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代理人畫超大幅降息線 鮑爾能抗衡?

聯準會時隔九個月再降息 不甩威脅僅調一碼


聯準會今年九月重啟降息,今年底前有望再降兩碼;但至明年,聯準會的獨立性、勞動市場與通膨的隱憂,都讓這次降息循環的力度難以預測。

撰文‧李瑞瑾

時隔九個月,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終於再度宣布降息,在九月十八日的利率決策會議中,敲定符合市場預期的降息一碼( ○. 二五個百分點),聯邦基金利率來到四%至四.二五%區間。而依據聯準會公布的利率點陣圖,至今年年底的剩餘兩次會議中,預料共計將再降兩碼,這個幅度不僅是利率決策會議代表的多數共識,也大致符合目前的市場預期。整體而言,美國新一輪的降息循環,已然啟動。

不過,如果再把時間往後延伸一些,對於這趟降息週期在二○二六年的時間、空間範圍預判,經過九月十八日的利率會議後,反而更加令人難測。原因在於,美國總統川普「代理人」所傳達的理想利率水準,和鮑爾在這次會後所暗示的「謹慎」調整利率決心之間,存在頗大的落差。


▲在就業市場成長放緩的風險下,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於美東時間9月17日宣布降息一碼,符合市場預期。取自Federalreserve flickr

風向》川派理事恐推大降息

川普的代理人,就是取代稍早請辭的原任理事庫格勒(Adriana Kugler),而火速成為新理事的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米蘭(Stephen Miran)。在本次會議中,希望降息兩碼的米蘭投下唯一反對票,而由於另外兩位川普派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與鮑曼(Michelle Bowman)都支持僅降一碼,因此預料至少在今年以內,米蘭傾向的激進降息路線尚難實現。

但到了明年,情況將變得複雜許多。根據點陣圖,二六年預估的聯邦基金利率中位數為三.四%,以今年底前再降兩碼來看,意味明年大約只有一碼的降息空間。不過,點陣圖分布也透露,最鴿派的兩位成員,預期明年基準利率將來到二.五%,這代表明年恐將降息四碼以上。合理推估,做出這個超級鴿派降息預期的聯準會理事,必然包括背後扛著川普意志的米蘭。

比起今年,米蘭期待的降息值在明年不但多了一票力挺, 而且別忘了,川普死敵鮑爾的聯準會主席任期將在明年五月結束。「 米蘭被視為川普在聯準會中的代言人,他的加入,為聯準會決策邏輯添增了新的意識形態色彩。」景順環球高評級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文家輝(Lyndon Man)感嘆,對於降息判斷,市場現在不僅要評估通膨與經濟成長,「還必須考量聯準會的獨立性、公信力恐遭侵蝕的風險。」

雖然另外兩位川普派理事在本次會議上並未支持米蘭的降息兩碼決定,看似沒有瞎挺川普的暴力降息意志,但在野村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張繼文的解讀中,這個投票結果,「或許只是為了說服大眾『聯準會仍有獨立性』,於是刻意安排一齣『拙劣大戲』。」

儘管米蘭當前的影響力可能有限,但文家輝指出,「他的存在將鼓舞其他由川普任命的理事,如沃勒和鮑曼,推動更大幅度的降息。」他亦表示,目前聯準會七位理事中,已有三位由川普任命,而鮑爾的主席任期將於二六年五月結束,若他決定離開聯準會,川普可能很快就能在理事會中取得多數席次,並重新塑造聯準會的政策立場,特別是在降息與制度改革方面。

張繼文也擔憂,若鮑爾辭任理事,且不久前被川普開除、目前仍在訴訟階段的理事庫克(Lisa Cook)日後又得打包走人,那麼,未來的聯準會,就將徹底成為「川普的聯準會」。


變數》鮑爾續任理事反川?

於是,川普藉由米蘭之手為二六年畫出的二.五%降息底線能否成真?第一個觀察點,就是鮑爾在明年五月是否會為了捍衛聯準會獨立性,選擇「違反往例」,決定繼續留在聯準會理事會。

依照往例,聯準會主席任期屆滿,也會同時辭任理事, 如上一任主席葉倫(Janet Yellen),原本的理事任期可到二四年,但在一八年主席任期結束後,便一併辭去理事職務,離開聯準會。前幾位主席如柏南克(Ben Bernanke)、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等也是相同情況。

但這終究不是制度上的強制要求。「在什麼情況下,你會考慮離開聯準會?」在本次會後記者會面對媒體提出此問時,理事任期直至二八年一月的鮑爾回答:「關於這個問題,我今天沒有什麼新消息可以告訴你。」張繼文對此解讀,鮑爾企圖在卸任主席之後持續擔任聯準會理事,「過去常被川普揶揄的鮑爾,很可能希望藉此在歷史留名,堅定地與庫克在聯準會中,攜手擔任反川大將。」

針對聯準會獨立性遭到挑戰,鮑爾也在記者會中趁機嗆聲:「我們(聯準會)的文化是,根據收到的數據開展工作,從不考慮其他任何事情……,我們根本不會從政治結果的角度看待貨幣政策!」

鮑爾還強調, 聯準會利率會議共有十九位參與者,其中十二位有投票權,且為輪流投票,「 任何一位投票人,能改變現狀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有極強的說服力,根據數據和個人對經濟的理解,提出非常有力的論據,這才是真正重要的。」


風險》就業隱憂已超過通膨

事實上,鮑爾在這次的決策會議和會後記者會中,也留下了某些「降息不見得一路綠燈」的暗示。例如,相較於此前市場多形容本次利率調整為「預防性降息」,他選擇了另一個特殊字眼,叫作「風險管理式降息」(risk-management cut)。

這是鮑爾任內第二次引用此一概念。一九年七月底降息時,雖有美中貿易戰引發全球製造業需求放緩,但美國失業率仍在四%以下的歷史低檔,鮑爾就曾說,當時的降息行動是「風險管理式」的調整,目的在於「支撐經濟並管理風險」。那一回,聯準會在連降三碼後暫停降息,直到隔年二月新冠疫情殺入,鮑爾才又重手降息。

張繼文分析,發動預防性降息,通常是經濟指標已顯示「景氣有轉弱的初步跡象」。相較下,風險管理式降息則強調「規避風險」。從這個角度看,若「特定風險」有所緩解,至少在鮑爾的劇本裡,這趟降息循環確實可能像前次「風險管理式降息」的經驗,隨時喊卡,再做定奪。

那麼,鮑爾在意的風險是什麼?從會議聲明來看,今年七月底的前次會議中,聯準會對就業市場的描述是「勞動市場狀況依然穩健」;這一次,改成「就業成長放緩」,並在後文明確指出「就業市場下行的風險上升」。

在會後記者會上,鮑爾更明確表示:「當看到勞動市場風險截然不同的景象……,這告訴你,現在是時候將這一點納入政策考量中了。」雖然聯準會也預計通膨會繼續上漲,但鮑爾認為關稅對通膨的傳導速度愈來愈慢, 規模也愈來愈小。PIMCO執行副總裁暨投資組合經理人盛宜銘(Emmanuel S. Sharef)指出,本次美國宣布降息一碼,正凸顯聯準會對勞動市場疲軟的擔憂,已超過關稅帶來的通膨影響。

若美國勞動市場繼續走弱,在「 風險管理」的考量下,鮑爾自有理由在明年繼續降息,但就目前市場評估,再怎麼降,也不到米蘭畫出的二.五%利率水準。盛宜銘預估明年將有三次降息機會,年底利率來到二.七五%至三%區間;文家輝亦預期明年底利率將降至三%。

川普是否能透過「代理人效應」,實現二六年把利率壓到二.五%的目標?鮑爾會不會罕見成為「續留聯準會的前主席」來捍衛政策?好戲還沒演完。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5/9月 第1501期

本文摘錄自‎

川普代理人畫超大幅降息線 鮑爾能抗衡?

今周刊

2025/9月 第15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