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4大生活關鍵 喚醒你的好能量

實踐4大生活關鍵 喚醒你的好能量

健康吃 多運動 好好睡 紓壓力

現代人有多達80%的死因,都與可預防的生活習慣有關。這表示,我們有很大的機會能透過改善生活方式,來掌握自己的健康。《康健》從4個關鍵面向出發,拆解出具體可行的實踐方法,並搭配28天養成好能量習慣,教你透過日常的選擇,逐步找回好能量,贏得更長遠、更健康的人生。 


Shutterstock

紓壓力 | 3招逆轉惡性循環

沒動力,是壓力耗光了能量

總是覺得累,卻說不上哪裡不對勁?睡不好、消化差、血壓飆高…… 這些身心失調的根源,可能都指向慢性壓力。如何減壓,修復身心能量? 

文.葉懿德

壓力是現代人無可避免的日常,卻也是最容易忽視的健康破口。

比起單一壓力事件,如今我們面對的是長期且多元的壓力疊加,例如中年三明治族同時面臨工作、經濟壓力及家庭照護責任。尤其面對壓力,許多人常用拖延、暴飲暴食、喝酒抽菸來應對,卻未察覺這些行為正加劇惡性循環。壓力若缺乏有效管理,終將影響情緒、代謝、免疫與整體健康。

壓力不是壞事 但慢性壓力恐拖垮健康

「我們不把壓力視為需要消除的壞東西,而是身體發出的訊號,」奇美醫院預防醫學科臨床心理師何詩君說,真正該關心的是這段時間你有沒有好好照顧自己、好好休息?人際連結穩定嗎?這些才是壓力背後真正需要回應的訊息。

根據生活型態醫學觀點,壓力本身並非全然負面。短期壓力對身體有益,但若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會逐步耗損健康。何詩君指出,慢性壓力徵兆遍布全身,如睡不好、腸胃不適、情緒波動、體重失控、血糖血壓飆升、免疫力下降、注意力變差、甚至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Good Energy 代謝力打造最強好能量》一書也提醒,壓力若未被處理,將使身體陷入「慢性發炎」與「代謝停滯」的惡性循環。

但要如何減壓?

第1招:當你搭上「想法列車」能透過正念選擇下車

首先從想法開始打造。壓力的破壞,往往不在事件本身,在於我們的自動反應。《Good Energy 代謝力打造最強好能量》形容這種狀態如同「搭上想法列車」:我們大部分的人花了一輩子時間從這個想法跳到那個想法,從沒有跳下那班「想法列車」,還以為這就是「真實」,還以為「你」就是這樣。

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陳德中說,當壓力來襲,念頭如列車般飛快駛過,例如「我是不是做不好」、「好煩不想面對」,身體也隨之反應,不自覺落入壓力迴圈。

而正念的練習,就是學習在覺察到的瞬間「下車」。「當我們從自動反應中抽離,才有餘裕問自己:我現在可以做什麼,讓事情變得好一點?」陳德中強調,正念不是追求舒服,而是學會涵容、陪伴與觀察,當你洞察到內在變化的本質,就能從壓力中釋放出來。

正念的效果也被科學實證。2022年,一項由麻省總醫院發表的研究指出,8週正念減壓課程(MBSR),對於焦慮症狀的緩解效果,與一線抗焦慮藥利普能相當,且副作用更少。

第2招:畫出你的親疏圈 壓力山大不需自己扛

其次是從人際關係著手。「很多人會認為,壓力只能靠自己承受,但其實支持系統是壓力調節的重要保護因子,」何詩君說。

研究指出,短暫正向人際互動可有效提升情緒穩定與壓力調節能力,即使只是跟店員說聲謝謝,也能讓情緒變好。何詩君說,不只人際關係,和寵物、大自然等建立支持連結也有幫助。

建議畫出自己的「親疏圈」:
●內圈:危機時刻能給予實質支持的5位親密對象。
●中圈:平常偶爾聯繫、願意伸出援手的5位親友。
●外圈:生活中常出現的5個場域,如健身房、公司等,代表微連結的關係。

這些連結不一定深入,但都有可能在關鍵時刻提供支持。

第3招:從覺察開始練習與壓力共處 找回身心主控權

最後是認清壓力管理不等於逃避壓力,而是學會與壓力共處。何詩君建議,可從以下3步驟著手:

看清壓力來源:這份壓力是外在事件造成,還是源自自我期待與內在批評?辨識壓力的類型與影響,能協助你釐清問題,進一步尋求解方。

從生活習慣著手:建立規律作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都是壓力調適的基礎。她也建議以「小行動」起步,例如練習呼吸、書寫感恩日記、每天散步與朋友傾訴等,逐步調適壓力。

轉換看待壓力的視角:當壓力發生,試問自己:「我能換個角度看這件事嗎?」嘗試不同視角看待壓力事件,也許能找到新的調適與解決方法,甚至從中獲得成長… 閱讀完整內容
康健雜誌2025/9月 第315期

本文摘錄自‎

實踐4大生活關鍵 喚醒你的好能量

康健雜誌

2025/9月 第3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