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價成地緣政治恐慌指標

金價已處高位,避險成本增加,如今隱含更多的是全球政經局勢的動盪與糾結。

張昱謙

布列頓森林體系結束後,美元與金價脫鉤的年代正式到來,這不僅給予各國貨幣政策更寬廣的運用,也讓黃金從貨幣儲備工具升格成為匯率最佳避險工具,無論是在貨幣貶值、美元波動、抗通膨或全球金融動盪時,投資者多會轉向黃金來保值。因此,黃金在2020年以前,和美國10年期公債價格呈現明顯的正比,是名副其實的避險操作,但2020年後,債券價格自高點價格下跌甚多,至今,黃金卻仍呈現大多頭氣勢,兩者出現近30年來最大的一次走勢反差,特別是在川普上台之後,金價又再度衝向歷史新高。

關於對抗通膨,如果我們改用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來對照,黃金價格亦呈現正向走勢,1980年代初的通膨問題嚴峻,黃金亦迎來上漲,但有兩次異常,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CPI陷入通縮疑慮,黃金價格卻開始飆升,之後仍回歸正常;但在2022年聯準會開始縮表之後,CPI逐步走低,金價卻再度飆升,其反向差距遠遠勝於08年金融危機。


從各種歷史數據來看,不難理解金價與總體經濟之間合理的避險連結,但2020年後卻是個特殊的年份,黃金似乎已經跳脫避險的思維,準確一點來說,金價反映的可能不再是市場金融避險供需,更多的是全球政經局勢動盪的迴避。

2022年2月烏俄戰爭爆發時,正值美國結束量化寬鬆(QE)進入升息循環,美元指數走強,並且在聯準會(Fed)堅決抵抗通膨帶領下,金價向下修正了一小段,當時市場一方面擔心戰爭帶來的全球通膨將難以控制;另一方面,全球主要股市進入短暫熊市,金價在當年第三季便很迅速地反彈回原價位,並取得強力支撐,即使後續Fed將基準利率升息至5%,金價再也無動於衷。

可惜禍不單行,隔年10月以巴衝突再度點火黃金價格,而這次的戰爭直接挑動石油這敏感神經,導致Fed原先的降息規劃,因市場對通膨高度擔憂而再度按兵不動,不僅如此,由於衝突持續擴大成中東地區的多國對抗,烏俄戰爭也持續未見和平跡象,即使美國、歐洲通膨持續獲得大幅改善,Fed也謹慎降息,理論上黃金價格應當回落,事實上,金價卻一飛沖天不再回頭。


比起考量匯率、利息等總經數字,金融市場對地緣政治風險的避險需求成為顯學。確實,戰爭的不確定性會促使投資人將資金轉向黃金這類「硬資產」,尤其美中貿易戰以及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問題顯得更加複雜,不僅市場對於利用黃金來避險的情緒高漲,各國政府也大幅提升對持有黃金的需求,以因應隨時而來的政治動盪。

按照世界黃金協會(WGC)統計,從2010年至2020年,全球央行對黃金的需求量,每一年大約落在500至600噸,然而自2022年烏俄戰爭之後,2022年至2024年底,每年平均需求量激增至1,050噸,足足多出近1倍,這其中又以中國央行需求量最高,每年約占11%,這3年期間儲備共增持350噸,與此同時,中國持有美債金額也從10,500億美元,大幅降至目前的7,600億美元。可見,金價的快速推升,很難脫離地緣政治因素。

理論上,單一國家對金飾等產品的需求量上升,未必能帶動國際金價的上漲,但中國市場對黃金飾品的需求量約占全球金飾的三分之一,中國國內若是由供給不足導致金價波動,其實會間接影響國際市場行情。

疫情過後,中國經濟不見復甦,甚至出現通縮的警訊,加上房地產危機導致民眾對金融業產生信心危機,股票市場黯淡,中國政府另一方面又為防止資金外流,嚴加控管所有外幣匯兌金額,持有黃金、購買金飾遂成為中國全民運動。

據中央社引述世界黃金協會報導,2024年人民幣金價上漲28%,年內38次刷新歷史,創下自2009年以來最強勁的年度表現,總需求量則來到336噸,與2013年相同,都是歷史最高。這樣的強勁需求導致中國在2023年第二季國內黃金溢價一度達到每盎司120美元,後又遇上以巴衝突,國際金價驟然狂漲,無怪乎有不少分析師認為中國大媽帶動黃金市場。

不過,去年第四季中國民間金飾需求已趨緩,也不再出現溢價問題,但持續擴大寬鬆貨幣政策,在不願增持美債的方向下,中國政府對於黃金還是有著強勁需求,除了透過市場購買,中國也積極拓展與金磚國家的外交及金礦合作開發關係,包括南非、巴西、印尼、烏茲別克、俄羅斯等,不僅是產金大國,也多是重要的開發中國家,對於穩定中國金融與經濟有非常大的作用。

隨著川普當選,市場對加密貨幣的關注程度盛況空前,比特幣一度站上10萬美元大關,和黃金遙相輝映。市場認為,一旦加密貨幣列為美國貨幣儲備,加密貨幣可能將取代黃金部分功能,甚至價值遠高於黃金。

確實,今年3月川普正式簽署關於「戰略比特幣儲備」的行政命令,美國政府未來將會持有比特幣來作為資產的一部分,有不少人認為這是比特幣黃金化的時代到來,但事實上,這條路恐怕還相當遙遠,畢竟在正常經濟的國家央行認知中,加密貨幣與黃金尚無替代性可言。不僅如此,川普這次的行政命令,並沒有開放財政部等機構進入市場購買比特幣,儲備來源目前規劃來自財產沒收、罰金等,也因此,幣圈在行政命令簽署當天即大跌一波,這也表示美國聯準會及財政部對於加密貨幣仍舊有許多疑慮。

未來黃金還會維持「驚驚」漲嗎?從總體經濟來看,川普政策下美元確實有機會走弱,黃金價格理應還有空間和理由上漲。但必須思考前波的漲勢是否已算提前反應這些可能的總體變化。


另一方面,短期內以巴衝突要再掀起大規模戰爭並不容易,烏俄戰爭也可望結束並進入重建期,而中國國內因金價過高,業已出現明顯需求下滑,且中國股市在政策利多下,外資逐漸回頭促使股價走揚,加上中共陸續推出促進消費政策等,其國內對黃金不似一年前瘋狂,即便中國人民銀行增持黃金的方針不變,但這不會是造成金價波動的主力。換言之,近年來因地緣戰爭所帶來的黃金紅利,這股恐慌氛圍將逐步平緩,黃金上漲力道預料將會減弱。

比較麻煩的是,川普的經貿作為似乎將再次引起投資者甚至各國政府的避險情緒。事實上,川普製造的風浪比不上戰爭來的骨感,關稅也未必真的引起美國經濟衰退,避險需求並不如過去兩年大,準確來說,川普經貿政策確實會造成大幅上下波動,但並不是金價再大漲一波的充分理由。值得一提的是,金價畢竟還是用美元計價,當金價越來越高,其實意味著避險成本越來越高,自身價格風險也越高,那這樣還具備避險功能嗎?

只要美中貿易戰持續,這也意味著,金價對於地緣政治的敏感度仍相當高,換言之,當金價成為地緣政治的恐慌指標,未來幾年金價欲小不易,但短期若要期待大漲,恐怕需要新的變數來刺激,例如川普向許多逆差國家掀起如同廣場協議的匯率大戰,那又是金價狂風暴雨的開始。(本文作者曾任行政院經貿事務幕僚) 閱讀完整內容
台灣銀行家雜誌 2025/4月 第184期

本文摘錄自‎

當金價成地緣政治恐慌指標

台灣銀行家雜誌

2025/4月 第1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