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美欣 攝影●陳宗怡 「三商人壽就像睡美人,只差王子一個吻就能喚醒,」 玉山金控董事長黃男州比喻。 十一月五日,三商壽與玉山金購併案終於定案,玉山金將以一股八.二元換股取得三商壽全部股權,換算總價值逾四百八十億元,預計最快明年第三季後完成合併。 黃男州所說的「吻」,指的是資本,三商壽因疫情時投資失利、資本適足率(編按:承擔風險的能力)連三年不足被金管會盯上而求售,玉山金自認能喚醒這位睡美人,但外資不領情,消息甫傳出就連續賣超五天,股價跌,至今市值已縮水逾四百億元,因其認為股本膨脹、資本缺口等因素,短期內會拖累玉山金的股東權益報酬率等財務表現。

▲玉山金董事長黃男州(左3)與三商壽董事長翁肇喜(右3)歡喜結成親家,從投標到董事會決議,只花了13天,堪稱有史以來最快的購併案。
玉山金購併三商壽,外資短線不看好 但他瞄準的是「金控最後一張拼圖」 但在玉山金眼中,則看重三商壽的保險業務通路,其八千多位業務員、四百多萬張保單,可以讓他們迅速打開保險市場,再加上今年三月購併的玉山投信(原保德信投信),銀行、壽險、投信都具備後,讓他們從過去只能賣別人的產品,到現在能製作產品,且不管是基金或保單所帶來的資金,都能留在公司持續運用,是「金控三個版圖裡最後一張拼圖,也是最關鍵的一張,」 黃男州在購併案後接受商周專訪時表示。 一名熟悉玉山金的金融圈人士表示,玉山金過去重視穩健與報酬效率,較少追求快速成長,但現在體質穩固後,也開始透過策略性購併與新事業布局,尋找下一階段的成長動能。 玉山金,有可能因事業快速拓展從股民最愛的定存股,變成成長股嗎? 通常成長股是指公司快速擴張、營收成長率每年逾二○%,且因產業的不可預測性,本益比較高。但因金融業不易快速成長,若能每年獲利穩定成長一○%,也算得上穩定成長股。比方富邦金過去五年股價翻了一.四倍,中信金過去五年股價漲幅也跑贏大盤。 若觀察中信金,它在二○一五年十月購併台灣人壽之前,最高股價還不到二十一元。但購併壽險、且發揮效益後,股價從一九年開始爬升,至今已突破四十元。 那玉山金併了三商壽後,要怎麼樣才能有機會變成長股呢?

首先是通路的互補性。原本三商壽的保單九八%都是透過業務員銷售,被收購後,它等於一次打開一百四十個玉山銀行的實體通路。「玉山銀行的通路加上三商壽的商品,保費成長空間很大,」一名壽險業資深副總經理觀察。 更重要的是,它旗下八千多位業務員將成為玉山連結客戶的最後一哩路。壽險業務員其實是含金量很高的通路,比起銀行跟客戶關係較淺短、欠缺忠誠度,但保險業務員跟顧客的關係卻很綿長,常是服務一家三代,有機會成為玉山金銷售基金、信託、財富管理等服務的強勢通路。 這考驗的是玉山金究竟有沒有能耐做好購併後的整合,讓睡美人變活潑美人? 該金控過去最重要的一次購併,是○四年它從八家同業中,以黑馬之姿,用近一百三十四億元標下壞帳纏身的高雄中小企業銀行(以下簡稱高企銀)。 當時,它還是一間五十四家分行的小型金控,一年淨利不過四十五億元。競標對手如中信銀、台北富邦銀行,規模跟獲利都是它的一、兩倍以上。但它依然敢買下帳面淨值負一百七十一億元的燙手山芋。購併後,它的分行數量從五十四家增加至一百一十四家,躍居民營前五大銀行。 在購併前期,它還不計重整費用,就得先拿出六十八億元來填補資本缺口。玉山金創辦人、時任董事長黃永仁曾對媒體說,當時每天開門就面臨一億多元的虧損,「如果沒有經營的自信和決心,一定會被拖垮。」
他創台灣金融史上最快IT整合紀錄 玉山金打造金雞母心法:文化複製力 這場戰役的負責人,就是黃男州。當時他做為金控策略長,只花三個月就整合兩邊系統,創下台灣金融史上最快的IT整合紀錄。 藉由這一役,它打開南部通路,取得過往難以接觸的中小企業、南部客群。時任玉山銀行總經理侯永雄曾說,他們以「房貸」做為吸客引擎,透過分行通路與交叉銷售,提高每一位客戶的獲利,若看財富管理業務,在它購併高企銀後三年,幾乎都是翻倍成長。 一名長期觀察銀行業的學者表示,當時高企銀不只壞帳問題,品牌形象、產品也都不好。更棘手的是,因其官方色彩濃厚,很多員工是「吃大鍋飯」心態。 玉山金是如何讓燙手山芋變成金雞母? 除了執行力,該金控最厲害的是能把企業文化複製到每個新單位、新人身上。 「玉山(人)就像個幫派一樣,」政治大學科管智財所教授邱奕嘉打趣形容。 大家對玉山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們顯眼的綠色制服,與分行人員恭敬的鞠躬。但這只是表面,它真正的管理核心在於「把同仁當主人」。 黃永仁草創公司時即強調,未來,他不要靠大財團,而是要走專業經理人制,成為「銀行家的銀行」。 草創時每一次徵才,他都會親自帶高層向應徵者鞠躬,用行動告訴每一位準備進來的人:他把人才視同客戶一般的重視。 過去五年,它每年花上億元找麥肯錫上課,挑選十至十五位有潛力的中階主管,進行三到四個月的密集訓練,從議題設定、問題爬梳到行動方案,磨練主管的策略與批判思維。 外人看它以為只是花大錢請講師上課。但,中央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王群孝指出,它最厲害的地方是,自建一套培訓機制,緊密結合組織策略。比方,他們年初制定策略目標後,還會詢問同仁滿意度,收到回饋後逐一檢視、修正再推進,這在其他金控很少見。 論資產規模,若不算未來的三商壽,玉山金得增加一倍才追得上中信金,但它每年卻平均願意花四到五萬元在一名員工的受訓經費上,相較下,同業每位員工每年的培訓經費不到一萬元。 它還很捨得辦一些看不見效益的軟性活動,比方登玉山、單車環島,透過儀式感加強企業文化,玉山金控人資長王志成曾對媒體分享,登玉山最後五百公尺真的很痛苦,「可是上去後幾乎每個人都會掉下淚來。」 但,真正凝聚同仁的關鍵,是他們強調的團隊精神。 黃永仁曾對媒體說,「我不要英雄、我要英雄團隊,英雄沒有了不起,了不起的是你能用英雄團隊!」 在這種只有英雄團隊,沒有個人英雄的文化下,他們有一個讓很多人不敢置信的制度:銀行理專竟然不抽佣金。
打造英雄團隊,銀行理專竟不抽佣金 它把員工當經營者,公開討論購併機密 一般銀行多半是看理專賣了多少產品來決定獎金,但他們卻看的是顧客的資產規模成長幅度,透過這個制度,可以避免團隊惡性競爭,而是為顧客的資產共同努力。 「玉山金的人有一種特質,balance(平衡),他們不追求短期的高績效,他們要的是長期穩定的表現,」與多位玉山金主管熟識、東吳大學商學院EMBA專任副教授歐素華觀察。 「這是一間典型的『強文化』(strong culture)公司,」玉山金獨立董事、台大管理學院教授黃俊堯指出,這類企業的精神、核心理念受到員工廣泛認同,並內化成行動,形成強大的內部凝聚力。 他分析,這個文化源自於創辦人的理念:把員工當成經營者。 比方,很多公司將購併案視為最高機密,都是兩、三人閉門討論。可是在玉山金,每一次的購併案都敢讓七、八十位同仁「三代同堂」參與討論,對象涵蓋入行三到五年的新人、中階主管到高階經理人。 黃男州回憶,玉山金第一次要購併時,財務顧問還提醒,這麼多人討論「會出問題」,但黃永仁卻說,「這是一項會影響同仁(未來職涯)四十年的決策,怎麼可以不讓人表達意見?」 一位熟識玉山金的金融界人士透露,平時開會,他們也會要求所有與會人,哪怕只是一個辦事人員也都要提出想法,還把發言納入考評標準,就是希望每一位同仁都能參與討論。 當外界只看見他們管理的外表,以為他們很保守、不敢創新。但一名台灣前三大金控高層卻說,「其實它比很多大金控還靈活。」 比方,今年四月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提高關稅後,他們只用不到三天,就完成所有企業客戶的匯率風險曝險分析,還導入AI自動重新檢視二十萬名理財客戶的投資組合,並提供建議給理專。

▲2004年,玉山金購併高企銀讓通路快速長大、奠定基礎。本刊資料
未來,三商壽加入玉山金後首先會遇到的挑戰,就是兩邊的人才與文化。一邊是不追求個人明星、強調英雄團隊的組織,一邊則有很多王牌業務員,兩邊怎麼磨合,可能光從薪酬設計就會產生一番討論。 黃男州說,二七年是購併後第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也是關鍵的一年,他期待壽險獲利能占整體貢獻約二成五。 雖然外界期待,購併後玉山金將大幅衝刺最具獲利前景的財富管理,但券商分析師表示,短時間內要看到玉山金股價成長恐怕不易,因為先前該公司的本益比已經偏高,又遇到購併案,所以股價回落很正常。若要看到股價大幅成長,須以年為尺度來等待。 但若觀察中信金購併台灣人壽後的前例,玉山金仍有機會再次迎來大幅成長。王子有機會吻醒睡美人嗎?端看王子能不能用文化與執行力,讓懷疑轉為信任。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併三商壽,市值縮水逾400億 玉山金能定存股變成長股?
商業周刊
2025/11月 第1983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