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區域競合、科技演化、戰火衝突,全球經濟碎片化
送走2023年、迎向2024,全球正面臨總體經濟與貨幣政治的轉折點,在通膨、升息雙風暴下,主要國家都各自面臨不同挑戰及難題。 除了經濟成長不如預期,不斷擦槍走火的地緣政治、因應氣候風險的淨零轉型,都將是重塑政治風貌與產業地景的兩大變數;專家提醒,包括美、歐等主要央行貨幣緊縮的累積效應、全球供應鏈碎片化,以及中國的復甦力道如何,均是左右全球景氣關鍵。 2024全球經濟能否撥雲見日、綻放曙光?《遠見》掃描國際政經、市場投資、產業前景,提出最受矚目的兩大趨勢、七個關鍵字,帶你洞悉局勢,掌握變局! 企畫/林讓均、廖君雅、簡嘉宏、郭逸、黃健誠、林信男、陳品融 撰文/廖君雅 調查執行/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責任編輯/羅秀如 責任美編/杜軍儀 2024倒數中!此時此刻,你我都必須關心地緣政治牽動的新世界變局。 2024全球將有超過40場重大選舉,許多國家將迎來新任元首與政局,如何共同面對區域戰事、地緣政治、淨零轉型等諸多挑戰,並在談判桌上端出解方,將持續考驗各國領導人的智慧。 2023年11月中旬,在舊金山舉辦的APEC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睽違多年再會面,兩國元首破冰談判,成為歷史性的一刻。 「中美兩個大國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變對方是不切實際的,衝突對抗的後果是誰都不能承受的。」習近平在拜習會前的發言不若先前強勢,但仍劃下一道不容挑戰的界線。 拜習會雖讓中美關係回溫,仍有兩大議題僵持不下:其一是台灣,其二是身居全球戰略核心的半導體產業。拜習會是否為中美競合定調?2024還將有哪些重塑世界的變數?《遠見》掃描新一年重要政經大事記,可發現自年頭到年尾毫無冷場。 全球超級選舉年,新政權新氣象 首先,台灣會繼續被視為「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嗎? 2024年1月13日將舉行的總統大選揭開超級選舉序幕,新任元首的兩岸立場與政策,將左右台灣未來政經走向,也可能衝撞地緣政治板塊。 2024年3月,俄羅斯總統普丁任期屆滿,雖外界預料其將連任,但適逢俄烏戰爭屆滿兩週年,普丁的戰事決策將再次面臨檢驗。 緊接著,人口已正式超越中國成全球第一大的印度,4月會舉辦五年一次的總理大選,更是全球動員規模最大、耗時最長的選舉。現任總理莫迪能否蟬聯第三任期,也成全球焦點。莫迪在主持2023年G20峰會時就已發出豪語,若成功連任就會讓印度躋身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其實,印度才剛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而其擁有人口紅利及政治優勢,受惠地緣政治角力,外資紛紛加碼投資。2023年11月下旬GDP總量已超越四兆美元,與排行第四的德國僅差2800億美元、 與第三的日本僅差3900億美元。據推估,2030年就可望超越德日,直追中美。 2024年末壓軸登場的美國總統大選,很可能是拜登與川普兩位現任、前任總統的第二回合對戰,也將連動台中美三角關係的未來走勢。 美國總統大選誰會勝出,最指標的觀察點仍是經濟。
▲長達四小時的拜習會中,中美兩國元首談成多項協議,除恢復軍事對話,也針對台灣主權重申彼此立場。達志影像

2024全球經濟成長 「通膨續降」將是主旋律
掃瞄完未來一年政經大事,回到2024全球經濟成長的主旋律,將是「通膨續降」。 然而,不斷擦槍走火的地緣政治緊張加劇、因應氣候風險的淨零轉型,可能是重塑政治風貌與產業地景的兩大變數,且影響層面日益擴大。 在總經層面,經濟學家們也提醒,包括美、歐等主要央行貨幣緊縮的累積效應、全球供應鏈碎片化及中國復甦力道,均是左右全球景氣的關鍵。 出口導向的台灣,2023全年GDP已面臨「保1戰」。央行預測,2023年下半年實質民間投資全年負成長,2024才可望回溫。主因是出口動能疲軟,訂單不振,部分廠商調降或延後資本支出,民間投資受到制約。然而,內需服務業卻是不同光景。疫後民眾外出消費意願提升,跨境旅遊需求暢旺,2024即使基期墊高,仍能保持溫和成長。 總體而言,統整國內外各大經濟預測機構的見解,2024將是撥雲見日、綻放曙光的一年。截至目前,國內外主要機構對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介於0.77%至2.00%,2024年則介於2.3%至3.4%。
▲美國智庫分析,台灣在全球地緣政治局勢占有重要地位,總統大選結果將成重要轉捩點。張智傑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