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關稅恐成常態投資人該如何因應?

撰文:朱岳中


達志影像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這是最好的時刻,也是最壞的時刻)。動筆寫本文時,筆者腦中想到的第一句話正是19世紀英國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知名作品《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中開場白的名言,恰恰正好形容當前的市場狀況!

筆者之所以這麼說,完全取決於投資人此刻的心態:樂觀者認為「最壞時刻已過,黎明將至」;悲觀者認為已公布的國家,尤其重要國家普遍稅率都高於預期,台灣可能也不會有好結果。正因為如此,積極者認為此刻是開始布局的好時機,悲觀者認為是不是該先退場觀望?看到這裡,讀者或許會認為有說等於沒說⋯⋯,且讓我們先回顧近來的情況,大家再做判斷。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歹戲拖棚、延宕數個月,截至7月16日,包含台灣在內的多數國家,至今最後關稅稅率懸而未決,吊足全球投資人的胃口,讓許多投資人進退兩難。原本川普按下的暫停鍵應該在7月9日重新啟動並公布最後結果,但實際上只有少數國家已公布(4月2日公布的名單有185國被課稅,至7月16日僅25國已公布)。

即便已公布的國家,川普又說仍有改變的可能!例如印尼4月2日公布時關稅是32%,7月7日公布時說維持32%不變,7月16日又降為19%。越南也是從一開始的46%,先降為20%,但又傳出可能再降至11%。川普宣稱8月1日前都還有轉圜餘地(意思是關稅談判延至8月1日),但不少人認為川普可能又會變,因為之前他也信誓旦旦地說,7月9日將是最後期限!

雖然川普反反覆覆讓各國莫衷一是,但換個角度想,川普關稅一延再延,不就說明川普還願意談,願意談就還有轉圜餘地。事實上,就已公布國家的結果來看,多數國家關稅都是愈談愈低,正說明這一點。就如川普唯一著作《交易的藝術》(Trump:The Art of the Deal)一書中提到的幾個關鍵:大膽的目標(Think Big)、給對手壓力(Pushthe Other SideHard)、不掀底牌(Don’t Show All Your Cards)、永遠保留談判空間(Always Leave Room to Negotiate)等,都在這次的關稅談判中表露無遺!

從悲觀的角度來看,與美國關係最好的英國、最有談判籌碼的日本,與最接受美國條件的越南,最後的結果都不盡人意,更不用說最倒楣的巴西,因為政治問題被川普硬加了40%的稅,都說明了與美國談判,貿易條件不是絕對的談判籌碼,川普個人的喜好、厭惡可能更是談判的關鍵。

英國雖與美國向來是兄弟之邦,英國也是少數對美有貿易逆差的國家之一,甚至對美國的進口品也向來幾乎都是零關稅,最後還是被課了10%的關稅。巴西同樣對美是貿易逆差,只因為川普要挺自己的崇拜者—前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Bolsonaro),以巴西侵害人權為理由,狠狠將巴西關稅由10%大幅提升至50%,當然真相是否如此?只有川普自己知道。不少專家認為,多少也與巴西與中國愈走愈近不無關係。尤其川普曾揚言「與金磚靠攏、採取反美政策的國家,一律加徵10%關稅」,川普的動作或許旨在「殺雞儆猴」。

2項關鍵原因加 持美股仍具向上動能

投資人最關心的自然還是接下來的投資該如何操作?一如過去幾個月筆者在文章中都提到,美股與科技股是投資不可或缺的標的,事實上美股及輝達(NVIDIA),乃至於台積電ADR股價也都紛紛創下歷史新高,即便如此,美股今年以來漲幅仍明顯落後大部分國家。

筆者認為美股還是有機會持續向上的,關鍵原因:1.因為《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通過後影響開始發酵;2.關稅問題已逐漸明朗。而美股持續向上的動力,自然還是得靠科技股,因為大而美法案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國大企業,尤其是半導體相關的科技業者,其中AI相關企業更是重中之重,輝達絕對是指標企業。

輝達股價雖已再創歷史新高,但50幾倍的本益比並不算太誇張,畢竟輝達仍在高速成長中,享有較高本益比也算合理。加上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封鎖已有鬆動跡象,從重新允許輝達賣合規晶片給中國就知道,這對輝達及其供應鏈自然是一大利多。當然不是要投資人再追輝達,而是可以考慮藉由相關基金投資輝達供應鏈及其他科技股。

對企業長期影響有限 無須過度擔心

相較之下,台股的風險就比較高了,畢竟對等關稅與半導體關稅都遲遲未公布。不過,投資人不須太過緊張,就算公布的關稅出乎意外得高,但只要不高過日、韓、東南亞等與台灣有產業競爭的國家,那就不用太擔心。

讀者或許要問,要是結果比其他國家都高呢?筆者覺得那也不會是世界末日,只是若真的如此,市場勢必會先回檔一陣子。但是危機也是轉機,只要一切定案,相信以台灣企業的韌性,自然可以重新調整再出發!要知道,又不是所有企業都與美國做生意;就算與美國有往來,也要看占企業營收的比率;就算占比高,也要看企業的轉嫁能力。像台積電(2330)早就多次說過,關稅對它們根本不會有影響。真受影響的企業,短期衝擊難免,但只要有足夠時間,相信多數企業還是可以分散市場,把影響降到最低。當然,沒有人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


所以回到筆者的「開場白」,萬一真的發生了,樂觀的投資人反而可以逢低進場。今年4月7日的例子相信大家都還印象深刻,當時賣在低點的投資人,不正是悲觀者?樂觀者逢低進場,誰不是賺得盆滿缽滿?再看到筆者所統計已公布關稅國家的股、匯市表現(詳見表1),就會發現即便是最慘的巴西,股、匯市表現也沒預期得差,投資人無須過度擔心台灣關稅的最後結果!

有些狀況是投資人必須留意的,主要就是會有多少國家對美國進行反制?像中國、巴西、加拿大,乃至於歐盟,都揚言或已對美國實施報復,此舉可能激怒川普,以致掀起大規模的關稅大戰,這時台灣等其他國家不免被颱風尾掃到。

其次,有些人以為只要忍到川普任期結束就沒事了,但事情恐怕沒這麼簡單。就美國政府統計,這波關稅有機會讓美國在2025財年(結算至9月底)收到約3,000億美元的稅金收入,這對美國財政實在是大補丸。試想,後續的繼任者,不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會輕易放棄這筆收入嗎?反正川普已經當壞人,繼任者坐享其成,何樂不為?因此未來高關稅將會是常態,企業終究得想出因應之道!

(本文作者為財經教授) 閱讀完整內容
Smart智富2025/8月 第324期

本文摘錄自‎

高關稅恐成常態投資人該如何因應?

Smart智富

2025/8月 第3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