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放手讓孩子試錯
撰文‧馬揚異 在公司負債數十億、股票黯然下市時,一肩扛起總經理職務,帶領公司走向重整⋯⋯,誰知道這需要多強大的勇氣與意志力? 台中精機的董事長黃明和知道。這家工具機大廠的二代老么,上個世紀末擔任家族企業的執行副總,負責公司財務運作。然而隨著亞洲金融風暴來襲,一九九八年他因拉大槓桿操作、質押股票做投資,股價崩盤同時,爆出一連串違約交割事件,最終股票下市,還留下六十七億元債務。 當時,也在公司任職的哥哥們,眼見這筆債大概一輩子還不完,紛紛退股移民美國。原本不在接班梯隊前段的黃明和,只能硬著頭皮繼承家業,努力維持公司運作、按月還款繳息,終於在二○一三年重整成功。 這段艱辛過程,採訪當天坐在黃明和身邊的大女兒、現任台中精機副總經理黃怡穎,當年幾乎一無所知。 二十七年前的秋天,黃怡穎剛到英國讀高中展開新生活,沒想到幾個月後自家公司就出了狀況,「當時每周只能跟家裡通一次電話,都不知道爸爸的公司欠錢!隔年暑假回台灣,才聽媽媽講。」當時她年紀小,還不太清楚事態嚴重,直到二十多歲回台中精機上班,才知道當時父親肩膀上,扛著多沉重的責任。 「後來聽很多老員工感嘆,董事長真的很厲害,如果是一般人,大概撐不過那段時間。」黃怡穎說。 現在,她希望將父親肩上的重量,慢慢移到自己身上。
由黃明和之父黃奇煌白手起家創辦的台中精機,一九五四年成立至今,已經快要七十一歲了。它是當今台灣最重要的工具機業者之一,車床的國內市占率高達三成,更有六成以上訂單外銷中國、東南亞、歐美等國。近年工具機市場一片慘澹,但台中精機去年的集團合併營收,仍有大約五十億元。 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黃明和,比公司晚一年出生,今年剛滿七十歲。二十六歲那年,他從淡江大學會計系畢業、服完兵役之後,就回公司企畫部門任職,從基層做起,跟著三名哥哥開疆闢土、拓展國外訂單與產線。一三年,帶領公司走出財務危機之後,他順理成章接任董事長,也開始認真布局接班人選。
接班人選須懂「調和」 最重視統籌能力、人格品行 「第一階段,總經理要先選出來,再過幾年才會思考董事長(接班人)⋯⋯。」談起交棒規畫,黃明和向本刊說明:「總經理不一定要是很專業的人,重點在於能否調和鼎鼐、統籌整合公司的各方面,另外,人格品行也很重要。目前,應該會依序(工作資歷)來安排。」 一九八三年出生的黃怡穎,一○年回到家族企業任職,是最早進公司的第三代成員,也成為最有機會率先出線、接任總經理的人選。訪問中,黃明和談起身邊這位大女兒,面帶微笑地說:「她的親和力很好,人格品行很端正。」這正好呼應到他對總經理接班人的要求。 然而時間倒轉回十五年前,當初的黃怡穎對於回家接班,內心其實有過許多掙扎。 ○六年,黃怡穎在英國完成國際管理碩士學位後,沒有立刻回家上班反而是先到台灣賓士行銷部門工作三年多。「當時父親一直勸我快回來,我心裡也知道大概遲早要回去,但一直有點抗拒,很想要靠自己、不希望透過關係安排工作。」她說。 黃明和一方面尊重女兒的選擇,另一方面,也持續思考女兒將來若回到台中精機,能為公司帶來哪些養分,「當時我們要做一些轉型,她在國際公司待過幾年,或許可以導入一些她擅長的品牌行銷、新媒體經營。」他分析。 直到一○年,黃怡穎結婚成家,為了有個更穩定的工作與生活環境,終於聽從父親建議,回公司擔任董事長特助。一開始,黃明和對女兒同樣採「放生」的管理方式,沒有分派明確的任務給她,讓她自行摸索想做的事。
父女接力改革管理方式 型錄翻新、架設臉書促傳產年輕化 黃怡穎憑藉過去的外商經驗,從擅長的行銷著手,先推動公司型錄與通訊改版;當時臉書正夯,她也幫公司建立粉絲頁面,成功讓老傳產的品牌形象年輕化、吸引客戶目光。「我們應該是台灣工具機業第一家有臉書的公司!」她笑說。 建立品牌形象之後,黃怡穎接著推動一系列的公司制度改革。然而,當時一些政策太過躁進,也引來不少員工反彈。 譬如某一年,她為了改善銷售人員不實報銷車資的問題,強硬要求員工在車上安裝GPS,許多業務人員因此離職,甚至形成人才斷層。這次失敗的經驗,讓她意識到做決策之前,充分溝通的重要性。 在這些偶有陣痛的改革過程中,身為董事長的黃明和從來不曾出言攔阻,始終放手讓黃怡穎發揮;當女兒遭遇挫敗時也沒有責備,而是跟她站在同一陣線、幫忙與員工溝通協調。「她提出的專案,我很少會說不,因為我相信她都有謹慎評估過,聽她報告之後,我也都覺得可以試試看。」黃明和說。 開明、充分授權下一代的管理方式,其實正是承襲自父親黃奇煌。黃明和回憶,四十多年前剛進公司時,他也試圖導入品管圈(QCC)、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等改革措施,讓許多資深員工不滿,「推動QCC要寫報表,很多老師傅不會寫字,就去跟老董(黃奇煌)抱怨:『工作這樣做就好,還要寫寫寫、那麼費氣!』有的甚至就辭職不幹了。」他苦笑。 當時,黃奇煌總是一肩扛住壓力,鼓勵兒子推動改革,「我們遇到問題,他都是陪我們一起解決問題,不會責怪我們、說怎麼搞出這些狀況。黃明和說。 即使九八年公司欠債、下市,當時年事已高的黃奇煌,也心知黃明和的財務槓桿運作,是為了拓展事業版圖,沒有責怪小兒子,反而安慰他「歹船會拄著好港路」。後來,黃奇煌來不及看到公司重整完成的那天,在○二年離世,也成為黃明和畢生的遺憾。 即使黃奇煌不在了,但父親當年的身教,也被黃明和內化為自己的管理哲學。
代代傳承的用人哲學 善用員工長處給予試錯機會 「不只對下一代,我對公司的幹部,也會讓他們嘗試錯誤,不會因為犯一個小錯就抓很緊。」他分享,「譬如我自己不是學機械的,公司技術我不見得那麼懂,研發這塊,我就放手讓專業經理人去做。產品開發本來就有成功有失敗,失敗就是一個過程而已。」 一旁的黃怡穎也說,回公司十五年,她在父親身上得到最大的學習之一,就是懂得看見員工的優點,「剛開始我對人的想法比較兩極,容易覺得某些人什麼都不好。父親會告訴我們,人不是完美的,要去善用每個主管或同事的好處、把不好的地方極小化。」這份用人的智慧,也反映在黃明和的交班規畫當中。 訪問中他一一盤點,如今公會相關業務,可以交給黃怡穎、大女婿陳光柏;過去他勤跑國外展會,現在由負責銷售的兒子黃獻彬代父出征;此外,近年工具機業者面臨轉型壓力,紛紛切入半導體、機器人零組件市場,在台中精機,也有清大物理所畢業、曾在台積電任職的二女婿鄭生懋主導研發。在黃明和的授權下,家族成員各司其職,三代共治的圖像逐漸清晰。 「現在我就是巡頭看尾,算是半退休了。」黃明和笑說。 走過公司下市重整、二代成員出走的風風雨雨,黃明和扛在肩頭將近三十年的重擔,終於快要能夠安心交到第三代手上。台中精機總部的大門口,有一座創辦人黃奇煌的銅像。黃明和說,當年父親來不及看見公司重整完成,後來建了這座銅像,「好像父親還與我們同在,猶閣佇咧顧門。」緬懷的語氣中,彷彿也是在說,自己沒有辜負當年父親寄託的重望,成功守住了多年的家業。 如今,他也即將成為幫公司「顧門」的人。身邊的黃怡穎,經過十五年的扎實歷練、接受黃明和多年的身教洗禮,有望在幾年內出任公司總經理,接過父親肩頭上的重擔,將這份七十多年的家業,繼續傳承下去。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台中精機黃怡穎體悟到改革須先理解再行動
今周刊
2025/8月 第1494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