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證上的數字 有一天竟讓你租不到房!

有一天,我們都會老,但如果你沒有子女奉養,又是無房的獨居老人,當身分證上的數字一到65以上,甚至有些只到50以上,都可能面臨租不到房的困境!

文.顏瓊真

我是個好房客,按時交房租多年,為何房東突然就不租給我了?」這是很多獨居租房老人,可能陸續會碰到的「租屋悲歌」!

超高齡社會老人租房困境

以前「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如果你不是「三代同堂」或是「二代同堂」,這個「寶」,若是在外租房住的人,每年隨著身分證上的數字往上加,就會碰到租不到房的大問題!

就在今(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預計突破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如附圖)。崔媽媽基金會居住扶助部主任馮麗芳指出,在租屋嚴重高齡歧視之下,「在地老化」對於城市的高齡租屋族,是難以實現的幻夢。

馮麗芳談到,最近住在台北市萬華區的「英子」奶奶,就出現租屋需求,還在崔媽媽基金會的居住扶助中。

馮麗芳說,英子奶奶最早是有自己的房子的,年輕時在萬華印刷廠工作,買下一間20坪的二層樓平房,然而先生好賭,沉迷簽六合彩欠債累累,養子又於當兵時遭逢車禍驟逝,接連打擊下,迫得英子奶奶賣房還債後,開始漫長的租屋生活。

但英子奶奶不時會收到房東通知,因房子有自用需求,要求她趕緊另覓其他落腳處。

「我從來沒欠過房租,只有早付、從不晚付,絕不讓房東跑第二趟。」已經89歲的英子奶奶,因為身分證上的出生日期,在幾乎住了一輩子的萬華,租不到一間願意接納她的房子。

換區生活對老人是種挑戰

後來,在龍山老人服務中心與崔媽媽社工協助下,英子奶奶成功申請承租到萬華的社宅,然而租期即將在年底到期,社工雖有協助英子奶奶抽中了六張犁社宅,但若搬離萬華,現有的生活圈可能因此斷裂,且受限於距離,住在萬華的高齡朋友及弟弟將無法像現在這般時常到訪相聚。

英子奶奶不想離開熟悉的生活圈,不太想換區到六張犁社宅,但是,如果在年底前沒有找到住處,則社工人員勢必要幫忙找一些可安養的機構,但英子奶奶又說,「我還能走能動,還能自己買菜煮飯,只是動作比較慢,為什麼一定要去住機構?」

對英子奶奶而言,入住機構不但會與熟悉的親友分隔兩地,也意味著自己無法自主,過著「被照顧、被安置、被動等待」的日子。

如同英子奶奶經常對社工說的,「我不是不能去住機構,而是我暫時還不需要。」

馮麗芳也談到,並非所有長者都需要、適合、負擔得起機構的集中式照護生活。


不好房客竟是年齡問題

但租屋需求就明白地擺在眼前,是道迫切要解的習題,社會給予老人不是好房客的原因,大都是因為「身分證上的數字」。

崔媽媽基金會另也有不少老人租屋困境的案例,馮麗芳說,70多歲的陳阿伯,雖有兒子,但生活過得也不好,無法跟他同住,一人在外與人共同租屋,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性及脾氣,若相處不好,就容易起齟齬,男人間就容易打起來,陳阿伯打不過人家,加上對方揚言對他不利,也讓他害怕同住。

該室友後因犯案被關,但最近聽說要被放出來了,陳阿伯怕那個室友又找上門,因此,急著想要搬離原住處,但要搬到哪裡去呢?

另外,有一位「聽障」的麗花阿姨,從年輕時就靠著販賣自製布包照顧同為聽語障礙、重病的丈夫。

在丈夫過世後,麗花阿姨也擔任市府代賑清潔工,但因為人善良,不懂得拒絕別人,竟成了朋友借錢不還的對象,朋友明知她生活不易,還以養女兒為由,三番兩次借錢,卻有借無還,有回借不了錢還破口大罵,讓她心寒絕交。

另有一個朋友知道她攢了點錢,又騙她的錢去投資,帳戶還被借走,淪為警示帳號,時不時地要跑法院。

今年麗花阿姨滿65歲了,根據法規,無法再擔任市府代賑清潔工,少了一筆固定收入的她,雖有崔媽媽基金會協助各種補助,另靠著做自製布包勉強維生,認命的她雖樂觀,不被困頓所擊倒,但一般租屋市場的租金,仍是一筆她難以承受的金額。

80多歲的陳阿嬤,能住到倉庫內,算是較幸運的案例。馮麗芳說,陳阿嬤原先租一間只能擺下雙人床的雅房,空間小,又髒又亂,而她因身型歪扭,走路不時得斜走,讓人不捨!

最近,房東通知她,房子要賣了,請她搬走,但以她的條件,「下一個友善房東在哪裡?」


有子女 成社福申請障礙

馮麗芳表示,陳阿嬤因為有一個兒子(互動不良,幾乎不見面),影響她申請社會福利一直無法過關,領不到補助,平日就靠熱心里長、鄰居的幫忙,但租房問題卻讓她抑鬱寡歡。

經由崔媽媽基金會徵求「友善房東」計畫,找到一位房東,願意將平日當倉庫用的房子讓她住,但該「倉庫」沒水沒電也沒有衛生間,怎住人?

崔媽媽基金會後來找到「善種子」義工團的協助,經由一番改裝後,陳阿嬤才免於露宿街頭。

馮麗芳談到,一般的租屋市場對老人很不友善,只要身分證上的數字多一點,就有房東不願出租,大部分的心理都是怕老人死在裡面,影響日後的出租,另有些老人因生活衛生而有「老人味」,也會讓一般房東「卻步」。

有些時候,只求有個遮風蔽雨的「棲身」之所,就其了解,信義區還出現一個房子,用布簾隔起一張張床(像醫院急診室床位),月租金3000或5000元,照樣有人租。但這種環境,萬一有人身患傳染病,後果可不敢設想。

徵求友善房東 老人安穩終老

馮麗芳指出,「我們都會老,但老時沒房,沒子女奉養,身邊又沒錢,這種日子真不敢想像」。

人家說,年輕時要買房,但高房價時代,買房揹房貸談何容易。但不買房,租房嗎?有一天當你老了,尤其是「窮」的老人,是很難找到下一個房子的!

崔媽媽基金會近年陸續推出「地表最友善二房東計畫」、「NGO承租社宅方案」、「高齡居住支持服務」,就是希望讓更多像英子奶奶一樣的長者,能有安穩終老的機會,不會因為「只是變老」而被社會給遺忘或排斥。

台灣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加劇,帶來的不只是醫療與照護的壓力,更深刻牽動住宅市場與社會結構的重組,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今年6月,台灣65歲以上人口約為457萬3,453人,佔總人口的19.59%,即將跨越20%的門檻,進入聯合國定義的「超高齡社會」階段。


▲身分證上的數字,讓獨居老人面臨租不到屋困境。崔媽媽基金會提供

政府能為老人安居做什麼?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人口老化並非單純的年齡變化,而是一場結構性的轉變,牽動著整體社會的節奏與方向,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亦不容忽視。

莊思敏指出,在這一波人口老化的浪潮中,最值得社會重視的,莫過於「獨居老人」的數量激增現象。

根據衛福部最新資料,截至今年3月底台灣列冊需關懷獨居老人的數量為5,9061人,相較於2016年底的45,975人,近十年的時間暴增1.4萬人,增加幅度超過了三成。

不過,現行衛福部對「獨居老人」的列冊定義相對嚴謹,需同時符合數項條件,包括年滿65歲、獨自居住、子女不住在同一縣市、夫妻同住者雙方均滿65歲或同住者不具照顧能力等。

因此,實際符合條件者並不多,加上許多剛屆65歲的「初老」族群身體仍健朗、不願被標籤為「需關懷對象」,導致官方數據可能僅為冰山一角,實際需要協助者恐遠高於統計所示。 閱讀完整內容
理財周刊2025/8月 第1301期

本文摘錄自‎

身分證上的數字 有一天竟讓你租不到房!

理財周刊

2025/8月 第13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