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硬派管理+製造魂 逼出火星任務生態系

事業解析:馬斯克宇宙版圖


文/吳靜芳

迄今堅不可破的蘋果生態系,尚且將生產委外;馬斯克事業橫跨電動車、太空、AI,卻設計製造一把抓。他想出「白癡指數」控成本、開發可獲利產品,全為支持終極願景。

這種天才型創業者,玩法跟一般人很不同,」台大商研所特聘教授、元智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陳忠仁如此形容馬斯克。

他改寫了電動車產業的規則,一度讓特斯拉市值超過地表所有汽車公司的總和。他成立的SpaceX,開啟了太空產業民營化的時代,成功把人送上太空,也擁有全世界最大的低軌衛星網絡。

不只這兩家公司,馬斯克旗下還有X(前身為推特)、鑽孔公司Boring(或譯無聊公司)、人體晶片公司Neuralink、人工智慧公司xAI,其管理的公司數量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巔峰時期的三倍。

賈伯斯生前打造的蘋果手機生態系,迄今牢不可摧。而馬斯克引導成形中的生態系更多元廣大,「不管你喜歡與否,我們都生活在馬斯克創造的世界裡了,」《時代》雜誌形容。

為什麼他能在這麼短的時間,橫跨六大領域,打造龐大生態系?答案是,嚴控生產製造,加上「爆能」與「硬派」風格。

《馬斯克傳》作者艾薩克森認為,馬斯克與當代創業家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主要專注於兩件事情:產品的工程設計和製程。」

馬斯克的老友,矽谷創投家提爾(Peter Thiel)曾有句名言,「我們想要飛行車,卻得到一四○字元。」一四○字元喻指以推特為代表的矽谷網路新創,而馬斯克睡工廠做出車輛、能載人飛天,後來證明,他也能顛覆一四○字元。
像產品長與總工程師的CEO

艾薩克森指出,馬斯克透過「設計—製造」的無限回饋迴圈,讓公司可以每天持續創新,這正是競爭優勢所在,「他認為,除非你每天都親手參與並協助產品製造,否則無法進行創新。」

馬斯克對於製造的癡迷,可追溯自他物理學士的背景。「我的目標是透過物理學的眼光來設計產品,永遠不必為有商業學位的老闆工作,」他曾這麼說。

打從第一次創業的軟體公司Zip2開始,馬斯克就像產品長或總工程師,他會親自上陣修改程式碼,在工作站質疑螺栓的數量,甚至直接推翻採購材料的決定。他認為,產品設計若是和工程分開,就會出現機能障礙。

設計與工程、生產不能分開,在他二○○四年入主特斯拉時,的確得到驗證。

特斯拉生產第一台純電車Roadster時,電池在日本製造,再被運到泰國組裝成電池模組、送到英國蓮花汽車組裝在底盤上,然後跟著面板、擋泥板和車門等零件,從世界各地運回美國,安裝動力傳動系統。繞著地球跑的供應長鏈,讓他歷經交車時程的巨大危機。

對初起步的特斯拉而言,這意味著無法控制成本,儘管汽車產業都這樣做。

特斯拉自此自主製造電池芯、電池模組和底盤,並在加州創建工廠,垂直整合,徹底掌控品質、成本、供應鏈。「他喜歡控制一切,這也是他的天性,」艾薩克森對《天下》說。


▲喊了3年,今年有望量產交車的特斯拉電動皮卡Cybertruck,將會對車市帶來怎樣的震盪?(達志影像/路透社)

從第一原理找出「白癡指數」

馬斯克對供應鏈的徹底掌控思維,是從物理學背景而來。他非常推崇「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思考方式,意味著「從頭開始計算」,不用其他實驗或現有經驗推導,只用基本事實推論。

他用第一原理想出著名的「白癡指數」,計算零件取得成本與材料成本的比值。如果很高,就代表零件設計太複雜或太沒效率,有機會用更有效率的製造技術,大幅降低成本加以取代;或者更直白點,用馬斯克的話說,「你就是白癡。」

「他執行力很強,就跟亨利.福特一樣,能夠嚴控成本,」陳忠仁指出。

福特是管理學的始祖之一,在汽車生產線上,他節省時間,降低成本、增加產量,提高了工人工資,也使汽車降價。福特之後,是日本汽車巨人豐田的精實生產,馬斯克等於再一次優化了汽車製程。

白癡指數出自他的控制欲,更因為每個遠大的事業極端燒錢,沒有浪費的餘裕,若不錙銖必較,公司根本無法活到資金進來的那一天。他能夠快速顛覆多個行業,建立生態系,更與他的管理風格有關:設下不可能的目標,採取一連串緊急應變行動。也就是馬斯克本人所稱的「爆能」模式。「瘋狂的急迫感,是我們的運作原則,」他說。
爆能作風,逼員工拚到凌晨

馬斯克用人絕不要冗員,只要使命必達的拚命三郎。因為他總是設定瘋狂的死線逼迫員工完成;他本人更會身體力行,巡視工廠時做出上百個決策,與員工一起工作加班到凌晨,把所有人的工作強度操到最滿。

例如,他下令在幾週之內完成火箭引擎測試台,就算引擎根本還沒製造好。不可能的時間表,雖然可能打擊團隊士氣,卻硬是讓馬斯克成功了。

○八年,五百名員工在經歷過無數次「爆能」的折磨以及破產危機,SpaceX製造的獵鷹一號,成為第一枚由私人企業建造、成功從地面升空進入軌道的火箭。從零開始設計系統,所有興建工程都由他們一手包辦,幾乎沒有委外。所有資金也都是私人出資,其中大部份是馬斯克自己掏錢。

他所信仰的職場原則,讓他在入主推特時砍掉七成五人力,遇到巨大阻礙和輿論批評,這背後,這就是兩種不同的文化衝突:矽谷網路公司推崇讓員工舒適的心理安全感,對上馬斯克硬派和爆能的領導風格。

「玻璃心的人是無法顛覆產業的,」他曾這麼寫信給員工。


▲馬斯克把PayPal的創業獲利投注SpaceX,成為史上首家可製造、發射並回收火箭,且能載人上太空的公司。(Getty Images)

用可獲利產品,支持遠大夢想

拉長遠來看,馬斯克每一個事業,都是用可獲利的務實商業計劃,支持瘋狂的願景。

在特斯拉官網上,有一份馬斯克○六年就發表的文章「特斯拉的祕密宏圖(你知我知)」,講述特斯拉公司的首要目標,也是他在公司前期投資的原因,是幫助推進從碳氫燃料開採與燃燒的經濟體,轉型為太陽能發電經濟體。

步驟依序是:一、生產跑車;二、用獲利生產價格實惠的車;三、再生產價格更實惠的車款;四、做到上述各項,並提供零排放發電選項。

說到底,顛覆汽車業的特斯拉並不只是一間汽車公司。就像馬斯克另一個事業SpaceX以及旗下衛星網絡星鏈,都是為了幫他夢想的「火星任務」籌錢。人類要能前往火星殖民、維繫寶貴的意識,得先靠著星鏈在地球提供的網路服務獲利。

「馬斯克創這些公司都是單獨的,並不是有意要創造生態系,但這些公司確實可以在某些項目上互通有無,」艾薩克森認為。


▲爆能不總是有好結果。馬斯克曾在3天內,雇用搬家公司土炮式地搬運700多台伺服器機櫃,造成推特大當機。

跨產業綜效,全為終極願景

例如,他在SpaceX決定使用不鏽鋼替代碳纖複材來製造火箭,也把這種新款的不鏽鋼合金,拿來生產特斯拉的電動皮卡「Cybertruck」(賽博皮卡),車身因此就像汽車的外骨骼,能分擔結構的承重。不鏽鋼的物理特性,也逼得團隊嘗試更前衛的設計。事實上,這台車就像科幻大片《銀翼殺手》中出現的未來車。

這麼特立獨行的車,馬斯克根本不在乎有沒有人買,「我們不是要生產一輛傳統、無聊的皮卡,我們以後想做有的是機會。現在我想要設計真正夠酷的產品。」

不同事業間的綜效,也能體現在收購推特上。雖說最初是出於衝動,不過推特不僅讓馬斯克有機會重拾在PayPal沒有實現的夢想:社群網路和金融支付平台結合;也為他的商業版圖拼上最新的一塊:人工智慧。

真實世界的大量數據和資料,是人工智慧成功的關鍵。馬斯克手上有特斯拉每天從電動車攝影機蒐集、處理的一六○○億個影片畫面;又有推特每天源源不絕湧進的五億則推文,是全世界最即時、最真實的資料庫之一,不僅能用來訓練文字生成的聊天機器人,還有助於打造實體機器人。

以資料量而言,馬斯克在人工智慧的立足點可能不遜於微軟和Google,今年他創立xAI,力求迎頭趕上。

他創立的腦機介面新創公司Neuralink,也是人工智慧的重要拼圖。目前Neuralink的任務是要恢復人類視力,或讓受損脊髓恢復正常。但其實最終,他認為這將是人類與機械最終的深度結合,可以預防人工智慧機器失控。

每一次的事業,馬斯克都是在腥風血雨中、在巨大壓力和躁鬱下,強行開出一條路來。

如果有人想成為下一個馬斯克,他會提供什麼建議?

「我不確定有多少人會想成為我,但老實說,我帶給自己的折磨簡直多到難以想像,」在一次活動上,他誠實地回答,「我會說,小心許願。」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2023/9月 第782期

本文摘錄自‎

馬斯克:硬派管理+製造魂 逼出火星任務生態系

天下雜誌

2023/9月 第7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