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化宇、吳美欣 攝影●楊文財 這一波新台幣走勢快、狠、急,不只讓市場措手不及,也讓不少投資人陷入「該出手還是該觀望」的焦慮之中,是乘機把美元換成新台幣?還是反向操作,逢低布局美元資產? 商周整理出四大關鍵問答,從換匯、解約、債券ETF到幣別配置,一次釐清最可能遇到的難題,幫助你在亂流中掌握方向。
Q1:要趁新台幣猛升,買進美元嗎? A:可以,但建議分批進場,切勿一口氣買滿 美元的走勢存在兩個牽引力,互相拉扯,讓未來動向變得難以預測。 一方面,美元可能還有下行空間。股神巴菲特在交棒前最後一場波克夏.海瑟威股東會中,罕見對美元發出警訊。他明確表示,不會投資即將「大幅貶值」的貨幣,並直指美國當前的財政赤字模式無法持續,恐將削弱美元價值。 不只巴菲特,華爾街多家重量級機構也唱衰美元。高盛認為,美國經濟明顯惡化之下,目前的美元指數被高估約二○%。摩根士丹利也持相近看法。 即使美國與其他國家達成貿易協議、緩解貿易衝突,但川普的不確定性仍像不定時炸彈,讓市場始終無法安心。他是否會再掀起新一輪貿易戰、貨幣戰,甚至出手更激烈,誰也說不準,這也讓美元信心難以回到過往水準。 因此,假設美元續貶,投資人將有機會用更低的匯率買進,現階段不必急於重押。 但情勢也正在變化。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五月五日臨時召開記者會,直言新台幣升過頭了,並且有進場調節,並表態「中央銀行不會去扭轉Trend(趨勢),貶的時候要調節,升的時候也要,」這代表,新台幣這波猛升有機會降溫。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外界盛傳新台幣升值背後有美國政治壓力,楊金龍在記者會上強調,並未接獲美方任何壓力。 一方面,美元基本面疲弱;另一方面,台灣央行干預力道可能加大,新台幣升勢未必能延續。 換句話說,美元兌新台幣匯率沒有明確方向,投資人可採「逢低分批」策略,以免猜錯方向。

▲5月初新台幣強升,日圓與歐元處於換匯的甜蜜價格,如果近期有旅遊需求,可定期定額布局。達志影像
Q2:新台幣升得又快又猛,我的美元定存、保單要解約嗎? A:小心解約會拿不回當初的本金。關鍵前提是:你是否急需資金? 如果你本就打算將美元定存轉為新台幣,且近期確實有資金需求,那麼現在是個相對合理的換匯時點,畢竟美元仍面臨進一步貶值的壓力。 但若只是因為看到新台幣強升,就急著解約先前在新台幣相對弱勢時買進的美元資產,可能反而落入「高買低賣」的陷阱,平白吞下雙重損失。因此,不建議因短期匯率波動而輕舉妄動。 更須留意的是,定存若提前解約,利率將被打折,可能吞噬原本累計的利息;美元保單若提早退場,領回的解約金也可能低於已繳保費。無論是定存還是保單,一旦打算提前出場,都應先精算收益與損失,才不致因小失大。 在匯率劇烈波動下,更不宜見美元貶值就急著解約出場。與其一時驚慌,不如重新盤點資金用途,評估再投資風險,再決定是否轉換標的。例如可考慮將部分資金轉向短天期商品、配置投資等級債基金,或改採多幣別資產組合,分散集中風險。 歸根究柢,還是得回到原點思考:當初為何買美元?是為了賺匯差、鎖定利息,還是布局美元資產的起手式?若目標是穩健領息,就不必為短期波動匆忙退場,反而可能因此損失本金。面對多變市場,往往以不變應萬變,才是長線投資的關鍵。
Q3:新台幣一飛沖天,導致美債ETF崩跌,是不是該賣掉? A:若是長期投資,保持耐心,等待匯率、價格反轉 美債ETF(指數型基金)集體大跌的原因在於,它是以新台幣計價,當新台幣升值過猛,就會出現匯兌損失,並直接反映在ETF的價格上。 截至今年三月底,台灣債券ETF規模已達三兆二千億元,許多投資人將它視為領息工具,自然會擔心:美債ETF會不會就此一蹶不振?賺了股息卻賠了價差?是不是該停損了?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研究部資深副總經理羅尤美提醒,這類帳面虧損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新台幣升值產生的匯損,二是債券價格下跌。兩者應分開看待,因為雖然匯率吃虧,但債券殖利率未必與當初買入時差太多。 她建議,如果短期內不急著用錢、也能承受波動,就無須急著賣出。因為只要未實現匯損,仍然有機會等待匯率與價格的反轉。 但投資人也得有心理準備:川普再戰關稅,美中角力升溫,聯準會立場轉鷹、降息時點一延再延,這場等待恐怕得比預期更久一點。 國泰投資級公司債基金經理人李育齡表示,美中關稅壓力加劇,企業投資開始趨向保守,後續幾個月美國就業數據可能轉差,仍有機會促使聯準會在六月開始降息。一旦啟動降息,長債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總結來說,若你已經持有美債ETF、短期內資金無急用,不必急著停損出場。但若你真的很擔心美債有信用風險,怕血本無歸,或無法承受匯率大起大落,那麼可以賣掉一部分的美債ETF,並投資風險較低的短天期美債,或是不同的債券(如公司債、複合債等),降低你對美債的恐懼。

▲新台幣破單日升值紀錄,民眾擔憂美元資產縮水,紛紛調整美元保單,但專家建議應回歸投資目的,不要跟風解約。
Q4:雖然新台幣走強,但資產全放新台幣會不會太單一?該怎麼配置貨幣? A:市場看好日圓、歐元,可分批進入 新台幣領頭猛衝,反讓其他貨幣的投資價值浮出檯面,日圓正是其中之一。 繼巴菲特公開看淡美元後,他也明確指出,資金正轉向其他貨幣,尤其是日圓。波克夏近期也持續加碼日圓計價資產,顯示其對日圓的高度信心。 目前日圓最吸引人的亮點,是它正逐步取代美元,再次扮演全球資金的避風港。 隨著美國債務危機升溫、政治風險加劇,不少國際大型投資機構已開始撤出美元,轉向日本國債與日圓資產,也使日圓的需求與匯價同步攀升。 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指出,日圓兌新台幣匯率一旦貶破○.二二,就是相對便宜的進場點,值得投資人留意。 羅尤美則建議,歐元與日圓目前都處於相對低檔區,是換匯甜蜜點。實務上,可採定期定額、分批布局策略,建議配置一成資金至日圓,另一成配置歐元。 她也提醒,換匯只是第一步,更關鍵的是後續資金運用方向,例如配置日圓計價的全球債券、歐洲主題型基金,才能真正發揮匯率與資產的雙重效益。 美股過去仰賴大型科技股撐盤、美元在眾多貨幣中一枝獨秀,這套投資勝利方程式在川普2.0時代,已難再複製。 在這個政經風險叢生的時代,「分散」不只是原則,更是每位投資人必須緊握的生存法則。 新台幣強升雖然帶來壓力,卻也創造出機會,讓人們能逢低換匯,提前卡位未來的資產布局,為賺取長期匯差留一扇敞開的門。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該搶日圓嗎?美元保單該解嗎?關鍵4問把匯率亂流變財富
商業周刊
2025/5月 第1956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