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宮積極推動童心經濟,成為臺灣文創產品出口的重要推手。圖為故宮北院一景。圖■達志影像
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積極推動童心經濟,成為臺灣文創產品出口的重要推手。憑藉豐富的文物資源與深厚的文化底蘊,故宮善用臺灣成熟的文創實力,與國際知名IP(智慧財產)角色如「史努比」(Snoopy)、「LINEFriends熊大與兔兔」以及本土創意IP角色,打造充滿童趣的商品。故宮商品不僅吸引成年消費者,也成功運用情緒行銷策略,讓故宮品牌煥然一新,進一步拓展文化影響力,提升臺灣文創在全球的能見度與市占率。 故宮早在1983年就展現開發文創商機的前瞻眼光。當時院長秦孝儀提出「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的理念,推動文物明信片與複製品圖畫,開啟臺灣文創產品新頁。院方更將文創產品結合館內餐飲事業,當時曾創下年營業額新臺幣2億元的佳績。2006年,院長林曼麗進一步提出「OldisNew」概念,引入品牌授權制度,將故宮商標與文物元素提供企業開發文創商品,正式開啟與業界IP合作的新時代。時至今日,故宮文創產品年營業額(不含餐飲收入),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前已突破新臺幣7億元,疫情後的近2年(2023、2024年)亦已逐漸回升達到逾新臺幣3億元規模。
故宮IP授權制度 強調異業結盟與文化加值 故宮建立完善的IP授權制度,透過「數位物件利用管理要點」、「出版授權公開徵求須知」、「品牌授權公開徵求須知」與「合作開發商品公開徵求須知」等規範,授權範圍涵蓋故宮商標、文物數位圖檔及延伸創意資產。商品類型多元,包括文物仿製品、文創商品與博物館餐飲品項,合作企業需展現文化教育意義與設計美感,並具備合法登記、穩定營收與多元通路等條件。故宮要求所有授權商品印製雙品牌(故宮與業者)標誌,強調異業結盟與文化加值。故宮並將申請表格、審查流程與授權條件全部公開,企業可自由下載查閱。 故宮主任秘書王耀鋒指出,故宮自院長林曼麗任內起,便積極與國內外品牌合作,將文物元素融入現代設計,創造兼具文化深度與市場潛力的商品。其中,IP角色「小翠」成為故宮進軍童心經濟的代表。創造「小翠」的靈感,來自故宮鎮院之寶「翠玉白菜」,以玉石天然色澤雕琢出逼真白菜形態。如今「小翠」化身為活潑可愛的吉祥物,擁有水汪汪大眼、潔白柔嫩身軀與翠綠髮型,深受喜愛。

▲「小翠」的創作靈感來自故宮鎮院之寶「翠玉白菜」, 化身為活潑可愛的吉祥物, 深受喜愛。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王耀鋒強調,故宮鼓勵企業以自身風格與文物對話,激發創意,讓文化資產深入民眾生活。他也坦言,過去故宮授權門檻偏高,讓部分中小企業望而卻步。近年故宮調整策略,提供更彈性的條件,例如簽約金可分期付款,並主動舉辦「文物研習營」,邀請企業學習如何將文物融入商品設計,吸引更多在地優秀企業參與。 故宮也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動專案式授權。2024年,故宮與宜蘭縣政府合作舉辦「那些她們,都是我們She&Hers」特展,與「JINHO宜蘭敬好生活」品牌及在地16家文創品牌共同開發多款獨特聯名產品,其設計理念為將故宮典藏文物的藝術精髓與宜蘭當地文化特色巧妙融合。2025年,故宮更結合「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與澎湖縣政府攜手推動地方文創,讓8家澎湖當地業者免簽約金即可申請開發故宮聯名商品,魚乾和黑糖糕等澎湖在地特色食品企業紛紛加入;目前故宮品牌授權廠商已近80家。 目前故宮開發商品分為三大類型:品牌授權(企業可使用故宮Logo、文物元素與企業本身Logo開發商品)、出版授權(涵蓋繪本、影音課程和互動紙卡等形式,內容需結合文物)、合作開發(針對尚無自有品牌之業者共同開發文創商品,商品只呈現故宮Logo)。

▲(左)故宮《熊大與兔兔穿越時空的愛情故事》,由研究員根據歷史文物考證角色服飾,講究細節且富有文化底蘊。
(右)故宮出版的《史努比故宮尋友記》, 描述史努比首度走進故宮,以童趣視角探索文物故事,打造沉浸式導覽體驗,讓大小朋友輕鬆親近文化。
文物與創意對話 從熊大兔兔到太平有象 故宮與LINE Friends合作推出《熊大與兔兔穿越時空的愛情故事》,展現品牌授權與文物結合的典範。商品包括穿著元、清服飾的限定版公仔、印有故事場景的主題文具,杯墊、抱枕、帆布包等生活用品與特色糕點。故宮研究員根據歷史文物考證角色服飾,講究細節且富有文化底蘊。 故宮也與史努比合作,推出導覽書《史努比故宮尋友記》,並開發聯名商品,如印有「毛公鼎」、「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富春山居圖」等文物圖案的文具與生活用品,包括馬克杯、托特包、掃地機器人、手機殼與桌曆等。 繪本《不喝酒的犧尊》與《太平有象》則以童趣方式介紹文物,讓讀者在閱讀中認識文物原貌與歷史背景。王耀鋒表示,故宮希望「商品不僅好賣,更能正確傳遞文化」。
國際授權與Open Data 讓世界看見故宮 為拓展海外市場,故宮推動「圖像加值授權」制度,企業可取得審查通過的文物圖像進行海外開發與銷售。王耀鋒說:「我們希望透過企業的力量,把故宮文物帶到國際。」 故宮自2015年起推動「開放資料」(OpenData)政策,至今已提供超過40萬張中低解析度文物圖像,供全球自由下載使用。雖未直接創造營收,但對文化傳播貢獻龐大。故宮持續提升圖像解析度與數量,讓更多人便利取得文物資訊。
透過情緒行銷 成功讓文化走進人心 王耀鋒直言,故宮商店成功的關鍵在於情緒行銷。觀眾參觀展覽後情感澎湃,正是購買文創商品的最佳時機。故宮確保每場特展前夕商品準時上架,讓觀眾在情緒高點即刻擁有。 故宮也積極開發適合兒童與青少年的商品與展覽內容,設立「故宮兒童學藝中心」,培養「創意導覽小志工」,希望下一代也能喜歡故宮,延續文化傳承。

▲故宮兒童學藝中心2.0版展廳裡,故宮吉祥物小翠陪伴小朋友共讀。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際推廣與文化外交 展現臺灣軟實力 面對全球化挑戰,故宮積極參與國際展會,包括臺北、高雄旅展、文博會、書展,並規劃赴日本、新加坡參展。王耀鋒表示:「我們希望讓國際觀眾知道,來臺灣不只是為了美食與風景,還有世界級的博物館-故宮。」 故宮也開放標案,邀請專業團隊協助行銷,持續努力讓世界看見臺灣。近年故宮更參與經濟部國際貿易署主辦、外貿協會執行的日本與歐洲臺灣形象展,透過數位科技與互動展品,讓觀眾沉浸在故宮文物的藝術氛圍中。2025年8月,故宮亦參加在美國德州達拉斯(Dallas)舉辦的臺灣形象展。 故宮與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合作,引進獲得「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的優良企業,將文化意象融入家電設計,如將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結合洗衣機、富春山居圖結合飲水機,打破文創僅限生活小物的框架。2025年8月起,故宮已在北部院區館內商店設立MIT專區。 2025年對故宮意義深遠,不僅是故宮100周年,也是南院開館10周年、外雙溪復院60周年。故宮透過IP授權、異業合作、童心經濟、情緒行銷與國際展會,讓文物不再只是靜態展示品,而是走進人們生活的文化載體。從「小翠」到「熊大與兔兔」,從澎湖黑糖糕到MIT家電,故宮正以嶄新姿態,讓世界看見臺灣文化的深度與創意…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小翠開啟古文化童心經濟之路
《經貿透視》雙周刊
2025/8月 第674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