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美公債殖利率落底 資產將可轉守為攻

撰文:劉萍

「長期而言,股市多在走多,股債負相關性低,資產配置上是以股票為主;但在風險期,股債負相關性提高,公債部位至少要與股票相當,資產就有防禦力抵抗大波動。」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吳盛富說。

進入2025年,股債負相關性回歸且提高,當股票多次下跌時,公債同時間在上漲。而到了4月2日關稅戰開打,前2個交易日股票大跌,公債價格走高,發揮了避險功能;但在4月4日至4月11日間,卻出現股債同步大跌,就連美元指數也驟降,使得股債配置的資產也受到損失,不免讓投資人擔心,股債配置失靈了嗎?

市場遭遇風險期間 股債配置仍具抗波動效果

「會出現股債匯齊跌,代表市場極度恐慌,投資人為求套現,能賣的資產就亂殺亂砍,才導致多類資產下跌。」吳盛富說,而這次的情況,就和2020年3月爆發新冠肺炎疫情時類似,是情緒主導投資,流動性未出現問題、市場也不到真正崩盤,也因此,「美債並沒有失去避險作用,股債配置也並未失靈。」吳盛富說。

若以SPDR標普500指數ETF(代碼:SPY)、iShares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ETF(代碼:TLT)作為股債配置,則今年以來截至4月17日止,股債比1:1配置的資產報酬率為-5%,而吳盛富自己因加碼債券而調為股債比3:7配置的資產報酬率為-3.02%(詳見表1),都遠勝過單單重壓股票要面臨的近10%損失,顯示在風險期間,股債配置確實能發揮抵抗風險、減少資產損失的效益。


不過,對於接下來的市況,吳盛富仍提醒,4月市場恐慌的後續效應,一方面來自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在關稅戰的操作,傷及市場對美國的信任度;再者是,高關稅結構將推升通膨壓力,壓縮企業利潤,甚至可能引爆停滯性通膨。

雖然,美債與美元作為安全資產的地位也受到挑戰,使得資金大舉轉進黃金;但吳盛富仍認為,短期內美元地位還是難以替代、美公債違約機率低,仍是資產配置的要角。

只是,現階段台灣投資人的資產配置,吳盛富特別建議,要針對2個風險做因應:1.美國是否會從「軟著陸」滑向「硬著陸」的衰退風險;2.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因此,他對於資產配置的比重,有以下2個重點:

重點1》美元為主,新台幣與日圓為輔

「美元雖走貶,但新台幣也沒走升。」吳盛富說,因美元仍是流通性最佳、風險較小,且可買到全世界資產(指各資產都有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加上美元經短暫下跌後,有機會轉為升值,因此在金融性資產的貨幣配置,以美元為主,資產愈高者,占比愈高,可達8成以上。

其次配置的貨幣,則是新台幣與日圓。新台幣雖是必配,但由於近年地緣政治風險增高,今年又加上關稅效應,外資資金明顯撤出,新台幣便也走弱,因此配置上不會過多;反倒是日圓,「今年以來持續在兌換,配置占比在增加。」吳盛富說,日本因經濟有所改善,利率升、股市漲,日圓匯率也跟著升值,後市仍看好,故值得列入配置。

重點2》降低股票部位,債券再拉高

根據美國勞動統計局(BLS)最新統計,截至2月止,美國已有14個州失業人數超過職缺數,創2021年4月以來新高。「川普的施政作風,會加劇這一類問題,甚至弄成人為衰退。」吳盛富指出,因為政策不確定性太大,企業的投資、人事都會更保守,影響到消費與就業。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就預警,關稅在短期內極可能推高物價、失業率,進一步加劇經濟壓力。

經濟有壓力,股市也不會有好表現,「仍持續偏空的走勢。」吳盛富說,而根據YardeniResearch的數據分析與預估,平均需要115天(4個月),股市才會觸底。因此吳盛富表示,現階段除了執行長期規畫的定期定額外,股票部位不宜太高,配置要更為保守。

對於資產工具的配置,吳盛富建議,高資產族(3,000萬元以上)的股債比拉高到1:9;而資產在追求成長或累積的族群,則股債比為3:7。在市場偏空、波動敏感的風險期,這樣的配置可降低跌幅,甚至還有機會隨債券價格走升而上漲。

最後,吳盛富提醒投資人,要關注美國長天期公債殖利率,當逐步走低(即價格走高),可分批賣出公債,轉進跌多的股市,資產配置就回到平衡比例;而當公債殖利率落底,就全數賣出債券,轉守為攻,以單筆+定期定額投入股票資產,資產就可持續再成長… 閱讀完整內容
Smart智富2025/5月 第321期

本文摘錄自‎

待美公債殖利率落底 資產將可轉守為攻

Smart智富

2025/4月 第3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