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藥業史上最大「專利斷崖」來襲

暢銷藥專利將到期 默克、輝瑞等大廠瑟瑟發抖


面對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新藥專利斷崖,製藥業營收恐將出現極大的缺口。藥廠透過收購公司、投資創新藥、延長專利壽命等方式應對,不過未來業績仍充滿挑戰。

文/庫赫勒(Hannah Kuchler) 坦普韋斯特(Patrick Temple-West)

每年成千上萬的病患接受抗癌名藥吉舒達(Keytruda)注射治療,它去年帶給默克(Merck)藥廠二九五億美元的銷售成績。但默克的好日子正在一分一秒流失,吉舒達的專利二○二八年即將到期,屆時競爭藥廠會以較低價格出售同款藥物。投資人對此感到恐慌,默克股價在過去一年下跌了三五%。市場分析師表示,「專利斷崖」烏雲罩頂,默克的收入眼見就會出現大窟窿。

專利將失效 默克收入烏雲罩頂

默克並非個案,整個製藥業都面臨歷來最嚴峻的專利斷崖。研究公司Evaluate Pharma指出,二七、二八年專利到期的藥物,總計年銷售約一千八百億美元,占全球藥品市場近一二%。除了默克以外,必治妥施貴寶、輝瑞也面臨暢銷藥物專利在二八年到期的挑戰。

新藥開發成本十分高昂,政府給予新藥約二十年的專利保護期,史丹福大學教授哈伯(Stephen Haber)說,若無專利,藥物就不可能問世。但保護期一半的時間會用在藥物上市前的研發上,專利到期後競爭對手會紛紛推出成本低廉的仿製藥(又稱學名藥)。

隨著人口老齡化、需用昂貴新藥的人日多,醫療保健系統往往對新藥卻步,開發中國家在新藥專利到期前也不易獲得。決策者的對應只是避重就輕提議調整專利保護年限,少有致力於完全不同的解決模式。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家森派特(Bhaven Sampat)表示,現行制度導致「鈍化創新」;對某些發明補償過高,對某些又補償不足。

為了度過低迷期,歷來製藥公司會大手筆收購規模較小的生技公司(許多新藥為其發明),在產品專利到期前以此接軌。默克近日顯然對解決吉舒達專利斷崖問題邁出了一步——即將達成一項百億美元的交易,收購倫敦生技公司維羅納製藥(Verona Pharma)。維羅納擁有一款獲准的呼吸系統疾病藥物,分析師預測它年銷售峰值可能接近四十億美元。

默克表示,將持續透過併購尋找標的,以壯大其業務。「我們目前正推進公司歷來最大,且最多元化的研發規畫。」其中包括自二一年以來規模增加兩倍的後期研發項目,這些後期研發藥物,預估到二○三○年代中期會帶來五百億美元的商業潛力。

然而,不確定的政治氣候導致整個產業如同臨淵履冰。一開始是企業擔心美國前總統拜登領導的聯邦貿易委員會可能會力阻交易的進行,接下來是川普總統威脅徵收產業關稅。政客不斷施壓要求降價,產業自己也不清楚如何對藥品開價。資產管理公司Candriam 投資組合經理湯姆森(Linden Thomson)表示,全球動盪下,許多藥商對投入數十億美元猶豫不定。


▲吉舒達專利將在2028年到期,默克股價提前出現修正。達志

藥廠自救 收購生技公司成解方

雖然所有創新都可以申請專利,但製藥產業面臨的「專利懸崖」問題,卻遠比科技業等其他產業嚴重。這主要是因為藥品中的關鍵活性成分通常只受到一項主要專利保護,就難以透過繞道設計來避開。森派特表示,每種藥物的專利項目中位數僅約三到五項,而iPhone 手機的專利數則有數百或上千;因此,專利到期對iPhone 的影響一般,但對藥物卻非同小可。

化學配方本身也相對容易被仿製。藥物專利到期時,其他公司可申請仿製。仿製藥通常參考專利權所有人的專利,進行逆向工程。仿製藥需要接受測試,並確保與品牌藥具有同等效力,卻無須再次經歷昂貴的臨床試驗過程。

少有病患會對品牌藥效忠,醫療和保險系統也樂於在仿製藥上市後,迅速採用仿製藥。在許多國家,藥劑師可自動以仿製藥取代品牌藥處方。這意味著製藥公司必須在暢銷藥失去專利保護前開拓新藥來源。

所幸,由於專利的成功、業務的精簡,製藥公司目前資金充裕。安永會計公司估計,全球主要製藥公司擁有一.三兆美元的儲備火力。二三年是新藥開發的交易大年。輝瑞斥資四三○億美元買下西雅圖生科公司,安進以二八○億美元收購Horizon Therapeutics ;但在此後的十八個月,卻沒什麼動靜。

○九年在上一次重大專利斷崖之前,有幾起大型併購案:輝瑞斥巨資收購惠氏;默克大手筆買下先靈葆雅;羅氏併購基因泰克。但自一九年必治妥施貴寶以九百億美元收購新基以來,業界就未出現大型併購案。巨額交易不再受到藥廠青睞,業者擔心反壟斷審查,也認為整合這些交易難度高。

由於生技市場在二一年二月觸頂後已下跌五○%,許多藥品研發屬早期階段的公司交易價格低於現金水準,因此成了理想目標。但理想情況下,大型製藥公司會找上市指日可待、銷售額可達數十億美元的藥物公司。不過,湯姆森觀察,目前擁有後期研發階段藥物,並可能帶來數十億美元收入的公司卻寥寥無幾。

法國巴黎銀行主管莫尼爾(Zahid Moneer)表示,在股東的巨大壓力下,製藥公司意識到不得不提早投資。他說:「為因應專利斷崖,大型製藥公司正在考慮第二期階段臨床試驗,甚至在更早期研發階段的藥廠。」


▲中國藥企今年與美、歐合作夥伴的授權合約價值,已高達350億美元。達志

瞄準中國創新藥 押注全球市場

這一次與過去重大專利斷崖不同之處在於,許多製藥公司紛紛將目光投向中國,積極收購中國藥企早期創新藥物在中國以外地區的開發權,並主導後期臨床試驗,以便向西方監管機構提交具全球性的臨床數據。安永的資料顯示,今年迄今,中國公司與美、歐合作夥伴之間的授權合約價值高達三五○億美元。

歐洲風險投資公司Forbion Capital 的合夥人呂博(Nanna L neborg)表示,該公司已在中國完成多筆交易。不過,她也透露,中國市場也讓買家緊張,因為在對一家美國或歐洲公司進行盡職調查之際,他們摸不清中國是否存在一個實力雄厚的競爭對手,而後者可能進入市場,衝擊到他們的業務。

奧本海默醫療投資業務董事總經理派理索托(Daniel Parisotto)表示,西方大型製藥公司之所以受中國資產吸引,是因為資產屬前期的成本比西方交易要低,而西方交易中多半的價格與藥品已達某些里程碑(例如試驗或批准)。此外,藥廠支付中國藥商的頭期款項也較低。他說:「但最終中國資產的失敗率是否高於西方資產?成功率是否與西方資產相同?目前尚無定論。」

雖然併購是擺脫專利斷崖困境最顯而易見的方法,製藥公司也在部署延長現有藥物壽命的策略。在吉舒達之前,全球藥王是艾伯維(AbbVie)的修美樂(Humira)。根據美國國會一項報告,二○二○年,僅在美國,修美樂就帶給艾伯維一六○億美元的營收。

生物製劑難複製 藥價跌速放緩

艾伯維多年來一直試圖保住藥物。修美樂的基本專利在一六年到期,但艾伯維有該藥其他一三二項專利,「專利叢林」鞏固了修美樂的獨占性。這些專利中的最後一項將於三四年到期。美國國會議員對修美樂高藥價不滿,提告艾伯維,但二二年美國上訴法院裁定公司勝訴。然而,製藥產業正因這種策略而面臨新的政治審查。川普抨擊高藥價,他的兩名參院盟友今年三月間提出打擊專利叢林的法案。

目前,專利到期的藥王幾乎都是生物製劑——通過生物而非化學處理過程獲得的輸液——比藥片更難複製。哥倫比亞商學院醫療管理學教授利希滕貝格(Frank Lichtenberg)認為,銷售額可能需要五年才會暴跌七五%,這比過去暢銷藥幾個月就被仿製藥取代要長得多。

生物相似藥(生物製劑的仿製藥)也更難進行逆向工程,且受不同法律的約束,這意味藥廠可以只含糊公開生產資訊。此外,生物相似藥上市後,美國藥劑師不能像一般仿製藥那樣,依法自動以廉價品取代;即使替換成功,降價幅度也不會那麼大。利希滕貝格估計,生物相似藥的售價約為品牌藥的一半,而一般仿製藥的價格通常只有原廠藥的一○至二○%。

美國援用生物相似藥的腳步遠比歐洲慢,但這可能迅速改觀。美國聯邦藥品管理署已經加速審核生物相似藥流程,川普最近的一道行政命令也指示管理機構加速批核。川普政府也將仿效歐洲制定政策,藥劑師更易於使用生物相似藥替代原廠藥。

對默克這樣的公司來說,這些潛在的政策變化會如何影響專利斷崖,還充滿不確定性。十多年前,默克將吉舒達打造為暢銷的抗癌藥王,呂博表示,默克此刻與無數製藥公司一樣,在成功產品的專利到期後,難逃「自身成功受害者」的宿命。(陳喬譯) 閱讀完整內容
《財訊》2025/7月 第742期

本文摘錄自‎

製藥業史上最大「專利斷崖」來襲

《財訊》

2025/7月 第7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