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上映17天賣破三億,作者揭「湘北宇宙」信念
採訪整理●吳和懋 僅上映十七天,《灌籃高手》電影版在台票房已突破新台幣三億元;在日本上映九週以來,票房更即將突破一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十三億元)。 一部已經完結逾二十六年的作品,為何仍能風靡近七百萬人進場觀影,甚至流下熱淚? 歷經三個月協商溝通,商周終於越洋取得作者井上雄彥全台首次獨家專訪,由他親自為粉絲解答,作品能歷久彌新的關鍵。以下為專訪精選: 商周問(以下簡稱問):這次暌違二十六年推出新作,最希望觀眾感受到什麼?相隔26年再推新作 重現強者背後的苦痛與新生
井上雄彥答(以下簡稱答):首先,我衷心感謝到今日仍持續喜愛作品的粉絲們,正因為有各位的支持,在連載結束這麼多年之後,才能在今天的時代,推出新的動畫電影。 透過這部電影,我最希望觀眾感受到的,是《灌籃高手》的世界確實存在,登場的人物也都真實的活著。若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在這個世界生存的我們,與這部電影之間就像是無縫相連;不論是誰,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若能讓觀眾聯想到這一點,就太令人欣慰了。 問:在這些角色當中,你最想賦予哪個角色新生命? 答:當然是這次電影中,做為視角中心的宮城良田,之前沒有揭露太多他的背景。相較於原作中以櫻木花道為中心、以及同為高一的流川楓、球隊核心的高三生赤木剛憲,還有以回歸球場前劇情引人入勝的三井壽之外,希望高二生宮城的角色,能夠表現更多打球以外的情節,並增加內心的描寫。 除了挑戰電影的形式,心裡也希望能從球隊的指揮塔,也就是控球後衛的角度,將這場比賽和這一部電影描繪出來。 問:是否為了將原作更加完美,才催生了續作? 答:電影《The First Slam Dunk》,是試圖從另一個角度來描繪《灌籃高手》的世界,並不帶任何增添或是刪減原作漫畫的意圖。 當我透過現在自己創造出的濾鏡,凝視作品之時,便有一些事物隨之浮現。那是強者姿態背後的喪失與苦痛,是隨著苦痛度過的每一天,以及從那裡踏出的一步。 我們與許多的工作人員一起,花費莫大的時間,只為了將籃球的動作原原本本表現出來。雖然歷經許多的嘗試與錯誤,只要能將腦海的想法如實呈現,不管再辛苦仍開心不已。 問:《灌籃高手》開始連載時,你才二十三歲,如何將每個角色性格,刻畫得如此寫實? 答:作畫當時,距離打籃球的高中時代並不遙遠,因此能將當時自己經驗到的感情與價值觀、將我的想像力真實發揮,融入我的作品之中。我不記得做過什麼特別的事,但我受到喜愛的漫畫,包括《大飯桶》( 水島新司所著)、《12三四郎》( 小林誠所著)等影響。不限於運動,我也喜歡並時常觀看人物的紀錄片和文字採訪。 問:很多人認為,《灌籃高手》能成為經典,跟結尾見好就收有關。當初你是如何抵擋編輯、書迷的壓力? 答:就像櫻花總是一起綻放,令人賞心悅目,然後在很短的時間內一起凋謝。漫畫則是櫻木花道的故事,這樣結束不也很好嗎(笑)?
▲「就是不斷挑戰!」井上雄彥對商周表示,即使時代不斷更迭,這是過去26年來,他透過《灌籃高手》想要傳遞給讀者的價值觀。台北双喜電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