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創辦人 張忠謀 從目標回推計畫,有紀律執行,終身學習打造世界級企業
整理.撰文|尤韻蓉 編輯|邵蓓宣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Profile 1931年生,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學士、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博士,1972年成為德州儀器集團(TI,Texas Instruments)副總裁,1985年來台擔任工研院院長,1987年成立台積電,開創晶圓代工新商模,帶領它成為世界第一大晶圓代工廠,2018年從董事長職位退休。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被稱為「半導體教父」, 他帶領台積電成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然而,他當初在踏入職場前,對半導體幾乎一無所知,在他工作的第一家電子公司希凡尼亞(Sylvania)時,是從零學起,先做自己擅長的生產線自動化,透過自學,不到一年的時間,被升遷為半導體部門的研發科長。
“一生最大的財富,就是培養學習的能力。” 艱澀知識靠慢讀精通,從零基礎變半導體行家 能夠在一年內升遷,是他勤奮自修的成果。為了認識半導體,他研讀電晶體發明人威廉. 蕭克利(William Shockley)經典作品《半導體之電子與洞》,對初學者而言,這是本艱澀的書,他看不懂。為了吸收知識,他想起之前在大學的經驗。剛到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修人文學課時,面對英文沒那麼好卻要讀經典西洋文學的狀況,只能耐著性子,慢慢解讀。 這個經驗塑造了他的學習理念,「學東西要徹底了解。所以,我一字一句慢慢地讀,讀了又想,想了又讀。」在《張忠謀自傳》寫到,他每天下班後會花4小時讀書,有時候讀了整晚的書,但進展只有2頁,不過慢慢進步,在2個月後讀懂全書最重要的部分。 當然也會遇到怎麼讀還是不懂的地方,他就拿去問人,找公司的半導體專家,每天向他人請教。就這樣,幾個月內他對於半導體的知識大幅提升,進入公司不久就升遷。
三人行必有我師,主管好壞都是領導力教材 剛進入半導體產業時,張忠謀主要透過書籍學習,但後來職涯一路向上, 做到德州儀器(TI,Texas Instruments)集團副總裁、台積電創辦人,他需要的不再只是產業知識,還得擁有如行銷、客戶經營、領導等能力,以領導力為例,這麼抽象該怎麼學? 「我從上司學到很多,正面和負面都有。正面的我學他的做法,負面的我刻意避免他的做法。」他在德儀時期經歷過4個主管,其中一位是時任德儀助理副總裁(Assistant Vice President) 的詹姆士.呂斯(James Reese),這是張忠謀一生最欣賞的上司。呂斯的領導方式會盡量與部屬接觸、溝通,比如他常找張忠謀討論問題,藉由這樣的方式,使得他們彼此之間從來沒有誤解,就算呂斯的決定不是張忠謀最喜歡的,他還是會理解並全力支持呂斯。 而張忠謀最不欣賞的上司叫做佛瑞德.彪希(J. Fred Bucy),他曾是德儀集團總裁。彪希比較是為了達到目標會不擇手段的人,比如他曾冒著違反公平交易原則,要張忠謀把資源優先給德儀自家產品,而不是公平分給客戶。但張忠謀沒有照做,最終也免於德儀被控告,看到彪希的做法,張忠謀了解「誠信正直」的重要。
張忠謀的學習框架:目標、計畫、紀律 回顧張忠謀的生涯,其實路徑和普通人類似,都會進到新的領域、新的職位,但是,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總能做到巔峰。之所以能夠如此,是因為他背後有一套學習框架。 「社會上各個成功的人,往往都是『終身學習』的代表,這也是他們與一般人最大的不同」。張忠謀在自傳中談過自己的學習方式,包含3個主要方法:設定目標、有紀律、有計畫。他指出,想學習一件新事物,要明確訂下長、短期目標,搭配有紀律,持之以恆地進行;再透過相關計畫,就有機會成功。
1. 設定目標:分成長、短期目標,前者指的是每個人在自己的行業中,要不斷吸收新知。他在旅居美國的時候,長期目標就是了解美國經濟、政治。短期目標則是要在1 ∼ 2年內就可以看出成果,比如說,張忠謀想更了解某位作曲家,就會以幾個月為單位,專心欣賞他的音樂。
2. 計畫:有了目標後,需要訂計畫才知道怎麼達成。他會細分成每月、每周、每天要做的事,像是在美國時,他為了更新產業知識,他每月、每周會讀《電子工程時報》(EE Times)、《富比士》雜誌(Forbes),每天則會讀《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國際前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等。
3. 紀律:張忠謀認為能夠學好的基本功,就是持之以恆、不間斷學習。以他的經驗為例,即使年紀大了之後,沒辦法像從前每晚花4小時讀書,他還是每天早晚各花1小時學習,持續更新知識庫。 藉由這樣的終身學習法,以及與人交流、付出耐心深耕知識,讓張忠謀從機械專長,成為半導體界的大佬,也從一開始的工程師,成為傳奇企業的創辦人…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從目標回推計畫,有紀律執行,終身學習打造世界級企業
經理人月刊
2025/7月 第248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