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台灣為亞太區域運籌中心

影響全球經貿趨勢與策略 台灣成為國際關注焦點


台灣的地理位置及產業的優勢,是全球經貿在亞太區域的運籌中心,台灣還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產業,在科技方面的研發與製造能力享譽全球。尤其在新科技文明技術運用下,「AI人工智慧」驅動半導體、伺服器、DRAM 記憶體以及面板等產業鏈崛起,台灣的經濟出現逐季轉正機會。

文/李振麟


(圖/CGTN)

全球經濟歷經新冠病毒、俄烏戰爭、能源通膨、中國大陸房地產泡沫、日幣貶值以及兩岸政治風險等衝擊。這幾年來,產業界陷於動盪不安、多事之秋的境地。尤其是美中貿易戰,導致後續所推動的「晶片法案」、「技術管制」等政策性決策,更是影響到消費者信心。美國聯準會的高利率政策,導致市場投資意願低落,後續中國大陸房地產泡沫化暨地方政府龐大舉債,更是全球景氣復甦的關鍵變數。

二○二四年市場呈現緩步復甦,進而逐季帶動貿易成長,目前經濟成長表現較為明顯的國家,包含台灣、南韓以及東南亞國協。在新科技文明技術運用下,「AI人工智慧」驅動半導體、伺服器、DRAM記憶體以及面板等產業鏈崛起,台灣的經濟也就出現逐季轉正機會。

掌握國際經貿情勢
開創產業先機


全球經濟呈現不均衡復甦情勢,多數集中在節能減碳的綠電與高科技明星產業。同時受到聯準會降息預期影響,投資型經濟過度炒作,進而促使股市、期貨與房地產等多頭行情大於實體經濟面。實際上,無論是製造業與傳統產業,皆受到原物料高成本衝擊,出現高度疲軟現象,公司營運危機四起。

在去中化政策推動之前,傳統產業就已面臨區域性關稅影響,利潤營收微薄。今日全球產業鏈,受到高科技「半導體」、「AI人工智慧」、「低空衛星」、「自動化機器人」以及「通訊產業5G」等革命性崛起,M型化的產業發展更加明顯。尤其是全球推動的「淨零減碳」政策,更是掀起綠能產業鏈的轉型,帶動台灣基本的產業型態改變,唯有掌握國際經貿情勢、才有利於擴展先機。如今全球貿易運輸遭受葉門武裝組織攻擊,導致生產線交貨延遲以及基礎原物料受到投機空頭炒作,變得更昂貴,在高成本下,景氣復甦走向遲緩慢步,訂單釋出量也有限。

台灣在亞洲區域的經貿戰略位置極為重要,長期以來,在科技方面的研發與製造能力享譽全球,台灣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產業」,「電子電機」、「手機晶片」、「電源供應器」、「IC封測」、「筆電代工」等,如今「AI人工智慧」,如雨後春筍般地崛起。地狹人稠的海島型經濟,卻是人才濟濟,各有所長,充滿著朝氣活力,為台灣爭取許多「世界第一」的品牌封號,如晶圓製造「台積電」、電子代工「鴻海」、手機鏡頭「大立光」、筆電代工「廣達」、電競品牌「聯發科」以及電源供應器「台達電」等,台灣的科技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上佔有絕對性的領導地位。

面對現今的產業發展趨勢,政府更要抓住時機,扶持國內重點產業,擴大內需市場需求,振興投資經濟以加速公共工程與公營事業。半導體產業向來是台灣最主要的經濟支柱,擁有全球最完備的產業聚落以及衛星廠分工,尤其是晶圓製造以及晶片封測等項目,更是享有全球第一的封號,無論從材料、設備、技術、晶片等生產製造,都已成為國際關注焦點。

近年來,政府大舉推動「半導體產業」成為國家的重要戰略項目,對內加強專業科技人才軟實力;對外,強化自主性設備材料等掌握,也同時吸引更多外資企業來台,更有益於擴大台灣半導體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條件。


(圖/ iStock)

中美貿易戰加速產業鏈重組

「中美貿易戰」以及「中國清零政策」影響,加速產業供應鏈重整,歐、美、日各國顧慮到地緣政治衝突,憂心材料供應被他國控制的可能性,紛紛思索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區域重建供應鏈,如美國專注於IC 設備、日本的化學品牌、台灣則是專注於半導體元件代工。

在各國政府期待降低對於中國大陸產地的依賴,制定了一連串「去中化」風潮,另尋找新的原料供應、零組件加工與零配件組裝基地。在供應鏈重新洗牌下,無論是高科技半導體產業、傳產製造業,甚至於OEM 委託設計以及電子電機製造等,逐步將全球產業劃分為「中國」和「非中國」區域的生產鏈。

然而在「去中化」政策推動下,台廠不僅面臨斷鏈關廠危機,也遭遇去台化的風險危機,在避免淘汰的漩渦中,持續尋找新的合作夥伴,如越南成為電子與電源製造業的選擇、墨西哥成為台廠組裝以及零配件的海外生產基地、荷蘭與捷克等歐洲國家,成為EMS 電子製造商、ODM 製造商以及工業電腦首選的新生產據點。


台灣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產業」,享譽全球。(圖/ The edge Singapore)

供應鏈重組是危機也是商機

二○二四年美國總統大選,無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勝選,對於中國大陸科技產業的「去中化」防堵政策皆不會有所改變,相對地也加速中國大陸在「去美化」的供應鏈進程。中國大陸也已經開始大力扶植本土產業,除了電動車走向在地生產,還致力於IC設計與晶片研發,期待能提升本土自製率。從華為HUAWEI手機品牌「Mate 60 Pro」內建所搭載的技術與零組件配置來剖析,就可以發現中國大陸正在積極推動去美化、甚至於去全球化的工程,台廠必須謹慎面對產品競爭下的被替代風險,在兩大國比賽間找出自己的品牌定位。

長年以來,台灣製造業擁有成熟穩定的研發技術與先進製程,無論是從IC 設計、製造到封測,甚至於技術人才培育,都能擁有一日供應鏈的優勢條件,因此要走向「去台化」的方向極不容易。雖然中國大陸積極地推動「先進製程」與「資通訊研發」,然而尚有許多軟性技術,在短時間內不易達成,因此仍然必須仰賴台廠的供應鏈技術。

在大國間的科技競賽中,台廠還有什麼商機呢?

第一,中國大陸在「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技術上,仍然落後許多,最代表性的就是僅能做到4G 射頻晶片,短期內仍然無法達成5G射頻晶片的條件,因此台廠的「穩懋半導體」以及「宏捷科半導體」將可受惠於中國大陸射頻晶片的訂單需求。

第二,中國大陸政府大力補貼國內的半導體設備,在「成熟製程」設備上自製率較高,尤其是去中化後,大多數半導體都仍停留在成熟製程項目上,而非尖端科技項目,最終四十四座成熟製程晶圓品牌,在同性質下,造成市場的競爭激烈,相對於台廠「台積電」、「世界先進」與「力積電」等半導體事業體,皆改採以「差異化特殊製程」的尖端技術,來維持一定的市場占有率。

第三,美國限制「ASML艾司摩爾半導體」對中國大陸出貨,間接也限制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儘管中國大陸也自行組成了光刻機國家隊,期待能突破瓶頸,然而要達到先進製程的規格,以及提升晶片效能的封裝技術上,仍然面臨生產能力上,尚有不少技術性門檻需突破。半導體先進封裝領域,台灣已經具備自製能力,因此台系設備商,也有機會切入中國大陸市場。


▲台灣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產業」,享譽全球。(圖/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閱讀完整內容
卓越雜誌2024/7月 第459期

本文摘錄自‎

建構台灣為亞太區域運籌中心

卓越雜誌

2024/7月 第4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