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觀色,處世要有識人的眼力


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為了完成種種任務,實現自己的目的,每個人都要與形形色色的人交往。但是,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脾氣秉性、生活閱歷、知識水準的不同,每個人所呈現出來的精神面貌、言談舉止和表現方式各有不同。再加上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現實也越來越殘酷,迫使很多人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處世,帶著面具做人。而這就給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往帶來了困難,也在我們的看人、識人上增加了不小的難度。但無論你怎麼樣做人,無論你從事何種工作,你還是要參與各種社交活動,歸根究底都是在與人互動。因此,在歷經時間與世事的考驗之後,處世之前先「識人」成了你我生活中共同經驗的總結。

管中窺豹,微處識人


俗話說:「細微之處見端倪。」說的就是很多事情都可以從生活細節中看出個究竟,找出個所以然。生活細節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人的心。

大家都知道,曾國藩是晚清的名臣,他之所以能夠建立旁人所不能企及的功績,就在於他善於識人、用人。

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曾國藩受命組織湘軍平亂。為了壯大軍隊,他到處招兵買馬,廣納人才。

有一天,三個人同時來拜見曾國藩。當幕僚向他遞上這三個人的拜帖時,曾國藩沉思了一會兒,對幕僚說:「你去說我正在與將領商討軍政大事,不便打擾,請三位先坐,待會兒散會後再行稟報。」

幕僚便出去向三位訪客傳話。三人無奈,只得坐下等待。曾國藩讓下人隨時報告他們的舉動。

大約過了幾個小時,三個人在房子裡各有各的動作。其中一個人正襟危坐,默不出聲;另一個人在房子裡一邊踱步,一邊沉思,氣度從容;而第三個人在房子裡等了一會兒後就顯得很不耐煩了,不斷的向人打聽曾大人的會議是否已散,什麼時候能夠接見他。

天色已晚,曾國藩才讓幕僚去告訴那三個人:會議已散,三位客人前來投奔的心意大帥也已經知道了,今日已晚,便不再留人。請三位明早直接到大帳報名,大帥自有任用之處。

幕僚奇怪的問曾國藩,為什麼大帥並未與三人實際交談,便錄用了他們了呢?

曾國藩說:「第一個人比較穩重,但過於死氣沉沉,可用於掌管文書帳冊,其能力功名也止於此;第二個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為人沉著,勤於思考,將來成就可與我比肩;第三個人有膽略,雖處軍帳之中,卻無一絲拘束,但性格急躁,以後雖可能功成名就,但也不免戰死疆場。」

多年後,三個人的際遇果然像曾國藩所說的那樣。第一個姓王的書記官,果然庸碌一生;第二個人便是被後人稱為湘軍四大統帥的彭玉麟,建水師,立戰功,官至兵部尚書;第三個人是江忠源,立戰功,官至安徽巡撫,但後來在廬州戰死。

人往往會在細微處,反映出自己的性格,而性格則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有時候,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讓我們慢慢的去瞭解一個人,我們只能透過一次短暫的面談,便要決定是否和他合作。那麼,「窺一斑而知全豹」,我們可以從一些細節上,來判斷此人能不能用,值不值得交往。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家高級旅館徵客房部主任,來面試的人很多,其中不乏學歷高、資歷深的人。筆試、面試……一切都按照正常的程序進行,到了怡萍走進來的時候,已經是當天的最後一名面試者了。主面試官微微嘆氣,看來,徵到合適的人的希望不大了。她的筆試成績並不比別人好,面試時給面試官們留下的印象也很一般。結束時,主面試官禮貌的讓她回去等通知,她微笑著站起來道謝。其實,她知道自己被錄用的希望並不大。她將面前紙杯裡面試官為她倒的水一飲而盡後,走到門後的垃圾桶旁,將紙杯扔了進去。正當轉身要走的時候,她注意到垃圾桶旁還扔著兩個空的紙杯子。猶豫了一下,她蹲下身將兩個空紙杯撿起來,扔到了垃圾桶裡。

然後,她向屋內的人鞠躬,拉開門正要出去,忽然聽到主面試官喊道:「等一下!小姐,妳已經被錄取了。」

原來,真正的考題在這裡。一個客房部主任固然需要適當的學歷來證明她的學識,也需要深厚的資歷說明她的經驗和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她對這份工作的用心。若連房內的垃圾桶亂七八糟,作為酒店客房部主任如果都視若無睹的話,那她怎麼可能在對客人的服務上按照高標準來要求自己、要求大家?

這個面試考的就是一個細節,而從這個細節中所回饋的資訊,從細節上推測面試者的心理活動,對於主面試官來說,已經足夠。其實,從生活細節上觀察人、識別人心需要很多的經驗,但是是有一定的規律可以遵循的。所以一些有心的人,在實踐中總結出用生活細節去識別人心的四條規律:

一是從小動作、小習慣上看人心。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及一個人的本性往往會透過自身的一些細小習慣、小動作等流露出來。如:總喜歡折手指的人,一般較工於心計,總在動腦筋;一坐下就蹺起二郎腿的人,一般都自命不凡、高人一等;走路總是駝背低頭的人,一般都心事重重。

二是從言談舉止上看人心。那些直率熱情、活潑好動、喜歡與人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開朗的人;那些快言快語、眼神鋒利、情緒衝動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懂禮貌、講信義、實事求是、心平氣和的人,往往是謙虛謹慎的人;那些表情細膩、注意舉止的人,往往是性格穩重的人。

三是從言辭上看人心。說話的時候,把「我想」、「我認為」、「依我看」、「我覺得」等等字眼掛在嘴邊的人,一般都是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的人;說話的時候總喜歡加上「好不好」、「行不行」、「可以嗎」等等字眼的人,一般都是自信心不強、拿不定主意的人;說話的時候,總是含糊其辭、模棱兩可的人,一般都是老奸巨猾、世故的人。

四是從表情上看人心。經常喜歡皺眉的人,一般都是心思較重、心事較多、好想這想那的人;經常喜歡用斜眼看人的人,一般都是心胸狹隘、心懷叵測、內心深處充滿恐懼感的人;經常喜歡用手撓頭的人,一般都是心緒不寧、心情煩躁的人。

總之,只要我們平時常常鍛煉自己觀察細節的能力,就一定能發現每個人在生活中的特徵,從而進一步掌握其內心世界的祕密。

思想引導人的行動,心裡想什麼,就必然體現在他的行動上。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他人的言行細節,就能夠看透人心。

觀察舉止,儀態表露人心


眾所周知,「風格塑造人」。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在品格。也就是說,一個人外在的行為舉止是其內在本性的表現。它反映出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和感情世界等,這些經過長時間的自我修養、自我教育而養成的個人行為方式,乃是一個人本身性格、氣質和稟性的綜合反映。

例如,一個人是否通達就看他的禮節,是否尊貴就看他上進的程度,是否富裕就看他的修養。聽就看他的行動,止就看他的喜好,達就看他的言辭,窮就看他的作為。高興時檢驗他的操守,快樂時檢驗他的懈怠,發怒時檢驗他的氣節,害怕時檢驗他的耐力,受苦時檢驗他的毅力。這是識人的根本。

有這樣一個事例,某公司的上司對前來應試的業務員,經常會採取各種不同的方法來考驗其內在的人品。

有一次,他讓兩個來應徵的業務員和他一起擠公共汽車,他發給每人二十元作為車費,而車票的價格是十八元。兩位來應徵的業務員,都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其中一位用二十元買了車票之後,對應該找的兩元不屑一顧,瀟灑的說聲「不用找了」;而另一位則恰恰相反,堅持要找回那剩餘的兩元。雖然有不少乘客用鄙視的目光看著他的舉動,但他依然如故。那位公司的上司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他用力的拍了一下第二位年輕人的肩膀說:「恭喜你,年輕人,你被錄用了。」

在那位上司看來,能夠為應找的兩元據理力爭的人,日後肯定會為公司的利益不惜一切代價的。從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中,這位上司看透了兩位面試者不同的內心活動狀態。

行為舉止是個人心靈的暗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行為舉止各具特色,而我們可以借此窺探出一個人的真實想法,瞭解一個人的心理動向,掌握他人的心理活動。

當林肯到了找女朋友的年齡,他的母親給他講了一個從飯桌上認識一個女孩子的人生經驗:「如果一個女孩子跟你去吃西餐,點了『全餐』,開始上菜的是開胃菜、麵包、湯、沙拉,她全吃光了,等到後面的主菜和甜點,已經吃不下去,你可別怪她。她絕對不是浪費,只是不會點西餐,甚至有可能沒吃過全餐。但你要是哪天遇到一位小姐點了全餐,而且從頭到尾,每道菜都只吃一點點,你可就得小心了。那是真浪費,只怕你將來養不起!」

古人云,「聽言觀行,知人之良法。」就是說,聽其說話,看其行動,是識別人的好方法。正因為如此,在識人時,切不可忘記採用「觀舉止識人」的良方。

三國時期的劉邵說,姿態高尚的人,其行為舉止的特徵定會器宇不凡。這是氣質的一種表現,高貴環境中的人自有一種耀眼的氣勢和儀態,這也可作為識別人才的一個外在依據。

漢武帝既寵尹婕妤,又愛邢夫人。因「美女入室,惡女之仇」,漢武帝下詔命令兩位夫人不得相見。尹夫人很想目睹一下邢夫人的容貌,多次懇請武帝讓她們二人見一面。最終,武帝答應了她的請求。當數十位宮女簇擁著一位夫人款款行至,武帝向尹夫人微微一笑,點了點頭。尹夫人看了之後即說:「她不是邢夫人。」武帝訝異的問道:「為什麼?」尹夫人答「看她的舉止儀態,不足以當夫人,配不上皇上。」武帝又召來一位穿著舊衣的女人,且沒有宮女保護。尹夫人馬上認出:「這才是邢夫人。」並低頭哭了起來,傷感自己不如邢夫人美麗。原來,先前的那位夫人是一名宮女裝扮的。

邢夫人在後宮中深受武帝的寵幸,左右有那麼多的傭人伺候,舉止必定文雅大方,從容不迫,這樣的儀態又怎麼會是一個終日被人呼來喚去的宮女所具有的呢?所以尹夫人一眼便能辨出誰是真正的邢夫人。由此可見,一個人的生長環境對一個人氣質儀態的影響之大。

一個人可以改變或者喬裝容貌,但是一個人的舉止儀態是在長期的環境中所形成的,想要短時間改變或者說是隱藏是很難的,因此透過一個人的舉止姿態能更為準確的瞭解一個人。

那麼什麼樣的舉止儀態是端正的?什麼是不好的呢?我們要怎麼樣依據容貌舉止辨別君子、小人呢?對此清朝的宋瑾在《古觀人法》一書中是這樣論述的:

一、站立要像喬木松柏一樣,端坐要如華山泰嶽一樣,前進要像太陽一樣明朗端正、不疾不徐;後退要如流水一般,步履輕盈、態度安詳,既不蹦跳,也不拖沓,這樣的人是高居上位的君子。

二、站立時容貌端正嚴肅像齋戒一樣,端坐時容貌如同參祭祀一樣,拜見高貴顯榮之人時,態度從容磊落;辭別孤立無援,貧寒微賤之人時,不自覺的依依不捨,步履徘徊,這樣的人是身處下位的君子。

三、在眾人矚目的地方,落座時故作莊嚴肅穆狀,在大庭廣眾之中,進退之間,故意裝作安然舒泰,一拱手一作揖都顯現出輕浮逢迎者,是身居上位的小人。

四、站立落座都不端正,手、腳不停的搖擺,面見高位者時則驚慌張惶、舉止失措,離去時則急走快跑,慌慌張張,是身居下位的小人。 閱讀完整內容
不正經的人脈教科書:超營養的九堂人際關係學分

本文摘錄自‎

不正經的人脈教科書:超營養的九堂人際關係學分

王郁陽, 洪範濤

由 崧燁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