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得罪全球 中國悄悄「挖牆腳」拚翻身

美國得罪全球,最大苦主想漁翁得利


文●曹博凱


▲在川普公布對等關稅之前,中日韓久違的召開了經貿部長會議,估計也將重啟三方領導人峰會。法新社

要說全球現在最不怕川普關稅重拳的國家,當屬美中貿易戰的頭號犧牲者——中國。

經歷過前一場大戰,中國彷彿已經對關稅免疫。雖然位列川普「解放日」榜單的頭號苦主,但中國在事發隔天就率先宣布會以同等稅率報復,將對美國商品也課徵三四%關稅。中國去年對美出口高達近四千四百億美元,為何還敢如此理直氣壯?

答案如《經濟學人》所寫,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恐怕最終是「讓中國再次偉大」。因為川普的MAGA,正催促著中國領導層更正過去犯的錯誤,也繪製了對中國更有利的世界地緣政治版圖。

從川普第一屆到拜登時期,美國在中國身上扎上了兩根尖刺,讓中國動彈不得,但如今,中國已經逐漸掙脫,而川普可能又將幫上一把。

中國「土法煉芯」漸擺脫美科技封鎖
川普再揮關稅大錘恐變助攻


第一根刺,是對中國的科技封鎖。過去中國的製造業高度仰賴外國的先進技術與元件,遭美國全面封鎖下,逼著中國加速進口替代,給中國本土科技製造業帶來巨大發展機會。去年,中國晶片的出口金額達到近一千六百億美元,比二○一八年翻了將近一倍。

尤其在AI方面,展現中國重新追上美國的契機。DeepSeek以閹割晶片及超低成本,訓練出聰明程度不遜於國際巨頭的AI模型,堪稱創造AI的史普尼克時刻(編按:指冷戰時蘇聯搶先美國發射衛星)。

DeepSeek並非特例,阿里巴巴、百度相繼推出低價高效的AI產品,也有新秀公司如「蝴蝶效應」(Monica),推出全球第一款通用型AI代理Manus,引發熱議。

如今,美中再次提高彼此關稅,但是意義卻已經和上次貿易戰大不相同。對中國而言,提高關稅有助於減少對美依賴、加速扶持本土產業,甚至中國消費者改用本土產品還能降低物價;對美國而言,對中國加徵關稅會讓許多進口商頭痛,美國消費者只能選更貴的美國貨,或是更貴的中國貨。


川普向盟友揮刀,反給中國機會!
重修日韓、歐盟關係,鼓吹多邊主義


第二根刺,是拜登時期拉攏盟友圍堵中國,但川普的關稅重拳,連盟友都不放過,這會讓他們思考:跟著美國封鎖中國還有意義嗎?

例如會被川普汽車關稅重傷的日本與韓國,已在三月底和中國重啟經貿部長對話,上次三方聚首還是二○一九年美中貿易戰升溫時。這一次,他們放下之前的緊張關係,異口同聲說要維護自由貿易體系、強化彼此經貿關係,還將加速推進早在二○○二年就提出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區」。

在二月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中更是形成鮮明對比。美國副總統范斯指責歐盟民主倒退,藉機為歐洲的極右派發聲,並重申要歐盟增加國防預算的立場。CNN等外媒形容,范斯演講時,台下觀眾「臉色鐵青」,錯愕美國竟批評歐盟,卻沒有大力指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范斯跟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形成了強烈對比。以往中國代表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總是不忘重彈「反對台獨」的老調,只會讓各國覺得中國霸道。這次王毅一轉鋒頭,轉向抨擊保護主義,鼓吹「多邊主義」,暗指世界不是只有美國這個選項。

另一個佐證,是歐盟過去懼怕中國的廉價電動車大舉入侵,跟隨美國對中國課徵高額關稅,但歐盟貿易發言人吉爾(Olof Gill)表示,歐盟已同意與中國重新討論電動車供應鏈問題,並「以新的角度審視定價」。

「現實是,歐洲必須要找能替代美國的市場,而中國可以幫忙,」諮詢公司量子策略戰略家羅什(David Roche)對美國媒體CNBC表示,川普的關稅戰「讓歐洲人不想再當美國的奴隸。」

法國外交部長巴霍(Jean-Noel Barrot)也在今年三月底動身訪中,因為法國的干邑白蘭地,正同時面臨中國與美國的關稅夾殺。中國為報復歐盟的電動車關稅,預計對干邑白蘭地課徵反傾銷稅;川普更誇張,揚言要課徵二○○%。法國選擇了先朝中國突破,這給了中國很好的拉攏空間,最終中方決定,會把反傾銷稅推遲三個月。

中國換得什麼好處不得而知,不過,法國現在是歐盟的領頭羊,如果中法關係加深,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不容忽視。法國總統馬克宏先前呼籲,針對川普的對等關稅,歐洲企業應暫緩對美投資,可感受到法國現在對美國的態度,可能比對中國還緊張。

西班牙總理桑傑士(Pedro Sanchez)也預計四月訪問中國及越南,為西班牙尋找新的機會,並引進中國投資。他過去曾多次呼籲歐盟,重新評估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的必要性。今年一月,比亞迪在西班牙的銷量是特斯拉的四倍。


▲法國總統馬克宏(中)與川普多次交惡,他呼籲法國企業暫停投資美國,否則會給川普錯誤訊號。法新社

資本市場對中國改觀,陸股上漲
但內部經濟頹靡仍是一大隱憂


扎在中國身上的兩根刺都已漸漸鬆動,習近平沒有錯放這個戰略機會,今年以來積極會見民企及外企代表,釋放與以往透過「共同富裕」打壓企業完全相反的訊號。從股市表現就能看出資本對中、美市場的改觀。今年以來,MSCI中國指數上漲逾一三%(編按:截至四月三日),標普五百則已下跌逾一三%。

但,目前中國的經濟問題還沒解決,房地產依舊頹靡,消費數據並不樂觀。今年二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時隔一年多再次出現負值,這些問題不是靠川普「送分」就能拯救的。放到國際關係上也是,不論日韓或歐盟,都尚未有完全對中國放心的跡象。

但川普的「解放日」已攪亂了世界格局,雖並未使世界從「美國一極」變成「中國一極」,而是加速走向自己靠自己的多極世界——中國樂見這個轉變,而且知道怎麼從中受益,並展開新行動。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5/4月 第1952期

本文摘錄自‎

美國得罪全球 中國悄悄「挖牆腳」拚翻身

商業周刊

2025/4月 第19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