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漏洞:數發部不作為 百萬家公司資安只靠八人扛
頻頻淪為駭客目標的中小企業,急需政府協助。但數發部卻稱,民間企業資安由「各主管機關」負責,加上缺乏穩定預算,恐讓中小企業資安淪為三不管地帶。 撰文‧陳子萱 在台灣,中小企業遭駭客勒贖的現象,早就不是新聞。 前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李漢銘曾在某大學校友會的理監事聚會中,詢問二十幾位同是中小企業主的理事們:有沒有被駭客攻擊過?「結果,有近半的人都向駭客付過贖金,只是大家都不敢講。」雖然這些老闆掏出的金額可能不高、頂多幾千美元; 然而, 這些中小企業若是政府機關、軍工產品供應商, 或是關鍵產業供應鏈的一環, 資安破口不可等閒視之。 根據美國知名勒索軟體分析機構Coveware今年第二季的最新報告, 在勒索軟體的攻擊目標裡,有高達六四%屬於員工數十一人至一千人間的中小型組織,因為駭客就是看準中小企業的薄弱防禦力;相較之下,員工逾二.五萬人的大型企業,僅占勒索攻擊總數的八%。

▲前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技術服務中心」在2023年改組為行政法人「資安院」,由時任總統蔡英文(左4)揭牌。中央社
駭客掃射「公司愈小衝擊愈大」 實際上,經濟型駭客常見的攻擊手法,就像「拿槍掃射」,廣發惡意病毒。大公司還有堅實城牆可以抵禦,但缺乏資安防護的中小企業,宛如拿著紙糊的盾牌,只要被駭客掃射到,幾乎只有「中槍」的份。 而中槍之後,小企業的「存活率」,恐怕比想像還低。 「愈小的公司,駭客帶來的衝擊是愈大。」KPMG安侯企業數位安全顧問服務部副總李冠樟記得,幾年前,有一家約二十人的小廣告公司,因為缺乏資安防護,就曾遭受駭客勒索軟體的攻擊,導致電腦停擺、檔案打不開,公司又付不出贖金給駭客解鎖,加上平時沒有備份重要資料,沒想到短短三個月後,公司就以倒閉收場。

▲資安院在2024年接手營運TWCERT/CC,盼強化資安的公私聯防機制,並輔導民間企業資安。取自資安院網站
各部會踢皮球 放任民間資安 境外駭客來勢洶洶,相較於上市櫃公司具備資安團隊、有經費投入資安防護,國內逾一六七萬家、占整體企業九八%以上的中小企業,自保能力相對薄弱,尤其需要政府的輔導協助。然而在目前政府編制、預算不足之下,國家恐怕難以成為中小企業的後盾。 二○二三年九月,經濟部工業局、技術處升格後,將「資安產業」的發展及「企業資安輔導」等業務,移交給數發部。但數發部接手後,與資安最相關兩個單位中,數位產業署僅掌管「資安產業」,資通安全署則將重心放在「公務機關」、「關鍵基礎設施」等《資通安全管理法》(以下稱《資安法》)適用對象。 數發部也對本刊說明:「一般民間企業、中小企業各有其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其資安事項亦由其主責。」例如,金融業資安主管機關為金管會、醫療業資安主管機關為衛福部等。 最後,一六七萬家中小企業的資安輔導,實際落在數發部的行政法人──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以下稱資安院)的肩上。 看在專家眼裡,部會間互踢皮球,是放任中小企業的資安淪為三不管地帶。 從法源來看,翻開《數位發展部組織法》,第一條開宗明義就指出,數發部的職責之一是:「協助公私部門數位轉型等相關業務。」換句話說,屬於「私部門」民間企業的數位防護、資安提升,本來就是數發部的職責。 不只是組織法,元智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助理教授、前國安會專門委員王仁甫進一步指出,在賦予機關職權的作用法裡,《資安法》同樣在第一條就闡明:「為加速建構國家資通安全環境……,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特定本法。」 「什麼叫做公共利益?一般企業或中小企業的資安輔導,難道不應該包括在內嗎?」王仁甫直言,數發部除了負責公部門及關鍵基礎設施的資安,也應積極提出中小企業資安的防護措施。如此一來,才能避免像中小型電商、關鍵製造業,因資安事件導致個資或機敏資料外洩。 今年八月底,立法院通過《資安法》修正草案,除了加強公務機關及關鍵基礎設施的資安義務之外,在第四條更增訂政府應「協助民間處理、因應及防範重大資通安全事件」,是首次確立政府協助民間資安的法源依據。王仁甫認為,母法寫清楚後,就應進一步訂定子法,提出民間資安防護的獎勵補助、資安輔導進駐等機制,「建立法體系後,就要開始往下做。」
預算不足 資安院連經費都得自籌 法源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如何讓資源到位、接軌企業才是挑戰。不過李漢銘先道破一項殘酷事實,「目前國內還沒有任何一筆預算,是專門來協助中小企業的資安防護。」 對此,數發部也證實,雖然數產署每年向國科會爭取科技專案預算,協助產業提升資安防護能量,資安署每年也爭取預算,協助國內企業資安應處和人才培育;但兩機關的相關計畫,都無固定預算,遑論專門協助中小企業。 而協助中小企業資安輔導的資安院,過去僅是行政院資安處下的技術單位,長期以來的重點是政府資安。直到二三年改組為行政法人,並在二四年接手營運
TWCERT/CC後,才陸續開始著手民間企業資安。 「但現在資安院想做民間資安,才發現資源完全不夠。」一名資安官員感嘆,資安院在二四年輔導中小企業的預算僅約一千萬元,且並非每年固定編列,這讓資安院還得向外部申請計畫、自己籌錢。 翻開資安院二五年預算書,專門協助中小微企業、或其他資源有限之民間組織資安輔導的「NICS台灣資安計畫」,年度預算一七五○萬元,就是向美國谷歌的資助基金會申請而來的自籌經費。 另外有關中小企業的資安事件應處,則被放在資安院的「政府資通安全防護工作執行計畫」下,雖由政府編列預算二.七九億元,但協助民間企業應變,只是七大項目之一「強化TWCERT/CC」裡的一個子要點。 資安院不只沒錢,還缺乏人力。在目前資安院約二三○名員工裡,專責中小企業資安的人力,僅約八名,潛在的服務對象卻是一六七萬家中小型公司;但官員指出,若參考國外作法,合理編制至少是二十五人,才足以因應民間企業需求。 然而,資安院終究屬於行政法人,不論經費資源或行政效力皆有限。實際上,作為資安主管機關的數發部,早就可以透過既有資源,積極為中小企業資安做好預防。
應學醫療偏鄉服務 助小公司定檢 李漢銘建議,數發部、經濟部中企署應該合作,替中小企業「定期檢測」,查看軟硬體設備的資安是否亮了紅燈。他比喻,這就像在做醫療的「偏鄉服務」,國內有不少缺乏醫療資源的鄉鎮,政府很難把所有經費都砸在小村落,但仍可定期派出醫療隊進駐,幫學童看牙齒、為居民健康把關,中小企業的資安健診也是如此。 此外,數發部還應更積極協助中小企業「長期監控」軟硬體設備的資安狀況,未來當特定系統出現資安漏洞,政府就能及時通知業主,協助聯防,建立安全的供應鏈體系。 而若補足經費與人力後,王仁甫則認為,數發部可以委託資安院,針對民間企業建立「短期派駐輔導」機制,當缺乏資源的中小企業遭駭客攻擊,資安院可派駐專業人員至企業內,協助事後應變和修補,避免企業通報後仍無所適從。 協助中小企業打造資安城牆的重擔,不該只落在資安院八個人的肩頭,數發部沒有袖手旁觀的本錢,必須拿出具體作為,強化邊陲要塞的防護力。
TWCERT/CC 台灣電腦網路危機處理暨協調中心,提供會員最新的駭侵情報,並協助應處資安事件。 資安署長蔡福隆:政府主動性將再提升
「我們當然希望輔導中小企業資安,未來也盼分階段逐步推動。」資安署長蔡福隆接受本刊專訪時強調,在扶持中小企業資安上,近期已在法源和具體措施上有所進展。

▲蔡福隆表示,目前正在與經濟部洽談合作,盼提升中小企業的資安防護。攝影·蕭芃凱
《資安法》修正案在8月底通過,確實替政府輔導民間資安建立法源基礎。蔡福隆指出,過去因缺乏明確法律授權,對政府機關來說,協助處理私部門資安問題存在疑慮。修法通過後,當民間企業遭駭、且缺乏技術資源時,在企業同意下,數發部資安署、資安院就能為民間做數位鑑識、資安防護建議等措施。蔡福隆說,「政府的主動性將再提升。」 至於中小企業的資安輔導,資安署也正展開跨部會合作。蔡福隆表示,資安署將主動向經濟部洽談,研擬在經濟部既有的補助計畫裡新增「資安元素」。當企業申請相關計畫時,若有達到資安防護水準,可視為加分項目,以鼓勵傳產、中小企業落實資安。(陳子萱)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167萬中小企業淪資安三不管地帶
今周刊
2025/10月 第1502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