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終生反覆閱讀的相場式定律

01 體認「投資就是心理戰」

投資股票的獲利來源,在於股價波動。那麼,為什麼股價會波動呢?常有人說「公司的業績會反映在它的股價上」,其實並不盡然。

如果股價完全緊貼著業績連動,那麼每年營收、獲利持續成長10%的企業,股價每年只要漲了10%,漲勢應該就會戛然而止,不再有任何動靜才對(這是一個比較極端的觀點)。可是,股票的價格波動,卻不曾因此而停止。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股價是反映「人心」的一面鏡子。業績長紅的公司股價會上漲,是因為投資人想「買業績長紅的公司股票,進而從中獲利」的心態所致。

股價與現實之間,隔著一面不透明的、扭曲的鏡子 ── 因為即使是一間當前業績欠佳的公司,只要認為「股價正在跌,現在不買就虧大了」的投資人越多,股價就會漲;反之,業績一片大好的個股,只要許多投資人認為「現在股價已經飆漲一波,趁這個時候先獲利了結吧」,並賣出持股,股價自然就會下跌。

人的期待、樂觀、貪婪、焦慮、悲觀、恐懼,是影響股價的直接因素。我們要能精準解讀潛藏在股價波動背後的投資人心態,換言之,「能在心理戰當中勝出者,就能征服股海」這句話絕不誇張。

02 能影響股價的,只有「投資人的買與賣」

一檔個股,只要想買進的投資人,比想賣出的投資人多,那麼就算公司業績再怎麼無可救藥,股價還是會上漲。

「要是100圓沒人肯賣,就算出110圓,我還是想買到」、「沒關係,我出120圓,賣給我吧!」……如果像是這樣,想買的人多,想賣的人少,股價就會不斷上漲;反之,若想賣股的人變得比想買股的人還多,就算公司業績再怎麼風生水起,股價還是會下跌。不必把事情想得太複雜,事實就是這樣。

最能嘗到甜頭的,是股價暴漲、暴跌的盤勢。當股價暴跌時,就表示該檔股票已經漲過了頭。越是有眾多投資人看好「股價還會再漲」,樂觀地進場掃貨,到時候這份期盼被戳破後的崩跌,就會更顯得驚濤駭浪。

「想靠股票賺錢,就該學會在股價波動中占有半邊天的『跌勢』之下,也能確實獲利的方法 ── 融券放空」這是我在相場式投資當中所傳授的心法。正因如此,2020年的新冠疫情衝擊,以及2022至2023年前半,那一波因通膨和高利率環境所造成的暫時性跌勢,對於精通相場式投資的投資人而言,正是有利可圖的盤勢。

03 別看公司業績!

在投資股票的領域裡,有一種名為「基本面分析」的手法。這是用略顯艱深的方式,分析個股的公司業績和國內外的經濟情勢等,進而預測股價的未來走向。在我看來,「所有的經濟狀況與變化,都已隨時透過『投資人心態』這個濾鏡,反映在股價K線上。因此,我們只要好好觀察股價波動就夠了。」

即使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大流行、股市受到疫情衝擊的情況下,仍證明了「相場式」的這個觀念是正確的。

請看看第23頁上方這張圖。它是在疫情期間曾一度被迫停止營業的燒烤連鎖品牌 ── 「鳥貴族」的股價走勢。

鳥貴族當時是在2020年4月22日宣布旗下直營店暫停營業。後來歷經政府多次宣布延長警戒期1,直到5月18日恢復營業為止,這394家門市的營收持續掛零,可說是危在旦夕的狀態。

不過,看看鳥貴族的K線,走勢又是如何呢?原本股價在2月上旬時還有2600多圓,4月3日則來到1190圓的波段新低。然而,就在直營店暫停營業之初,也就是4月6日時,竟搶先噴出了一根大紅K。此後直到5月26日觸及2000圓大關為止,可說是一路走揚。

如果股價走勢真的會反映公司業績,那麼這樣的股價波動,就無從解釋 ── 因為鳥貴族根本沒有營收進帳,而股價卻在上漲。

其實不僅鳥貴族如此,許多日本的餐飲、零售連鎖企業的股價,在受到疫情衝擊崩跌後,竟紛紛於嚴格管制的「緊急事態宣言」期間、街頭不見人影的情況下,仍持續走揚。


▲門市暫停營業,股價照漲的鳥貴族

為什麼會這樣呢?答案已經昭然若揭了 ── 因為真正影響股價的,是投資人的期待或不安。「反正過一段時間應該就會恢復營業,到時候只要營收成長,股價自然就會上漲了」,抱持這種心態的投資人,認為當時正是股價低點,開始進場買股,所以才推升了股價。

當時,就算再怎麼觀察鳥貴族的門市狀況,也絕對看不出股價上漲的徵兆 ── 畢竟當時門市都未開門做生意,當然看不出端倪。而唯一能察覺股價將觸底反彈的方法,就是股價K線圖。這裡我先不詳加說明,不過,當時沒有忽略起漲訊號,進而出手買賣的人,光憑鳥貴族這一檔股票,就足以賺飽荷包。

1譯注:日文為「自肅」,即呼籲民眾非必要不外出、外食。

04 別相信分析師的盤勢預測!

2020年,新冠疫情所帶來的憂慮席捲了整個股市。「接下來這幾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僅企業表現萎靡,就連日本整體的經濟狀況,也會持續低迷」,諸如此類的評論員「分析」,在市場上如野火燎原似地蔓延。另一方面,包括因「宅在家」需求而買氣沸騰的網路企業在內,有好幾檔明星飆股應運而生。

即使是證券公司裡那些領著高薪、推敲著深奧基本面分析的專業分析師,分析出錯也是家常便飯 ── 這是股市投資圈子裡的常態。

不論是棒球也好、網球也罷,甚至是股市投資也一樣,與其左思右想、瞻前顧後,其實更重要的,是「球來(股價波動)就打」。因為除了趁股價波動時從中獲利之外,其他的事我們都無能為力 ── 畢竟真相就只存在股價K線圖裡。

我常把分析K線圖比喻為「分析選舉時的出口民調」。現在投資人是投給多方的票多,還是空方的票多?仔細觀察買股者和賣股者的「投票動向」,這件事至關重要。只要把所有的精神,都投注在K線上就好;請您就只要傾聽「股價的聲音」,了解它接下來是「想漲」還是「想跌」。別相信那些分析師的盤勢預測、報紙上的行情欄,或財經媒體下的標題。

05 只准愛那些成交量巨大的權值股!

不論行情是多頭還是空頭、公司業績是好是壞,都要運用買進和融券操作,逍遙自在地從股市賺到取用不盡的財富 ── 這才是相場式投資心法的精髓所在。相場式投資會鎖定的個股,需具備一定條件。首先,個股每天的「成交量」和「成交值」要夠充沛。

如果有一檔個股,絕大多數的投資人都不買賣交易,股價缺乏波動,那麼它就不會納入相場式投資的目標選項 ── 因為呈現個股單日交易股數的「成交量」,以及呈現個股投資金額的「成交值」偏低的個股,都很難操作。而這樣的個股,往往很容易因為極少數投資人的買單或賣單,而導致股價劇烈震盪。所以成交量過少的個股,無法歸納出一套「可複製(鎖定類似股價波動)的交易」。

在相場式投資心法當中,我們的選股條件,是「單日成交量在200萬股以上」,且「以『股價×發行股數』計算出的『總市值』達5千億日圓以上」。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許多投資人不斷地在股海嘗試錯誤,每天在股市進出大筆資金,交易股數可觀。正因如此,股價波動也才會出現一貫性、規則性和方向性,讓人比較容易預測。

我們可以這樣說:總市值越高的個股,代表它在公司規模、業績和財務等方面,都受到投資人高度肯定。即使稍有賣單進場,也會有其他投資人認為「這家企業可以儘管放心」,因而馬上就有買家接手。倘若股價飆漲,自然就會有人獲利了結,所以股價波動相對穩定,這是它的優點。

相場式投資最重視股價波動,所以「大企業的股票」,才是最符合相場式投資的買賣標的。

06 挑選市值佔大盤指數比重大的權值股

2023年4月時,在日本股市單日成交量達200萬股以上的上市公司排行當中,名列前茅的從三菱UFJ金控集團(約7406萬股,2023年4月17日成交量,以下皆同)、豐田汽車(約1896萬股),到經營停車場的普客24(約201萬股)等,共有135檔股票。

如果我們再稍微放寬視野範圍,那麼入選「日經225指數」(Nikkei 225)成分股的225檔個股,以及入選「JPX日經400指數」(JPX-Nikkei Index 400,以下簡稱JPX400)成分股的400檔個股,這些股票的股價波動活潑,交易也很熱絡。以相場式投資心法而言,它們就是無可挑剔的標的。

至於總市值突破5千億日圓的上市公司,則是從汽車製造龍頭的豐田汽車(TOYOTA,總市值約30兆日圓),到消費金融公司ACOM(總市值約5千億日圓),共有262家企業。

只要是符合「成交量穩定」、「穩健經營」這兩個條件的企業,股價波動就不會過於極端,也比較容易預估它後續的股價走勢,可通過相場式投資的篩選。

次頁的表格是2023年4月時,我精選出十檔「一生受用」的個股,幾乎可以說是檔檔都掛保證。一般容易預估後續走勢的個股,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但這十檔個股,除非發生驚天動地的大事,導致企業體質改變,否則投資人應該可以高枕無憂。


▲從「相場式」觀點選出一生受用的十檔最佳權值股

我是從各類股較具代表性的個股當中,以最近的K線走勢為基礎,再從進出操作與股價走勢預估的難易度,挑選出這十檔股票。除此之外,我也建議您不妨投資日經指數期貨,以及日經225在東證的ETF。

實務上,股市新手可先從這十檔股票當中挑選一檔來操作;有把握的話,再擴大到三檔左右也無妨。關鍵在於您是否已經學會相場式的K線判讀能力,懂得如何判斷買進、賣出訊號。

請您根據自己的操盤水準,適度增減投資的個股數量。

當然,您大可不必拘泥於這裡提到的十檔個股。只要是「單日成交量在200萬股以上,總市值夠龐大,且市場投資人持續穩定買進、賣出」的企業,在事業內容和業績上就不會有太劇烈的變動,股價波動應該也很容易預估。懂得憑自己的感覺,找出「這檔股票的股價波動,和我特別投緣」的個股,至關重要… 閱讀完整內容
日股戰神年獲利千萬的投資邏輯:淬鍊40年,一招練3,000次!

本文摘錄自‎

日股戰神年獲利千萬的投資邏輯:淬鍊40年,一招練3,000次!

相場師朗

由 大牌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