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型ETF操作心法一次學

區間震盪盤不適合投資


槓桿型ETF人氣火熱卻潛藏風險,操作不當恐讓獲利變虧損。本文將解析其運作邏輯與操作重點,幫助你短線進出、減少波動率耗損。

撰文:呂珮辰

儘管新台幣強升帶來匯損壓力,台積電(2330)第2季仍然繳出亮眼成績單。受惠於AI熱潮帶動,7奈米以下先進製程需求持續強勁,帶動台積電股價屢創新高,不僅成為推升台股指數的主要動能,也讓槓桿型ETF如元大台灣50正2(00631L)備受市場關注。

然而,槓桿型ETF真的適合所有投資人嗎?它究竟是快速致富的利器,還是吞噬本金的魔鬼?不少新手在不了解機制與缺乏風險意識的情況下貿然進場,最終反而落入「耗損吃掉報酬」的陷阱。本文將深入解析槓桿型ETF的運作邏輯、潛在風險與操作策略,協助投資人在追求超額報酬的同時,也能守住風險底線,不讓獲利化為泡影。


槓桿ETF是把雙面刃
報酬與風險同步放大


槓桿型ETF主要透過期貨、選擇權等衍生性金融商品,放大追蹤標的指數的「單日報酬率」,市面上常見的槓桿倍數為2倍或3倍。例如,元大台灣50正2(00631L)便是追蹤台灣50指數每日漲跌幅的2倍表現:指數上漲1%,ETF上漲2%;指數下跌1%,ETF下跌2%。由此可見,槓桿ETF不僅能放大報酬,也同樣會放大虧損。

與原型ETF不同,槓桿型ETF並不直接持有成分股,而是透過期貨合約建立曝險部位,因此通常不會配息,無法帶來穩定現金流,操作目的在於賺取資本利得。此外,期貨與現貨之間的正逆價差以及期貨換約成本,也都可能導致槓桿型ETF出現較大的追蹤誤差。

不少投資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股市長期趨勢向上,而槓桿型ETF又能倍數放大每日漲跌幅,那麼長期持有不就能輕鬆賺到倍數報酬嗎?

事實並非如此。槓桿型ETF為了達成每日倍數追蹤的設計目標,必須進行「每日再平衡」,也就是每日收盤後重新調整持倉比例,其倍數效果僅限於單日報酬。一旦持有時間拉長,便會受到「複利效應」影響,使得長期報酬率逐漸偏離原型指數的倍數表現。


反覆震盪易拖垮績效
槓桿ETF不宜長抱


舉例來說,若指數連續2天各上漲10%,原型ETF的累積報酬約為21%,而2倍槓桿ETF則因複利效果放大至44%,大於理論值42%,顯示在單邊上漲時,槓桿ETF的報酬優於倍數預期。反之,若指數連續2天各下跌10%,原型ETF累積虧損約為19%,而2倍槓桿ETF雖虧損擴大至36%,但卻小於理論值38%。

然而,現實中的市場多為漲漲跌跌的震盪格局。假設指數第1天上漲10%、第2天下跌10%,原型ETF累積虧損僅1%,但2倍槓桿ETF卻因波動路徑放大至虧損4%,虧損幅度遠大於理論值2%。也就是說,在震盪盤整市中,槓桿型ETF會放大所謂的「波動率耗損」,即使指數最終回到原點,ETF的淨值也可能因中途波動而被侵蝕。

長期下來,槓桿型ETF的累積報酬往往低於原型ETF的倍數表現。也因此,證交所明確提醒:槓桿型ETF不宜長期持有,應定位為短期操作型工具,僅在趨勢明確時短打進出,方能有效發揮其槓桿優勢。


別把例外當範例
過去行不代表未來也行


或許有人會反駁:過去10年,ProShares三倍做多那斯達克ETF(TQQQ)總報酬高達1,720.09%,遠遠超越Invesco那斯達克100指數ETF(QQQ)的419.45%;元大台灣50正二(00631L)也繳出913.03%的報酬,大幅輾壓元大台灣50(0050)的290.2%。這些數據看似證明,長期持有槓桿型ETF不僅無虞,甚至還能創造超越槓桿倍數的驚人報酬。

但事實是,美股與台股過去10年剛好處於「強勢多頭」,波動率低、漲勢凌厲,槓桿型ETF才得以克服波動率耗損並累積豐厚報酬。反觀歐股、韓股因波動率高、上漲緩慢、漲幅不足,導致波動率耗損侵蝕績效,長期持有槓桿型ETF不僅無法達到倍數表現,甚至可能落後原型ETF。

例如ProShares二倍做多FTSE歐洲(UPV)10年報酬117.63%,不到VanguardFTSE歐洲ETF(VGK)106.22%的2倍;Direxion每日三倍做多MSCI南韓ETF(KORU)10年報酬‒11.96%,遠遜於iSharesMSCI南韓ETF(EWY)的4.8%,長期持有連本金都保不住。

槓桿型ETF之所以看似長期有效,只是我們所熟悉的2個市場近年剛好搭上強勢多頭順風車,並非適用於所有市場與時期,投資人切勿將少數成功案例視為通則。


做好擇時與風控
才能進可攻、退可守


既然槓桿型ETF不適合長期持有,那該如何才能發揮其高槓桿優勢,而不被波動率耗損反噬呢?關鍵在於「精準擇時」與「嚴格風控」。以下3大原則,有助於投資人將槓桿型ETF作為靈活應對市場的利器:

原則1:掌握短線方向再進場

(1)事件行情切入:當市場出現重大利多或利空消息(如聯準會利率決策、重要經濟數據公布),方向明確時,可進行1∼3天的短線進出,把握短期的劇烈波動。

(2)技術反彈搶短:當市場來到相對低點,技術指標(如RSI、KD)出現超賣訊號時,可用少量資金試探進場,賺取數日至數週的反彈行情。一旦盤勢反轉或達到獲利目標,務必立即離場。

原則2:遵守停損紀律勿戀戰

槓桿型ETF的漲跌幅均被放大,一旦看錯方向,損失相對慘重。建議進場前先設好明確的停損點,例如跌幅達5%或10%便果斷出場,切勿抱著僥倖心態,讓小虧擴大成重傷。

原則3:避免過度槓桿

槓桿型ETF不宜作為核心配置,建議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將倉位比例控制在5%∼10%。即便誤判走勢,也不至於重傷總資產,保留調整與翻身的空間。 閱讀完整內容
《Money錢》2025/9月 第216期

本文摘錄自‎

槓桿型ETF操作心法一次學

《Money錢》

2025/9月 第2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