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基金 全村的希望

龍頭股可望擔綱護盤主力

國安基金 全村的希望


面對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大刀,全球股市慘遭重創,台灣已啟動第九次國安基金護盤,市場期待護盤常勝軍助力台股加速落底帶動反彈。

文 ● 周佳蓉


▲護盤哨聲響起,大型股、金融等產業龍頭股通常擔任要角。組合照片

川普的對等關稅大刀在台灣清明連假期間宣布,國際股市連續重挫,此等腥風血雨的態勢,也讓台股連假後展開前所未有的補跌,即使證交所在開盤前已祭出借券賣出限制、提升融券保證金成數等機制,加權指數開盤仍單日暴跌二○六五點、成交量萎縮至一四七四億元的兩年新低,也超越去年八月單日跌點,隨著短期市場不安情緒湧動,國安基金、八大公股行庫等嚴陣以待,為此行政院提前召開管理委員會,四月八日晚間宣布進入台股啟動第九次護盤。

國安基金又名為「國家金融安定基金」,是行政院設立的一種非常時期護盤工具,可運用的資金總規模最高達五千億台幣,來源有二千億元是以國庫持有的公民營事業股票做擔保,以及三千億元郵政儲金、郵政壽險積存金、勞工保險基金等資金,不過過往紀錄國安基金均未向四大基金借款,主要由國庫融資操作,訂於每年於一、四、七、十月召開例行委員會議。


非常時期啟動第九次護盤

至於國安基金可以出手的時機,依《國安基金管理條例》,當國內、外重大事件或國際資金大幅移動顯著影響民眾信心,相關因素必須導致資本市場及其他金融市場有失序或有損及國家安定之虞,需要兩項核心條件齊備,方可經委員會決議後啟動。除了第一次護盤之外,國安基金七次出手都在股市累計跌幅逾二○%時、或跌破十年線才進場,本次護盤為台股史上第二次跌破三年線就進場。

儘管依據過去的護盤經驗,法人多採取樂觀態度視國安基金出手為重要的築底訊號,然而隨著隔日開盤仍隨著美股等國際股市的疲弱,加上護國神山的台積電(2330)除了供應鏈和地緣政治變數,又傳出美方調查華為晶片赫然見到當中的Ascend 910B人工智慧處理器,由白手套公司「算能」委由台積電製程打造,恐對台積電祭出鉅額罰款,因此加權指數九日仍以大跌千點反應。

參考過去護盤經驗,國安基金自二○○○年成立以來共護盤八次,除了第一次政黨輪替的整體投報率為虧損外,拉長看其餘七次護盤均以獲利收場,顯示採用「低買高賣」的策略獲得不錯的成效,進場天數最短的為五天、最長二七五天,投入最多的是在二○○○年十月砸了一二○○多億元救市,最少金額則是二○二○年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七次護盤,斥資七.五七億元一個月後台股即大漲二○.六六%。

即使許多人將國安基金視為市場信心明燈,短期能發揮穩定市場功能,但也不是每次都能奏效,例如二○○○年網路泡沫、二○○八年的金融海嘯,在國安基金進場一個月,仍因不敵全球股市狂瀉的壓力,呈現各自約七%、一二%的虧損,顯而易見,國安基金護盤能提供市場更多流動性,但並非是可以抄底的保證,長期來看,台股表現須回歸經濟基本面及企業獲利而定。


前三次護盤鎖定產業龍頭

雖然歷次國安基金進場背景不盡相同,但政府宣告護盤的動作著實有助於提振市場低迷的信心,八次護盤一周後,台股漲幅平均落在一.一%至一四.二%不等,依據過去三次護盤中,細查其中可見十二檔個股被一致青睞,包括統一(1216)、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台達電(2308)、台積電(2330)、富邦金( 2 8 8 1 )、國泰金(2882)、玉山金(2884)、中信金(2891)、鴻海(2317)、廣達(2382)等,另外還包括聯發科(2 4 5 4)、日月光(3711)、台塑化(6505)共十家入選兩次,都是科技、金融、傳產中的龍頭。

至於國安基金將會再度青睞哪些上市櫃公司?或多或少有些共同性可作參考。台積電、聯發科等權值股擔任穩定大盤的重任,以近一次二○二二年的護盤結果,台積電、台達電、聯發科淨利潤分別排入前三,國安基金在台積電出場獲利超過八三億元,處分淨利近八成,數據也顯示台積電在歷次護盤期間均跑贏大盤。金融股包括富邦金、國泰金、玉山金及中信金等皆是具有穩定現金流的公司,而傳產股如台泥、中鋼則肩負分散風險的目的,高股息公司則因兼具長線保護短線優勢,容易在大盤震盪期吸引長線資金駐足,進而成為盤面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可觀察像是電信三雄中華電(2412)、遠傳(4904)、台灣大(3045)等配息持續創新高的公司,也較不會受關稅衝擊。

ETF被視為抗波動標的

雖然依據國安基金過去的紀錄並未持有過任何ETF商品作為標的,不過像是市值型ETF因持股涵蓋多家龍頭科技股及金融股,也可能引來資金匯聚的眼光,近五日可看到八大行庫已先行在高股息ETF和市值ETF有所著墨,比如元大台灣五○(0050)買超近十八億、元大高股息(0056)買超二二億元,且近五日買超榜中十名就有七支為ETF商品,看來ETF被視為抗波動的選擇。

投資人因無法即時掌握國安基金的動向,頂多只能透過八大官股行庫的買賣超情形大略推測,因此投資策略可更著重於自身投資組合的風險管理,畢竟相形之下,每人承受風險的能力有相當程度的不同,宜謹慎看待。 閱讀完整內容
先探投資週刊2025/4月 第 2347期

本文摘錄自‎

國安基金 全村的希望

先探投資週刊

2025/4月 第 23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