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後,百貨業母親節檔期4變化窺內需風向

文●蔡茹涵 攝影●駱裕隆

四月初,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關稅政策引發全球震盪。儘管台灣首當其衝的業種以科技業、製造業為主,但外銷若受衝擊,下一波影響的往往就是內需市場。大家都擔心:當台灣人的荷包變薄,會不會紛紛縮手不消費?

而即將到來的母親節檔期,不僅是百貨業上半年最大檔、規模僅次於週年慶,更被認為是「內需經濟風向球」 ,成為所有服務業都在觀察的重點指標。

「今年確實充滿挑戰,但關稅是四月的事情,我覺得目前大家心理上的動盪跟不安,已經逐漸緩和了,」遠東Sogo董事長黃晴雯說,對此,她仍喊出母親節檔期營收四十億元目標。

新光三越也透露,氣候多變不利於換季、社會環境動盪,確實讓第一季成長率較去年微幅衰退,但母親節檔期堪稱「上半年唯一一個剛性需求」,再怎麼省,都很難不送禮給媽媽,因此預估可較去年成長七%;而遠東百貨相對保守,但也強調「嚴陣以待,爭取維持正成長」。


▲母親節是百貨上半年最大檔期,以往總能看見人山人海的採購潮。

「二○二二到二三年的時候,百貨吃到一大波疫情紅利,現在就是回歸基本面。而且因為基期墊太高,要維持成長也更難!」一位不願具名的百貨高層坦言。

他分析,去年的百貨業總體營收成長率僅一.二%,相較於疫情期間,幾乎是斷崖式下滑。今年又碰上關稅攪局,幾乎所有百貨在清明連假期間的提袋率都降低,如今終於迎來母親節大檔,各家無不卯足全力備戰,希望能精準呼應消費者心情,推出「大家現在想買的商品」 。

那問題來了,哪些是大家現在想買的商品?關稅政策之後,台灣消費者們的行為又出現哪些變化?

黃金熱賣,剛需品掀囤貨潮

一、爆買黃金。從新光三越、遠百、Sogo到微風,幾乎所有百貨業者都證實,黃金的買氣正急速上升,較往年最少約成長一到兩成以上。除了以往配戴用的金飾、裝飾用的擺件,就連金條也增加不少買主,代表在股市動盪的情況下,黃金已成為避險、投資的指標。

對此,以往母親節檔期多宣傳化妝保養品的Sogo,在今年甚至特別將黃金獨立出來,強打一八%的 「業界最高回饋」,首日就出現單筆五百萬元大單。

然而,不少業者也坦承,黃金提供給百貨的抽成普遍非常低,「不敢說賠,但公司應該是很難賺錢」,吸引人流、話題的意義應大於實際獲利。

二、 「剛需商品」 掀囤貨潮。由於上半年要販售的商品早已抵達台灣,因此價格還不會波動。但面對關稅順延九十天,許多歐系、美系品牌,都已傳出下半年即將漲價,引發消費者開始囤貨日常必需品。

比如說, 歐美系的彩妝保養、洗沐用品和保健食品,被業者公認最有可能第一批漲價,因此經典長銷款的大容量商品,都在預購中表現突出。又比如,一直被視為漲價指標的蘋果商品也熱銷,新光三越透露,搭配母親節檔期優惠,部分iPhone 舊機型已經銷售一空,新機的表現也很出色。

另外,主打適用小坪數的小家電也是多家百貨都提到的熱門商品,例如多功能的微波烤箱、小容量洗脫烘等,推測是前兩年房市熱絡,新青安交屋潮尚未消化完畢,既然家電遲早都得買,不如趁檔期優惠、尚未漲價時買。

三、精品珠寶兩樣情。當消費者的口袋變薄,多數人下意識會認為,奢侈品肯定第一個重摔?其實,百貨業者紛紛透露,即便同樣分類在珠寶精品,也正依價位走向兩極化。

「那些比較好入手的輕奢品牌,很考驗櫃姐平時有沒有顧好客人!」一間大型百貨的副店長透露,多數櫃姐的回饋是:消費者到店意願減少,同樣一個包包,得花比以前多好幾倍的力氣和時間來推銷,客人猶豫期也明顯拉長。


輕奢品降溫,高端客出手快

然而,頂級精品的消費者,反而擔心日後缺貨、斷貨,不僅購買時間提早、出手也更果斷。微風透露,近期來自高端顧客的大額交易不減反增,例如他們今年推出的「米蘭時裝週雙人奢華之旅」,只要在旗下百貨累計消費滿三千萬元,就能免費報名參加,行程包括參與時裝週、與米其林三星主廚共進晚餐、與藝人專屬購物顧問一起逛街等,門檻驚人但詢問踴躍,代表頂級市場依舊穩定。

四、心靈慰藉小物熱賣。例如近期迅速在各大百貨展店的泡泡瑪特,其旗下最新角色crybaby ,依舊一娃難求;而IP商品、韓團偶像應援周邊等,買氣也都不受影響,顯示大環境越亂,人們更迫切需要療癒。

母親節檔期,會是百貨業今年的最後一場狂歡嗎?這次,幾乎所有業者都祭出史上最高回饋,希望能在下半年到來之前,衝出更多業績。

但其實,消費不會消失,只會暫緩或轉移。如何在變動中掌握住消費者的核心需求,才是真正的決勝點。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5/5月 第1955期

本文摘錄自‎

關稅戰後,百貨業母親節檔期4變化窺內需風向

商業周刊

2025/5月 第19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