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人生的意義是磨鍊靈魂

我們現今生活在一個紛亂如麻、前途未卜的「不安分的時代」,人人富裕卻不知足,豐衣足食卻禮節不周,充分享受自由卻又倍感閉塞。唯有幹勁,才什麼東西都能夠得到,任何夢想也才能夠實現。可是現今的社會卻彌漫著頹廢、悲觀的氛圍,甚至有人甘心成為醜聞的主角,甚至成為一名罪犯。

稻盛和夫認為:對這個時代來說,最需要的就是從根本上質問「人為什麼活著?」這也就要求人們要正視這一問題,樹立作為人生指南的「哲學」。

稻盛和夫說:「所謂哲學,也可稱之為『理念』或者『思想』。這是類似沙漠裡撒水那樣虛無或者在急流中打樁一樣困難的事情。但是,正因為我們處於鄙視勞動、紛亂浮躁的時代,我相信只有單純且直率的質問才有更深的意義。」

的確如此,人只要活著,就必須衣食充足,而且還需要有保證我們能夠自由自在生活的金錢。除此之外,盼望出人頭地,也是人生的動力之一,我們不應該片面的進行否定。但是,這些只是局限於今生,因為即使我們積攢了再多的錢也是不能帶到來世去的,所以說,今生之物只限今世。

如果說今生之物中有一樣永不滅絕的東西,那麼我們找來找去就只有「靈魂」了,在我們迎接死神的時候,我們是不得不捨棄今生建立起來的全部的地位、名譽、財產,最後只能帶上自己的靈魂開始新的旅程。

所以,當有人問稻盛和夫「人為什麼來到這個世上」的時候,他總會毫不猶豫地、毫不誇耀地回答:「是為了比出生時有一點點的進步,或者說是為了帶著更美一點、更崇高一點的靈魂死去。」

因為我們從出生直到最後咽氣的那一天,都是在體驗各式各樣的苦和樂,也在被幸運與不幸的浪潮沖刷著,不屈不饒地努力活著。我們應該把這個過程本身當作「去污粉」,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性,修練靈魂,最後能夠帶著比第一次來到人世時有更高層次的靈魂離開這個世界。

稻盛和夫認為人生的目的除此以外別無他求。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所以,不屈不撓地工作、勤勤懇懇地經營、孜孜不倦地修練,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目的和價值才會確確實實地存在著。

俗話說:「人生在世苦難多!」人有時候可能會怨恨上天,為什麼要讓我們吃這樣的苦頭?可是我們反過來想想,也正是因為人生苦短,我們才有必要認為正是這樣的苦難,成為了對我們修練靈魂的一種考驗。

所謂勞苦,在稻盛和夫的眼中就是鍛鍊自我人性的絕對機會。稻盛和夫認為能夠把考驗當作「機遇」對待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把有限的人生真正地當作自己的人生活下去。

而所謂今生,稻盛和夫則認為這是一個為了提高身心修養而得到的期限,是為了修練靈魂而得到的場所。

稻盛和夫曾經這樣說:「人類活著的意義和人生價值就是提高身心修養,磨鍊靈魂。質樸的原理原則是不可動搖的指標,而靈魂取決於「人生態度」,它有可能得到磨鍊,也有可能產生汙點。由於人生的度過方式不同,我們的精神既可能變得高尚也可能變得卑鄙。」

在現實中,有不少世間少有的英才,最後都是由於沒有崇高的精神而誤入歧途。特別是在商業世界中,很多人都會有「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只要自己賺錢就行,最終成為某種商業醜聞的主角。

其實這些人都是所謂的商業奇才,為什麼他們的行為如此令人不齒呢?古語說得好「聰明反被聰明誤」,有才華的人往往會過於相信自己的實力,這樣就更容易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這樣的人,即使憑藉才智能夠成功一次,但是過分依賴才智也終將走上失敗之路。

京瓷公司是稻盛和夫在27歲時和夥伴一起創辦的一家公司。在經營方面,可以說稻盛和夫就是一個門外漢,缺乏經營的知識和經驗。但是為什麼最後京瓷公司能夠發展的如此之好呢?

原來儘管稻盛和夫對於經營一無所知,但是他單純地堅信,如果做事情違背人們廣泛接受的倫理和道德的話,則終將一事無成。可以說這是一個極其簡單的標準,也是通情達理的原理,遵循這個原理進行經營就不會茫然失措,就可以永遠前行在正確的道路上,從而使事業走向成功。

其實,我們人生的目的就是「磨鍊靈魂、提升心性」。稻盛和夫說「在這個巨大的目的面前,我們個人在世累積的財產、名譽、地位就顯得微不足道。事業成功,飛黃騰達,富可敵國,所有這一切,與『提升心性』相比,猶如塵埃,不足持齒。」

秉持厚德走正道才是人生的大道

現今,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是源於人們對物質需求的無盡探索與追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也會日漸富裕起來。但是我們應該知道,富裕的物質生活如果沒有充實的精神生活相陪伴的話,其實這就不能稱為文明了。

而且現今的眾多社會現象也讓我們看到,物質文明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有了飛速的發展,但是並沒有帶動精神文明的進步,反而讓很多人的道德意識變得薄弱,這正是許多人在事業上無法發展的根本原因。

為人處世的成敗,究其根源,就是做人態度端正與否的問題。於是,提倡遵循道德倫理,樹立正確的做人態度和人生觀,對我們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人生的道路當中,我們經常需要根據自己的判斷標準來作出很多決定,而稻盛和夫告訴我們,自己的判斷標準一定要有正確的原則作為依據。

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原則呢?

稻盛和夫說:「嚴格遵守基本的倫理道德,是對每個人最基本的要求。這一點有助於我人生走向成功和輝煌,同時也能讓人類走向和平與幸福。」

早在京瓷公司創立之初,稻盛和夫對於經營可以說是一竅不通,既沒有經驗,也缺乏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

而這時稻盛和夫所面臨的難題是怎麼做才能讓公司順利地成長起來。到底應該做什麼?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究竟怎麼做才好?

在當時稻盛和夫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而且其他人也拿不出主意來。最後經過深思熟慮,稻盛和夫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做事和做人一樣,首先要端正態度,不能做違背基本倫理道德的事情,如果去從事違背人類倫理和道德的事情,那麼肯定是一事無成。

這樣的想法也讓稻盛和夫明確了經營的方向。同時,他的這樣一種思想也影響到了每一位員工,告訴他們「不撒謊、不騙人、不貪婪」的做人原則,而這些都是現在我們做事應該依據的正確判斷標準。

稻盛和夫就是用這樣的倫理道德來作為判斷事物的基準,稻盛和夫說:「公司的經營只有遵守這些單純的教誨,才可能順利地發展下去。這個基準雖然很簡單卻很有用,京瓷公司以此作為自己的經營判斷標準,基本上沒犯過原則上的錯誤,公司因此得到了壯大與發展。」

「事業原理原則,不是公司的利益或者面子,而是對社會或人類是否有益。給消費者提供有益的產品和服務是企業經營的根本,也應該是企業經營的原理原則。」

根據道德觀的指導,在DDI公司、國際通訊巨鱷KDD公司和豐田系列的IDO公司合併重組的時候,稻盛和夫提出由DDI公司控制主導權。這不是基於霸權主義或者本公司利益而提出的,而是為了新購公司成立之後能夠立即順利開展工作。因為在當時的三家公司當中,只有DDI公司的業績最好,經營基礎也最扎實,所以由DDI控制主導權是最合適的。

當稻盛和夫誠懇地把他的想法,甚至是包括對將來日本資訊通訊產業的預測,告知其他兩家公司的時候,兩家公司的領導人都被他的遵守道德為原則的真誠和熱忱打動了,一舉達成共識。接下來,由三家公司合併的KDDI公司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在《大學》裡有這樣的記載:「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事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氹。」其實意思就是說,道德是人的根本,而財富是人的末節。如果一個人把根本看成是外在的,而把末節當成是內在的,那麼就會去和百姓爭奪利益。所以,聚財只會失盡民心,只有施財才能夠得到民心。

同樣的原因,作為一個企業的經營者,也應該懂得輕財重德的道理。稻盛和夫說:「一旦經營者被私心所吞沒,並導致其判斷上的失誤時,將會為整個集團帶來災難。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握有企業經營之舵的經營者,必須隨時做出正確的判斷。」

稻盛和夫認為,做事其實就是做人,而做人是要講究德行的。但是,很多人認為遵循這些倫理道德是一種落伍的表現,只有迂腐不化的人才會去遵守它。

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的是,這些原本為了推進社會進步與發展,用以規範人類行為的道德準則,都是經歷了千百年沉澱下來的智慧結晶,但是如今卻被很多所謂「文明社會」中的快捷文化給「方便化」了。這種現象帶給人類和世界本身的,是非常讓我們痛惜的「回報」。

由此可見,我們不違背道德,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做人準則是多麼重要的事情。稻盛和夫告訴我們:「要給自己比他人更為艱苦的人生,並不斷嚴格要求自己,這是不可或缺的。努力、誠實、認真、正直……嚴格遵守這些看似簡單的道德觀和倫理觀,並把它們作為自己的人生哲學或人生態度的不可動搖的根基。」

我們做人應該謙遜,有才能的人更不應該恃才傲物。作為各個領域的領導者,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其人格比其擁有的才華更重要。有才無德的領導者,就是因為缺乏道德規範、倫理標準的自我約束,才導致很多政界醜聞、商界貪汙案頻發。而追本溯源,這些褻瀆社會所賦予他們信任的行為,都是因為缺乏道德意識。

稻盛和夫一手締造了兩家全球500強的企業,他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傲人的成就,就是因為他始終謹遵正確的做人和做事原則,不違背基本的倫理道德,踏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這也是稻盛和夫在精神上經歷了從「商道」到「人道」再到「佛道」後的參悟。

稻盛和夫始終認為,居於他人之上的領導者,需要的不僅僅是才能和雄辯,更重要的是要有道德,也就是說領導者必須是一個擁有「正確的生活方式」的人。

其實對於身處社會各個階層的人來說,有什麼樣的人生哲學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道路。這裡所謂的人生哲學就是以道德為基礎的人生觀、價值觀。如果不打好這個哲學根基,那麼人格之樹就不能長成筆直粗壯的參天大樹。

在「極度」認真工作中實現高尚的人格

稻盛和夫非常崇尚「精進」二字,所謂「精進」就是指一心撲在工作上,專心致志於眼前所從事的工作,稻盛和夫認為這是提高自我身心修養,砥礪人格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

在我們一般人的思想當中,所謂勞動就是一種為了獲得生活所需的糧食、報酬的手段。但是稻盛和夫認為,盡可能縮短勞動時間獲得更多的薪水,讓其餘的時間來按照自己的興趣或者業餘愛好做事情,這才是豐富的人生。

在一些持有這種人生觀的人之間,有的人認為勞動似乎就是大家都不願意做,但是又必須去做的事情。其實,勞動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具有更深遠、更崇高的價值和意義的行為。因為勞動具有戰勝的欲望、磨鍊精神、創造人性的效果,勞動的目的不僅僅是簡單地獲得生存所需的糧食,我們所說的獲取生存所需的糧食,這只不過是勞動的附屬功能而已。

所以,專心致志、一心撲在日常工作上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的高尚人格是在「極度」認真的工作中實現的… 閱讀完整內容
商道即人道,稻盛和夫的「利他競爭力」:自燃性人才×不圓滑生存法

本文摘錄自‎

商道即人道,稻盛和夫的「利他競爭力」:自燃性人才×不圓滑生存法

宋希玉

由 崧燁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