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變現5大機會
錢不是用賺的,是玩出來的,當自媒體從內容為王、流量為王,到現在變成轉換為王,你必需了解變現的5大層級。互惠交換、團購、聯盟行銷、品牌付費廣告、聯名,打造品牌與商品。 文/艾琳(Erin)從內容為王、流量為王、
到現在開始的轉換為王
我在2023受邀去ALA亞洲創作者大會作分享嘉賓的時候,在分享會內最後一段我說:「自媒體已經從內容為王、流量為王的時代,到現在是轉換為王,轉換率高的自媒體才活得下來。」 2023可以說是華文圈 YouTube 創作者的大停更時代,同一年中很多百萬等級的頻道宣布停更!當然停更有很多原因,不過從內外部都有不少資訊顯示,不少癥結點是卡在「變現」問題,高訂閱數=高流量=高收入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在社群平台蓬勃發展以前,KOL 網紅幾乎都是寫部落格的部落客,在部落格時期只要內容寫得好、資訊量充足,加上設定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尋引擎優化),出現在google 搜尋主頁或是部落格排行,完全是流量入口。 但隨著社群媒體Facebook,Ins tagram,YouTube 發展成熟,到現在Tiktok、小紅書,就是注意力戰爭從主動追蹤搜尋到被動收看,平台為給你什麼就看什麼,所帶來的影響就是:創作者的流量完全被平台綁架。 已經越來越多網紅 KOL 發現,訂閱數和流量完全不可靠,內容出去有就算幸得到演算法親睞也只能開心一兩天,在平台推送時代,一個十幾萬追蹤的 Tiktok 帳號上一支短影片十萬觀看,但隨即下一支只有幾百觀看也是常有的事。我認為現今已經開始到了「 後KOL 時代」,使用者雖然容易紅的快,但是被記住的也少,流量不穩定隨之而來的是變現不穩定,因此與其去追求流量,我更覺得現在追求「高轉換率」更來得實際。 高轉換率的公式=人×貨×場 缺一不可而根據這幾年來在轉換率上的鑽研,我認為高轉換率的的公式=人×貨×場,三大要素的匹配度,缺一不可!行銷裡面會說是對的人、賣對的貨、在對的場景,舉例來說我有一個朋友是熱血小江,平常台南在地銅板美食,專攻探訪牛肉湯、蚵仔煎、蝦仁飯等沒有華麗裝潢的老店,而他本人身材肉肉的也很有福相,之前受邀去他的頻道受訪: 他問我:「人貨場指的是什麼?」 我說:「比如說小江你如果賣男性香水,就是對的人配上錯的貨,你在賣時尚男性香水,大家應該會覺得你帳號被盜;但是如果你來推薦老饕麻辣鴨血常溫包,你看會不會賣爆?」 他點頭如搗蒜,這就是對的人配上對的貨,而場的部分,就要看你經營的是哪個平台,一般來說食物領域算是具有個大平台適配性,畢竟人活著就要吃嘛。 場的部分在自媒體領域可以用平台劃分,比如說保健食品、珠寶首飾在FB相對賣得動,因為 FB雖然對新開設的粉專,粉絲成長難度較高,但集結一批 30歲以上有錢有閒的客群,甚至是長輩也很熟悉使用 Facebook; 而 Instagram 以照片短影片等視覺性較高的產品為止,像是時尚、女裝、精品保養品類,TikTok 則是線下商家/服務的機會很大,比如說夾娃娃機、還有聽過脆皮燒肉店老闆拍抖音,結果天天大排長龍,這些都可以根據受眾客群的使用習慣去探索。 只要確定某一則內容有高轉換率,若投資報酬率有達標,剩下流量靠平台廣告就可以,畢竟平台不也要賺錢,他們不會一直白白一直給創作者流量,而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說,如果有做到轉換率高的內容(影片發出去即有人買單),在計算好投資報酬率後,把部分賺到的錢再投入到平台廣告,這就是屬於對事業上的投資,只要投資報酬率有達標,就可以雙贏。 透過廣告機制,KOL 即使不用一直產出爆款新內容,也能透過廣告持續有分潤收入,在創作授權的部分都可以和廠商談條件,像是談每月的授權金,因此只要有“ 轉換為王”的創作概念,就能夠逐漸創造出穩定金流,有時間琢磨出好作品並不被流量綁架。
自媒體變現的五個層級,拓展主動業務,
每種流量都有收租變現的機會
由於早年在日本和ShenLim老師學到的自媒體企業家思維,深深影響我後來在網紅事業上的規劃,不僅解決了流量焦慮,而且也為自己逐漸打造出主動業務,其實到現在不管中、小型還是大型網紅,主要的收入來源還是被動等待廠商的邀約合作。但隨著自媒體人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大,廠商的選擇也很多,雖然我們不樂見,但事實上在提案階段,行銷人員或是不少網紅媒合平台,會將建議的網紅人選一字排開,而廠商們開會就像在選青菜蘿蔔秤重一樣,以粉絲留言互動率和報價的性價比來選擇。
在競爭少的時候被選中的機率很高,但我必須老實說,現在雖然還沒有飽和,但競爭也稱不上少,在人人都是網紅的時代,如何打造自己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是現階段經營IP的首要課題,然而我這一路以來教學過很多學生,大家堅持不下去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缺乏熱情,而是一直花很多時間卻沒有看到收益的話,特別是在工作繁忙與家庭生活壓力大的時候,經營自媒體就變成第一個被放棄的選項。 因此我想要告訴大家的事,並不是不紅就賺不到錢,而是「賺不一樣的錢」,少粉絲有少粉絲的賺錢方式,剛開始經營賺一些小錢,逐漸累積實力往上,積累好足夠量能,一步步構建屬於自己自媒體變現五層級,逐步實現自媒體創業夢。 下面和大家分享,自媒體變現的五大層級,如何從奈米網不紅就可以逐步變現:
●L1互惠➡ 又稱是公關品交換,簡單來說就是廠商給自媒體創作者產品/服 務,而創作者提供推廣文案/影片/照片等,適合粉絲千人以內的奈米網紅,或者是起步的創作者,因為做內容本身也要花錢,所以如果可以免費取得做內容的材料,省錢就是賺錢 比如美食創作者可以餐廳互惠吃一頓有內容,或是美妝潮流創作者可以拿到最新產品樣品,率先開箱,在行銷裡面比較專業會說這是「KOC 行銷」,即口碑行銷,如果這個產品服務剛好是你需要的、自己原本就考慮花錢去買的,那這樣的交換也是一種賺錢。 ●L2團購合作➡ 在一定時間(一般為3~14天)給予該KOL團購主優惠推廣時段,有特別的價格優惠or 滿額贈禮,用專屬連結or折扣碼獲得方式,依照營業額分潤,一般來說有一定粉絲基數的分潤可以有15~25%,若是粉絲基數高,又是沒有底費的狀態下,白牌品牌談到30%的業績也是有的。 然而如果是一般素人團媽,在自己私人群組宣傳,若沒有下單一定的進貨數量,業績分潤一般為8~15%,要高分潤談判方向得用進貨、批貨的方式囤貨,因此在這個變現項目,粉絲基數還有高轉換製作內容的能力,會是重要的談判籌碼。 ●L3聯盟行銷➡ 概念同樣是分潤,但會比團購還要長期,適合製作內容符 合長 尾效應的創作者。操作方式會是粉絲有專屬優惠,而內容創作者也有分潤收入,店家也得到顧客和曝光,創造三贏。 這種類型的收入會適合擅長製作有長尾效應內容的創作者,如:YouTube影片、部落格文章… 因為有Google和YouTube搜尋的加持,即使剛開始粉絲少流量不高,也可以因為資訊的實用性持續被陌生觀眾找到,因此這種形式的內容就會適合走長線的聯盟行銷。 好處同樣是很自由賣多少賺多少,挑戰是長期分潤通常不會有高折扣,一般約 5~10% 是常態,並且未必會有特別折扣,因此當折扣不多,又沒有限定時間,就很難讓讀者觀眾看到馬上下單,說不定還有可能在重大節日折扣時在其他電商買,因此會建議聯盟行銷產品的選品原則,需有一定程度的通路限定性,不會到處都買得到。 ●L4品牌付費廣告➡ 就是大家熟悉的「業配」,品牌/廠商支付一筆固定費用,會隨著粉絲數量/互動/黏著程度/經營客群精準度而有所調整。 一般來說社群平台累積破萬粉絲較有可能收到業配合作,如果是要收到知名大品牌的業配,則至少需要有3萬粉以上,這個數字只是粗估,因為現在品牌除了曝光量之外,也越來越重視“ 轉換率”,白話文就是網紅一篇內容出來,能為品牌帶來多少營業額?連結點擊率,購買率都是重要指標,而要做到高轉換率,最重要的就是客群精準度。 比如說泛流量娛樂型網紅,和精準TA 的知識型網紅,一樣的粉絲基數下,精準TA 型(ex: 理財、自我成長、3C 科技等等)的報價可以是娛樂型的3~5倍也是屢見不鮮,但是相較來說廠商數量也會比較侷限,但是若能找到長期配合的品牌,也能夠有穩定的收入。
●L5聯名開發產品➡ 當與某廠商有長期合作關係並且效益都不錯時,品牌也會找KOL一起開發給該受眾的產品,ex:我和Olivia 內衣一起聯名開發職場女性的孕婦裝,和悠活原力 YohoPower 開發給挑食小孩的無添加青汁蔬菜果凍等等。 由於在產品開發過程KOL也會相對的付諸比較多心力,像是討論打版、多次口味試吃、搜集粉絲回饋等等,因此聯名產品是可以與品牌洽談,未來無論是從何種通路售出(品牌商or 網紅or其他通路商)都有長期分潤收入。 舉例來說大家可以看到的某某網紅聯名御飯糰/冰淇淋,手搖飲口味聯名等等,這些聯名一般來說會有製作費和授權金與分潤收入,至於比例就要看創作者團隊與品牌之間如何洽談,通常要有10萬粉絲以上較容易有與品牌合作聯名的機會。 *要特別注意 : 如果是公關品交換,要衡量的是這個產品對於你創作內容本身有沒有加分 ? 比如說拿到的美妝品很普通,或是不知名品牌大家沒興趣也不想了解,明明沒拿錢卻因為認真分享看起來像業配合作,讓自己的版面看起來像廣告,這樣還不如不拿。 分享一個故事:我有一個學生疫情中被裁員,所以就自己在家裡拍三餐煮食並經營FB,大概累積 1200 粉絲,就陸續收到一些食材廠商的互惠邀約,廠商不定期會提供雞胸肉等料理食材新品,只需要在料理照片裡的文章有備註就好,也不用特別寫很多廣告文案,他就覺得很開心,平常需要花錢購買的食材,透過互惠的形式,認真做自己的內容,就能免費獲得生活必需品,對他來說也等於是賺錢。 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是在自媒體時代的互惠合作,就像回到以物易物的樣態,跳過金錢,直接得到需要的東西,這不也是一種變現? 綜合以上,不管是奈米網紅還是經營到中大型網紅,在虛擬網路世界創作內容可以換物,也可以變現,也可以先慢慢累積,先從獲得信任感賺得未來的變現;就像是我們小時候玩的大富翁,製作一個內容等於蓋一間房子,對經過而留下來的人收租,如果你也想要體驗「收租」的快樂,不如考慮看看在 5G 時代,用你的自媒體內容蓋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