放手。

針對AI晶片所需的垂直探針卡,他們選擇與日本大廠MJC合作,一方面爭取客戶、提升能見度,另一方面將研發重心集中薄膜探針卡,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漢測的最終目標,是整合設備與探針卡,打造一站式解決方案,從模組設計到探針製程一次到位,成為晶圓廠的深度技術夥伴。

「紅海市場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策略。打不過,就繞道。」這句話,是漢測如今能握有通往下一個爆發市場門票的關鍵。他們不只是參與競爭,更願意投注時間與資金重新定義賽局。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5/9月 第1974期

本文摘錄自‎

千金股製造機最新黑馬:漢測 5年賭一個只存在論文上的技術

商業周刊

2025/9月 第19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