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疱疹超痛!治療與預防一次看

「只要得過一次帶狀疱疹,都會印象深刻!」像被電到的感覺,整天嚴重的持續性抽痛,甚至痛到發抖,根本無法好好休息……。這聽起來真嚇人!到底為何會長帶狀疱疹?哪些人是高風險族群?如何治療與預防呢?

文/張玉櫻


你知道嗎?帶狀疱疹的發作是因為小時候得過水痘的緣故!根據統計來看,高達99.5%的成人體內都攜帶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因為小時候得過水痘,病毒潛藏在神經系統的神經節裡面,當免疫力比較弱的時候,病毒就會活化起來,開始產生症狀。

帶狀疱疹的症狀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醫師指出,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必須對症狀有所警惕,才能盡量降低傷害:

➊前驅症狀:會先產生神經症狀,在皮疹出現前數天,會發生局部神經疼痛(刺痛、抽痛的感覺)、發癢、畏光,以及頭痛、疲累感(年輕一點的病人可能不會感覺疲累,年長者則會感覺更累)。

➋初期症狀:接著再產生皮膚症狀,疼痛越來越明顯之後,才會開始長水泡:

‧皮疹:紅色的疹子,可能像輕微的蕁麻疹,最常見於軀幹上,通常不會跨越身體的中線,引起皮膚發癢、刺痛感等疼痛。

‧水泡聚集:皮疹會逐漸成為水泡聚集,新的水泡在3到5天內持續形成,水泡越來越大,大約7到14天之後,水泡會慢慢乾燥並結痂。

➌皮疹結痂後狀況:皮疹通常會在2到4週之內痊癒,但可能出現永久性皮膚變色、疤痕。

其中約有3成患者會併發疱疹後神經痛,疼痛感可能延續長達1年以上、影響患者生活品質。

當心「瀰漫性帶狀疱疹」

楊靜宜指出,一般的帶狀疱疹是集中在1、2個皮節產生,但如果是散在性的,全身都分佈了水泡,稱為「瀰漫性帶狀疱疹」,這種情況要特別小心,代表這位患者的免疫系統有很大的問題,需要住院檢查治療。

帶狀疱疹的發生率與復發率

「帶狀疱疹只要得過一次的人,都是印象深刻!」楊靜宜說。由於神經會一直放電,病人形容像被電到的感覺,整天疼痛,有些病人則形容一直感覺到嚴重的持續性抽痛,甚至會痛到發抖,根本無法好好休息,更別說好好睡一覺了,必須施打止痛藥才有辦法止痛。以疼痛指數來說,最高有10分的話,患者形容大約會有7、8分以上的疼痛。

楊靜宜表示,根據國際上的統計,潛藏水痘病毒的人,大約有20%會有帶狀疱疹發作的機率;但根據台灣本土的統計,台灣人一生發作帶狀疱疹的機率高達30%出頭,發生率比想像的還要高一些。至於帶狀疱疹的復發率大約是5%到9.6%,尤其免疫系統低下時、年長者更容易復發。

帶狀疱疹的併發症

➊疹後神經痛:這是最主要的併發症,有些人會疼痛長達半年,甚至1年以上,尤其是年紀比較大的人會發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➋精神症狀及憂鬱症:因為長期嚴重疼痛而出現這些狀況。

➌眼部病症:要特別小心眼部周圍長水泡,可能同時影響眼睛的構造,造成角膜炎、角膜病變、虹膜炎等,少數嚴重者可能會失明。所以如果眼周附近有長水泡,建議一定要去看眼科。

➍侖謝亨特氏症候群(Ramsay Hunt syndrome):由於神經不正常放電,會導致聽力突然消失,並可能引起耳痛、耳朵及周圍皮膚長水泡,及單側顏面神經麻痺。

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

➊50歲以上的人:從流行病學來看,這群人特別容易罹患帶狀疱疹。

➋免疫系統比較弱的人:例如正在接受化療、器官移植的患者、正在服用會影響免疫系統的藥物、罹患自體免疫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都是比較嚴重的危險因子,建議要施打帶狀疱疹疫苗。

➌慢性疾病的患者:例如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慢性腎臟病,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會更容易發生帶狀疱疹。

➍氣喘、胸腔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

帶狀疱疹要看哪一科?

楊靜宜表示,一般來說是看皮膚科或感染科,也可以看家庭醫學科,如果是發生「疱疹後神經痛」則建議看神經內科。要注意的是,很多帶狀疱疹的病人一開始都看錯科,因為一開始只有疼痛,很常見有人會去掛急診說肚子劇痛,或是去看腸胃科,或者是背痛去看復健科、骨科,這些情況非常常見。因為一開始沒有皮膚的症狀,不會想到要去掛皮膚科,經過其他科的檢查沒有發現問題,有的醫師比較有經驗,會建議照會皮膚科看一下,或是建議病人如果過1、2天出現皮疹、水泡,要趕快去看皮膚科。通常出現水泡時比較能夠完全診斷。

如何治療帶狀疱疹?

楊靜宜說明,初期會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減緩疱疹後神經痛,也會開立維他命B12,以減緩神經疼痛不適的狀況。

外用藥方面,通常使用的是抗發炎的抗菌藥膏,避免發生感染的狀況;並且開一些油膏給病人使用,讓疱疹趕快乾掉、結痂、收縮,病灶會好得快一點。

如果皮膚的症狀可能完全好了,就是疼痛一直沒辦法控制,醫師就會將病人轉到神經內科去接受治療,例如已經引發比較嚴重的疱疹後神經痛,會使用控制神經放電的藥物,像是抗癲癇用藥。

一般而言,大約2週皮膚水泡後結痂改善,完善一點要治療到一個月。疱疹後神經痛治療一個月之後,一般會改善很多;但據統計,超過一半的疱疹後神經痛的患者會疼痛持續超過一個月以上。

如何預防帶狀疱疹?

楊靜宜強調,最好的方法就是施打帶狀疱疹疫苗。目前新型帶狀疱疹疫苗預防的有效性超過90%,以前面7年來說,不太會有復發的狀況。其他預防方法,包括保持身體健康、生活作息正常、提升免疫力。

帶狀疱疹疫苗多久打一次?

楊靜宜指出,比較新型的疫苗,美國從2017年上市,已經使用7年以上,台灣是這3年才引進,稱為「非活性基因重組帶狀疱疹疫苗」;在此之前,台灣進的是舊型的「減毒帶狀疱疹疫苗」。目前醫療院所普遍使用新型,但舊型的還是有部分醫療院所在使用。

新型疫苗一個療程需注射兩劑,兩劑間隔2到6個月;舊型疫苗則是一個療程注射一劑即可。研究指出,新型疫苗的防護力、效力、安全性都比舊型的更好。雖然新型的價格比較昂貴,但是防護力高,到達第7年還是有九成的防護力,頂多到10年之後再次施打。舊型疫苗到了5年左右,防護力下降到3~4成,防護力下降之後,建議可以再次施打疫苗。

美國已經不再使用舊型的疫苗,甚至建議施打過舊型疫苗的人,還要再施打新型疫苗。

楊靜宜建議,50歲以上就可以施打,但如果是工作比較勞累、時常熬夜的人,則建議提早施打,因為可能承擔不起發作之後疼痛兩、三個星期,到一個月以上的風險… 閱讀完整內容
常春月刊2025/9月 第510期

本文摘錄自‎

醫療保健 – 帶狀疱疹超痛!治療與預防一次看

常春月刊

2025/9月 第5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