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打造最強照護團隊 在宅安寧也能很圓滿

八成病人在家好走、家屬請假也顧到


近六成的台灣人在醫院而非家中走完最後一程。面對資源錯置、無效醫療,成大醫院靠人力、科技,打造最強居家安寧團隊,在宅善終不再是不可求的奢望。

文—簡嘉佑 攝影—邱劍英

八十五歲的黃梧桐接受居家安寧的服務,已經有五年的時間。為了避免長期臥床導致肌肉退化,成大居家安寧護理師黃秋華特別準備縫著愛心圖案的小熊玩偶,讓黃梧桐進行握力訓練。

一週一到兩次的訪視,讓黃梧桐的大兒子阿川與黃秋華變成默契的伙伴。只要一通電話,黃秋華就輕裝上陣,乘上摩托車,即時到宅解決阿川無法處理的照護問題。

二○二三年接受各種模式的安寧療護服務歸戶人數約七.八萬人,其中居家安寧人數只有一.八萬,佔三成不到。

在熟悉的家中走完最後一程,是許多台灣人對善終的想像,但居家安寧人手不足、在宅病患的狀況難以及時掌握,都讓我們離在宅善終愈來愈遠。

但成大醫院安寧緩和醫療共同照護中心自一九年成立以來,每年服務八千人次,二四年在宅善終比率高達八三%,更曾獲得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的銀獎肯定。他們如何讓臨終患者在家舒服走完最後一程?


▲成大居家安寧護理師黃秋華替在宅安寧的病患準備可手握的玩偶小熊進行手部肌肉訓練。

安寧少林寺,精通十八般武藝

關鍵之一就是有系統的組織培訓,成大護理部督導長李秀花分享,成大每年都送八位護理師接受安寧緩和醫學會的專業訓練,如今有一五%護理師都歷經安寧照護的訓練,其中居家安寧護理師多達十六人,數量全國第一。

在成大內部,安寧護理師訓練就像少林寺,層層關卡,要先從安寧病房開始、接著做居家安寧,最後才能投身安寧共照,更要通曉十八般武藝。

因為病患或家屬會有情緒,需要學諮商;隻身到宅訪視個案,所以要懂病情研判,「甚至也要學調劑,才能判斷醫師開的藥有沒有什麼問題,」安寧居家護理長卓佩慧說道。

不僅護理師養成,成大醫院院方也提供津貼,鼓勵跨科別的醫師自主參與居家安寧訪視。李秀花說,如果醫師能深入臥床病患的各種狀況,也更能站在病患的角度思考,更知道患者需求,也更知道要什麼時候放手。


科技助拳,家屬請假也要關心

備齊醫療人力,接下來要克服的是家屬擔憂:不知道如何照顧臨終患者、對突發狀況提心吊膽。所以要建立隨時溝通的管道,更新病患狀況。

新科技也成為成大團隊的最佳助手,包括智慧手環測量心跳數據、智慧床墊監測呼吸頻率,醫師每天也安排五到十分鐘的視訊醫療,甚至護理師也發揮巧思,親手縫製氧氣帳,裡面灌滿氧氣,讓臨終患者居家進食不會氣喘吁吁。

成大團隊更蒐集超過一萬筆臨床照護資料,研究用AI建立模型,預測病人剩餘的時間。

成大醫院安寧緩和醫療共同照護中心主任蔡瑞鴻分享,臨終照護對病患或家屬都是壓力,所以準備愈多愈好。常見的問題就是家屬要不斷請假,影響到日常生活,「如果我們時間能抓得比較準,這樣家屬可以請比較少的假,影響就不會那麼大。」

連家屬請假都考慮到,是因為在最後一程就是充滿各種小事。成大醫院院長李經維也認同居家安寧的理念,在成大醫院安寧病房的住院時間平均八天,後續積極轉介到居家安寧,「大家覺得說壽終正寢,才是人生的福報,所以如果最後家人環繞,不是死在冷冰冰的機構環境,才比較人道。」

醫療困境,全靠熱血撐著

但許多困境,也讓第一線醫護的熱情使不上力。台大醫院精神外科特聘兼任主治醫師黃勝堅曾逼著許多醫師到宅進行安寧訪視,就是看到許多即將死亡的人,缺乏在宅善終的計劃,最後奔波到急診,「本來在家是當神仙,但送來醫院就把肋骨全部壓斷,還被電,」不只佔據急診資源,也讓無效醫療排擠到那些能救的人。

再加上現行居家安寧療護制度,給付方式是「論次計費」,超過上限就減少給付,讓許多醫院都遇上難關,成大亦然。常遇到醫護人員每個月訪視次數到達上限,超過的訪視就無法申報,全用熱血在撐。

面對窘境,成大醫院正跟超過十間的地區護理所合作,讓安寧照護量能從醫院外擴到社區。


▲成大安寧緩和共照團隊,不僅有醫師、護理師,還有音樂治療師與靈性關懷師,提供更全面的照護。

小檔案
成大安寧緩和醫療共同照護中心
成立2019年
負責人蔡瑞鴻
團隊簡介
共有安寧病房、居家安寧與安寧共照三個部門;除了40位專責護理師,也設有社工師、靈性關懷與音樂治療師
成績
平均每年服務8000人次,2024年在宅善終比率高達83%;2020年曾獲衛福部安寧緩和療護標竿醫院訪視3個最佳團隊獎;2021年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銀獎肯定

李秀花分享,醫院方面除了提供護理所醫療資源,也派人到護理所進行培訓。醫院也開放安寧照護的實習機會,「一開始在做也會怕怕的,但就是大手牽著小手一起做,一起來把病人照顧好。」

「最好的照顧不等於最大的醫療,」台灣安寧療護之母趙可式的學生、成大護理系副教授賴維淑語重心長,形容安寧照護就像將資源重新縫合,讓無效醫療轉化為舒適的照護,回憶成大醫院最一開始是從疼痛控制做起,接著推廣舒適護理,這些種子都已慢慢發出安寧照護的嫩芽。

居家安寧照護除了是醫療,更是溫情,「就像天使一樣,」阿川形容成大安寧照護團隊的付出,讓黃梧桐的最後一程在家中被家人環繞,床邊掛著小孫女給爺爺的畫作,房間還飄散著洗髮精的香氣。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2025/11月 第836期

本文摘錄自‎

成大打造最強照護團隊 在宅安寧也能很圓滿

天下雜誌

2025/11月 第8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