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崴二代做機器狗 拚落地北美

八年級生郭守富,AI布局有別其他台廠


興建全台最強超算中心,開發出會巡邏、搭電梯的巡檢機器狗,正崴可能是台灣發展AI最迅速的集團,關鍵人物,是三十二歲的郭守富。

文-楊孟軒、郭凱元攝影-王建棟

科幻感十足的場景,在正崴土城總部大廳上演。遠處傳來清脆且高頻的腳步聲,一隻約到人類膝蓋高度、藍白相間的機器狗Jeff,在執行巡邏工作。

「機器狗會搭電梯,從地下一樓到八樓都能通行。人臉辨識發現異常面孔,會自動回報,」正崴董事長特助、星科國際董事郭守富興奮地解說,總部每天晚上有三隻機器狗輪班巡邏,只須留一位警衛,減少人力負擔。

一年多前,很少有人會將A1和做連接器起家的正崴畫上等號。如今,正崴蛻變成A1發展最迅猛的一匹黑馬,去年和日商優必達共同成立全台算力最強的友崴超算中心;而星科成立僅七個月就打造出巡檢機器狗,背後關鍵人物正是八十二年次、僅三十二歲的郭守富。


小檔案
郭守富
出生/1993年
現職/正崴董事長特助、星科國際董事長
學歷/西雅圖大學企管系
成就/成立友崴超算中心只花3個月,星科成立7個月即打造出巡檢機器狗

不走代工路,專攻機器人大腦

作為正崴董事長郭台強的兒子,身高一九〇公分,整齊油頭搭配西裝,郭守富架式十足。他畢業於西雅圖大學企管系,最初在美國做創投、協助正崴尋找投資標的;二十五歲回到集團後負責美國、印度和越南等海外建廠工作,找地及接洽客戶。

現在,郭守富成為主導正崴發展AI的總舵手。他有條不紊地分析,正崴開始投入機器人領域有兩大原因。

首先,中美貿易戰下的地緣政治風險,迫使正崴台灣部份產能轉移到其他國家,閒置的廠房急需活化。郭守富觀察到AI議題很熱門,「與其在外圍做研究,不如跳下去自己做。」

於是,他擔任正崴窗口,與擅長提供雲端串流服務的優必達、提供AI伺服器的華碩等伙伴廠商密切溝通,只用三個月,友崴超算中心就興建完工。

第二個關鍵,是正崴旗下中影美國分公司,去年收購中國視訊監控巨頭大華在美國的業務,在北美擁有兩千家經銷商、一百多位業務,成為機器人的出海口。

手握算力和通路,郭守富放膽成立星科,與多數台廠聚焦在機器人的零組件或代工不同,他選擇走更具挑戰的道路——打造「機器人大腦」。

郭守富定義,星科是一間機器人平台公司,重點是軟體,也就是訓練控制機器人大腦的模型,「不管是人形、四隻腳、六隻腳,甚至會飛的,我們在做的是訓練機器人如何互動、如何進入人的生活。」

硬體部份,則結合正崴的相機模組、攝影機、感測器,並與外部的機器人系統公司合作,目前在概念驗證的機器狗,正是依循此模式打造。

未來郭守富希望透過通路把機器狗出口北美,「租」給保全公司和企業,執行巡檢任務。

累積數據,協助客戶落地應用

正崴發展機器人最大的優勢,是算力、系統到場域一條龍。友崴超算中心提供訓練模型的算力;星科發展機器人大腦與系統整合;森崴能源則有太陽能與離岸風電廠,作為巡檢機器人實驗的場域。

正崴雖是代工起家,但郭守富認為,訓練機器人、幫客戶把機器人落地,才能在機器人產業萌起的階段,在市場上先卡位。

「跨入機器人最重要的是掌握數據,並且根據客戶需求快速迭代產品,」他強調。

安防巡邏是目前鎖定的主力應用場景,所以星科把機器狗帶到集團內的太陽能電廠、工廠與辦公大樓等地,讓機器狗透過影像辨識系統與輝達的虛擬協作平台Omniverse,學習如何走在泥濘場所、透明地板、辨識玻璃,以及爬樓梯。

同時,機器狗的大腦還要能理解什麼是巡檢任務,例如窗戶破掉或陌生人入侵的狀況,需要通報管理員。在森崴台南案場,機器狗要能辨識變壓站的燈號有無異常等。

星科同時建有機器人管理平台,可以管理多隻機器狗。在儀表板上,可以看到巡邏路線、攝影機、熱顯像的畫面,以及溫度、濕度、電量等資訊。

一名同樣發展人形機器人的台廠總經理觀察,整機的人形機器人市場,已經是美中兩強的天下,從整機出發不會是台廠強項,台廠比較有機會幫客戶客製化訓練與落地服務。

除了機器狗,郭守富也展示透過Omniverse訓練中的人形機器手,已經可以靈巧抓取如二號電池大小的物體。此外,也見星科員工戴著蘋果頭戴裝置VisionPro,以真人示範抓取的動作,累積點位與移動數據。

而兩個月前,正崴廠裡的員工也早就戴起貼上電路板與電線的手套,真槍實彈累積更多實作數據,「最終,慢慢會用在產線上,我們最寶貴的資源就是可以用來訓練機器人的數據,」郭守富說。


▲多數成員來自淡江大學電機系所,星科國際機器人團隊彼此熟悉,每天晨會只花20分鐘就搞定。

競賽常勝軍,組成最強團隊

不過,星科成立時間不到一年,為何能打造出巡檢機器狗和機械手臂?

關鍵是十四人的技術團隊,「我們團隊有九成的人,來自同一間實驗室、同一個指導教授,」星科技術長詹翔閔驕傲地說。

他指的是淡江大學電機系教授翁慶昌所帶領的機器人研發團隊,在國際競賽是常勝軍,多次拿下機器人世界盃(FIRA)獎牌。詹翔閔從大一就投入機器人競賽,至今累積超過二十年的實務經驗。

團隊出身機器人比賽,對掌控研發進度很有默契,「以前比賽裁判哨聲吹響,機器人就要能動。而今天客戶需要機器狗如期運作,我們同樣使命必達,」詹翔閔語帶肯定。說著共同語言、長年累積機器人競賽的經驗,正是星科能快速交出成績的祕密。

賣機器人服務,不販售硬體

有堅強的技術團隊為後盾,讓郭守富放心去發展別人不敢做的商業模式。

郭守富的計劃是:賣服務而非賣硬體。例如,讓保全公司聘用星科的機器狗,每年支付訂閱費,目前已經和台灣兩大保全公司洽談合作。在北美市場,則會透過併購大華獲得的兩千家經銷通路出海,最快今年第三季會推出機器人落地的服務方案。

「以前代工經驗,品牌客戶只會叫你愈做愈便宜,只有做軟體獲利才會高,我們也可以變成RaaS(機器人即服務),」郭守富充滿抱負地說。

不過,無論是機器人或工業自動化,早已有許多系統整合廠在競爭,產品線更廣,也比星科更早耕耘機器人市場。作為後進者,星科除了在集團場域內練功,更需要在客戶的場域成功值勤,交出一份實在的成績單。而這個時間點,已經不遠了。

「明後年,希望可以看到每個月有一二○隻機器狗在外面巡邏,這是初步的目標,」擺脫代工的影子,郭守富正用八年級生的新思維,嘗試帶領正崴在AI時代,轉型為高價值的商業模式。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2025/6月 第826期

本文摘錄自‎

正崴二代做機器狗 拚落地北美

天下雜誌

2025/6月 第8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