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併購玩家 面臨擴張管理挑戰

多樣經營、跨界轉型、資產布局⋯試煉投資眼光與整合力


低價收購、跨界整合固然能快速擴張版圖,但若併購策略不明、標的體質過差恐成集團包袱。近年來市場上的資本大鱷們頻頻出擊,展現各自在擴張與風險間求取平衡的手段。

撰文‧黃浚瑋

企業透過業務成長、擴大經營,賺取更多利潤,獲得股東認同,進而推高公司市值,是每個公司經營者最主要的任務。其中,併購是成長最快的手段,市場上存在一群「大鱷們」,便經由併購不斷擴張勢力版圖,他們或許在本業業績不是特別出眾,但是靠著不斷併購其他公司,實現了企業壯大、多角化經營的目的。

而這些大鱷們, 併購的手法卻也各異其趣,有些集團具備明確的思惟策略,從母企業所在產業周邊公司下手;卻也有人以低價收購為主,以體質差的公司為目標,用低廉價格買入重整業務,或甚至直接「借殼」,將公司名稱及業務做一百八十度大整容。


▲台鋼集團會長謝裕民(中)對各項事業都野心勃勃,如何整合集團資源協助旗下事業體獲利,是重要但艱鉅的任務。攝影·吳東岳

台鋼:鋼鐵延伸多角化
積極投資不同領域 綜效發揮待觀察

這幾年併購最積極、最多元的,擴張速度最快的大鱷,非台鋼集團莫屬。見其集團版圖之大,橫跨鋼鐵、傳產、科技、餐飲、旅遊、媒體等,無不涉足其中,洋洋灑灑二十二家公司在會長謝裕民及董事長王炯棻的手中。

梳理脈絡可發現,台鋼集團本業從鋼鐵業做起,以精剛、沛波、榮剛為起點,也是集團少數有獲利的公司。這些公司多半扮演集團資金供應中樞、投資者的角色。以這些公司做為投資法人,繼續跨出併購腳步,包括鴻翊、金耘國際、皇家美食等,都可以看到這些公司擔任大股東。另外,利用「台灣鋼鐵公司」持有的股權,多半以高質押比率「套現」支持集團的併購行為,對精剛、沛波、榮剛的持股質押比例都超過九成。

台鋼集團投資橫跨產業相當大,斜槓得很厲害,但以今年上半季營運成績單來看,投資成效都不甚了了,不論從台苯、力新、久陽到去年借殼投資的皇家美食,每股都虧損了至少○.五元以上。


近年,台鋼也透過事業體「台灣健康運動投資」公司,積極投資各大職業運動隊,如棒球、籃球、排球等,企圖透過粉絲或球迷,強化集團旗下文創、旅遊、美食等與消費者的連結,甚至也以「榮剛投資」的名義投資網路與電視媒體。然而,運動產業投資虧多賺少,必須仰賴集團長期財力奧援,如何讓運動產業帶動、彼此拉抬轉虧為盈,恐怕對台鋼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即使目前大多數投資看起來不是太亮眼,績效也沒有太大起色,台鋼這一、兩年未曾停止狩獵的野心,依舊物色新標的,或是在邀請下插股其他公司,譬如觀光業亞果遊艇、以及遊戲產業智冠。

亞果遊艇近年本業績效不佳,台中港、台南安平等遊艇碼頭資產,是台鋼出手主因;至於智冠,則是董事長王俊博為了對抗挑戰者網銀國際,力邀下形成聯盟股東,智冠遊戲本業疲弱走下坡,但旗下第三方支付公司卻是「敵人」覬覦之所在,未來謝裕民、王俊博如何合作,是否真正整併進入台鋼版圖,還有待觀察。


▲張榮華(左)今年自前大同董事長王光祥(右)手中接下大同董座,期待能利用手上土地資源,帶領百年老店重返榮景。大同提供

三立:入主大同新布局
撤換高層人馬 有意運用土地資源

相較台鋼集團整體併購策略較不明顯,媒體業三立電視集團則是有較為清楚的主題性。

盤點三立集團投資的公司:觀光餐旅業的富野、運動休閒業的大魯閣,以及遊戲業的地心引力、經營電競事業的鍇睿國際,都較集中於娛樂休閒事業。但與台鋼面臨同樣處境,這些公司經營績效不佳,今年上半年EPS皆為負值,如何將這些公司導回營利的正軌,或是整合集團資源另尋出路,都還有待三立集團思考。

而三立董座張榮華今年最受矚目的動作是入股大同,及其底下的精英電腦。今年,張榮華透過盤後交易,取得大股東王光祥手中○.二七%持股,加上以「三立電視」購入六.八七%股權,以競殿法人代表就任大同董事長。

接著陸續在母、子公司引入三立人馬,包括三立總經理高明慧擔任董事長辦公室高級幕僚、前三立電視台新聞部經理許良源加入大同董事會。並撤換大同總經理沈柏延,延攬前東元總經理張松鑌,可看出對大同布局有一定想法。

近年大同屢有經營權波動, 董事長、總經理幾番更迭,但帳上具有大量土地資產,子公司手上還有建案待售,本業經營以去年成績看來也有所起色。張榮華上任後,借助張松鑌專業重現重電實力,也將利用土地資源,爭取發展AI資料中心等,能否開創新氣象,外界都在看。

三地開發:看中土地價值
客運、加油站據點 改建規畫具優勢

另一個併購界好手三地開發,與三立集團有深厚淵源。三地開發集團創辦人鍾嘉村在○八年返台開辦事業時,就與三立前董事長林崑海,以及年代董事長練台生合辦「三禾資產公司」,共同經營土地開發業務。鍾嘉村當時就在南台灣大量獵地,包含屏東大鵬灣、高雄、台南多處土地,之後離開自己創辦的三地開發集團,繼續開創自己的開發王國。

三地開發除了母公司以外,近年陸續以旗下「高雄汽車客運(股)」等做為投資法人,投資加油站企業北基、全國,以及觀光類股南仁湖等。台灣經濟新報信用評等部副總經理李冠皓表示:「這些都很符合三地集團的土地開發利益。」他認為許多加油站土地多為自有、且屬於交通要道,若是這些點不繼續經營,土地仍具不小開發價值。

另外,三地投資的高雄客運、苗栗客運等,客運站同樣有大片土地利益。李冠皓認為,這些交通設施由於法規管理較開放,可做各式開發規畫,如經營商場等,政府重劃時也會是重要一塊,顯然三地集團在投資這些公司時,對於本業以外的利益都有巧妙計算。

三地集團也積極布局能源事業部分,將原本轉投資的子公司三陸加油站改名為三地能源,想藉此搭政府綠能政策的順風車。不過近期與開陽能源的光電廠開發涉入弊案,鍾嘉村更遭裁定羈押禁見,未來能源事業恐蒙上陰影。

大宇資:轉骨科技王國
整合光罩子公司 串聯半導體製造

大宇資董事長凃俊光也是近年股市併購的佼佼者。一四年,他與新浪網創辦人姜豐年共同投資,入主老牌遊戲公司大宇資訊,從此進入市場的視野中。大宇資也在凃俊光的帶領下,從剛入主股價七元左右,一度在一七年衝上二六四元,成為他打響名聲的一戰。

凃俊光在今年做出驚人之舉,一口氣收下了兩家國內知名半導體商揚智以及台灣光罩;前者是主攻機上盒的大廠,後者則主攻半導體光罩技術。但在此之前,凃俊光就已投資了電子廠合正,以及IC元件通路商全達電子,對於科技業、半導體的野心展露無遺。

拿下台灣光罩後,原本公司底下的虹光、光環、廣化等皆納入麾下,凃俊光的企業版圖一舉擴大。加上大宇資準備改名為「光聚晶電聯合」,未來如何整合這些科技業子公司,建立屬於凃俊光的科技王國,目前看起來仍有許多難關等著他。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光罩自從二一年開始陸續收購中鋼子公司中鋼構的股份,每年固定加碼至今,持股已經逼近兩成,成為實質第二大股東。目前看來中鋼構股權穩固,產業也是集團較為陌生一塊,加上中鋼構獲利穩定,推測為單純財務投資,就看凃俊光未來對這些股權是否會有什麼想像。


▲大宇資訊董事長凃俊光(中)指出,台灣光罩總經理陳立惇(左)與揚智科技總經理連建欽( 右),是集團往半導體布局的關鍵要角。攝影·陳睿緯

綜觀這些股市大鱷投資的公司,共通點就是績效有待提升,攤開經營成績單,今年上半年EPS為負數的占大多數,顯示若是集團版圖過於多元,能否為每個事業找尋到良好的經營團隊,來維持好的業績,不無疑問。

這些被併購的公司往往許多體質本就不佳,原寄望新經營者可帶來新氣象,逐一檢視後發現,不僅績效沒有翻揚而上,還可能反過來成為集團「拖油瓶」。資本市場的金錢遊戲固然迷人,但如何端出經營績效,讓小股東也能雨露均霑,又達到當初買進時設定的綜效,端視這些大鱷們的智慧。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5/11月 第1508期

本文摘錄自‎

四大併購玩家 面臨擴張管理挑戰

今周刊

2025/11月 第15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