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水雲-早上打球、晚上唱歌 95歲不知老之將

無齡縣長吳水雲:人生只有三天,今天最重要



▲酷暑打球,吳水雲坦言有點吃不消,但他仍堅持到最後,不放棄每個和球友相聚的機會。

九十五歲仍每週打高爾夫球、給自己新歌挑戰,中年由教職從政的前花蓮縣長吳水雲,用自律與耐心走慢時光。

文—彭子珊 攝影—莊凱程

從教學、中年從政到自在老後,吳水雲似乎自有一套時光的刻度,視野總在未來。

採訪這天,九十五歲的他熟練地把車開進花蓮高爾夫球場,門口就有為他保留的專屬停車位。因為這座近百年歷史,全台第二悠久的球場,是他生活樂趣的基地,也是從政時期的亮點之一。

像這樣的標準球場,美國男子業餘高爾夫球員的平均桿數都在九十桿以上。但是吳水雲在十年前就以八十四桿破紀錄,直到現在,他仍一週兩次進場打球。

吳水雲笑稱自己「不知老之將至」,因為他不只打球,還橫跨四個球隊。採訪聊到一半,就有球友來電,確認他隔週要不要參加高球友誼賽。「我不是因為年輕才打球,我是因為打球才年輕。」

九十五歲自詡年輕,靠的不只是不服輸的毅力,還有超越年歲的獨特眼光。

籌備學校受阻,校長轉行縣長

出生在日治時期的吳水雲,受過日本教育九年,一度改名為「正城敏雄」。就讀花蓮工業學校的中學期間,在戰火之下做學徒兵,穿軍服、掛軍階,沒東西吃就火烤蝸牛充飢。

十七歲那年停戰,日本和中華民國政府轉換下,學制也出現過渡期的缺口。三月就畢業、卻要等到九月才開學的吳水雲,到宜昌國小幫二哥教書代課一學期,就此對教育產生濃厚興趣。

九十五歲的他聊起兒時記憶,依舊是英日文夾雜,從初中吃的便當,到大學考試的作文題目,全都歷歷在目,記憶力過人。

師大教育系畢業後,吳水雲成為台灣首批大學畢業的公費教師。二十八歲重回母校,當上近四千人規模的明義國小校長,十年後負責籌備創立花蓮第一所縣立初中,也就是後來的美崙國中。

但籌備縣中期間,壓力之大「就像是走高空繩索一樣。」因為縣府人事室以沒有收到派令為由,遲遲不撥款,也不承認籌備處主任的頭銜,讓吳水雲四處借款苦撐了九個月。

「日本人有句話說,對誰不滿就爬到他上面,也就是生氣不如爭氣,」面對危機,吳水雲轉念一想,決心成為花蓮縣長推動改變。

中年轉行,挑戰重重。他先參選省議員,素人參政,一點機會都不放過。他籌組青商會,參與各種組織之外,連日常理髮都堅持不在同一間店,把握所有機會推銷自己、廣結善緣。最後成功當上省議員,接著在四十八歲那年當選花蓮縣長。

花蓮高爾夫球場就是在吳水雲手中調整體質。因為球場涵蓋公有土地卻委外經營,時常遭到議會追打不合法,縣府和業者也陷入訴訟僵局多年。吳水雲居中協調,主導規劃成立運動公園,把國有地納入其中,再由球場成立財團法人來經營,多年争议就此鬆綁。

花蓮的交通建設,一直是吳水雲的核心關懷。但他人生最欣慰的,還是慈濟在花蓮尋地建院過程中,協助找到農校旁的實習農地,讓花蓮慈濟在他縣長任內動工,兩年後啟用。

縣長卸任後,吳水雲歷任監察委員等黨公職,六十九歲退休後仍擔任監察院高級顧問、客委會諮詢委員。現在,吳水雲家的客廳牆上還掛著前總統蔣經國到家裡拜訪的合照,始終掛 念著從政就是「要為子孫的福祉爭千秋」。


▲除了高爾夫球,吳水雲也享受和朋友餐敘、唱歌,幾個小時都不怕沒話聊。(吳水雲提供)

滴水穿石,規律運動不懈怠

吳水雲回望過去,從政是生命的「偶然」,自己名中有水,一生如水順應自然。但人也如水要知去向,人生每個階段都要有目標,碰到困難就能尋縫而出,滴水穿石。

迎向百歲人生的此刻,也有目標嗎?

「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不要麻煩我的孩子們操勞,孩子們也不用我操勞,過一個快樂的人生,」吳水雲話說得瀟灑,但生活處處著力。

這個年紀還能吃、能睡、能運動,他以一○三歲的姊姊說明,七成要感謝基因遺傳。但英年早逝的二哥,也讓幼時體弱的吳水雲格外注意健康,飯吃八分飽之外,規律運動不敢懈怠。

其實十年前,他的雙腿一度不良於行,因為膝關節退化疼痛,得靠助行器移動。但吳水雲深怕開刀後再也無法打球,遲遲不敢處理,撐著身體上球場。直到聽說有微創手術可以做人工膝關節置換,他才同意治療。

想不到動完手術,吳水雲四天就下床,一個月就重返球場,一直行動自由到現在。即便胸口裝著節律器,心臟也換過支架,但都不影響他堅持運動的決心。

新歌挑戰,跟上年輕人的話題

體力好的時候,吳水雲甚至早上打高爾夫球,下午去游泳,晚上跟朋友唱歌,餐敘邀約不斷。吳水雲長子、昇恆昌基金會董事長吳秀光觀察,一場球賽至少四個小時,而且「他去的場合都有很多比他年輕的人,能跟他們對話,就是因為他總是跟得上最新的知識。」

打球閒聊,靠的是吳水雲平時殷勤看報、吸收資訊。除此之外,他還會給自己「新歌挑戰」,跟朋友唱歌前就練好近期流行的新歌,「不敢說是琅琅上口啦,但至少可以與人同樂,」他爽朗地說。

能享受與人同樂,其實也是看見更深層的目標。

吳水雲的太太張春惠在十四年前病逝,吳水雲就受洗成為基督徒,開始固定聚會。

他坦言,一個人來到世上,還是需要一個目標,但人再怎麼思考努力,都不容易滿足。「宗教就是那個依靠,跟拐杖一樣,人就比較放得下。」

人生只有三天,每天都在寫歷史

走過喪偶低潮,人生的灌溉與豁達,也開始更顯光芒。吳水雲的堅毅與自律,也映照在長子吳秀光身上。吳秀光參與鐵人三項競賽多年,因為「年齡只是一個數字。我常覺得現在就是人生的高峰,再往下就會有很多安全上的照顧需求,所以應該要盡力維持這個高峰,愈久愈好。」

吳水雲維持高峰,突破年齡限制的核心,是長遠的眼光和溫潤的耐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許多人的理解是,培育英才的過程漫長而艱鉅;但吳水雲卻更看重寧靜中的等待,因為成長的過程非常細微,人容易在看不到改變的時候,中途放棄。

「你要去重新詮釋那個沒有變化的過程,」吳秀光觀察,網路時代讓人追求速成,看不到結果就會情緒激動。但如果能在工作、家庭、人際關係上都多一分守候,持續澆水耕耘,也許就能看見改變正在發生,身心也會更平衡。

走到今天,向來重視目標的吳水雲,更享受活在當下。

「我每天都在寫歷史!」此刻的吳水雲坦言,如果能活到一百歲繼續做球隊隊長,自己欣然接受,不過活著的每一天早已都是驚喜。「其實人生只有三天:回不來的昨天、想不到的明天、最重要的是今天,所以今天好好過!

吳水雲 無齡小習慣

週週唱歌打球
交友又顧肌肉


1.保護牙口:吃完東西一定要刷牙漱口

2.肌肉訓練:吞嚥能力最重要,從喉嚨到舌頭,每天固定活動,鍛鍊肌肉。人老了最怕跌倒,兩腿肌肉也要訓練

3.良好睡眠:拿破崙晚上只睡4小時,但常用白天空檔補眠,在哪裡都能睡。可以想像自己是顆氣球不斷往上飄,訓練自己全然放鬆,即便搭車途中,也能快速補眠

4.跟社會不脫節:每天看完一份報紙,過去還會固定讀日文版的《讀者文摘》,綜合性的內容幫助了解時代脈動

5.培養興趣與朋友圈:沒有朋友就容易孤單,人也容易失智,所以要有興趣,跟好朋友一起每週唱歌、打球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2025/8月 第829期

本文摘錄自‎

吳水雲-早上打球、晚上唱歌 95歲不知老之將

天下雜誌

2025/8月 第8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