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幫你精準觸及,將顧客需求從0變「非買不可」

用新科技提速,把時間留給打造更多靈感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手滑」經驗:瀏覽Facebook或Instagram,本來只是隨意看看,但看到了一則廣告,點過一次,之後滑手機就反覆出現它的廣告,雖然有點心動,但還不到要買的程度,你克制住了;然而,當你關注的網紅,寫了推薦文、拍攝實際使用的影片,還附上折扣碼,這時候你會告訴自己,我真的需要這個產品。

從沒有需求,到創造需求,這就是行銷的精髓。在《這就是行銷》裡,行銷大師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指出,行銷的行為早在《聖經》裡就出現了,蛇告訴夏娃吃了禁果就能跟上帝一樣辨善惡,因此夏娃吃下果子,這個行銷就成功了,「行銷不是找出聰明辦法處理你產品的藝術,而是創造真正顧客價值的藝術。」

製造渴望、創造需求,再將產品推送到客戶眼前

《Martech實戰聖經》寫到,網路還沒出現時,行銷人透過其他科技進入消費者的心,例如1970年代,透過印刷機將雜誌送到用戶手上,人們模仿起模特兒穿搭,買衣服、包包;再來是電視廣告出現在各個家庭,百吉冰棒、乖乖零食等受到歡迎,你說這是必需品嗎?到1980年電腦逐漸普及,行銷人可以用程式與軟體做數據分析,知道對哪些顧客要加強電話行銷,讓他們有機會買單。2000年後電商興起、社群媒體爆發,在這些管道,行銷人投放廣告、做搜尋引擎最佳化(SEO),目標是出現在消費者的視線中。

為了讓客戶產生需求,在他們下單前,行銷人設計了層層關卡,例如透過焦點訪談,了解消費者洞察,也請市調公司做競品分析,打造出差異化的宣傳,還會用工具做SEO,讓自己的產品頁面出現在搜尋結果,或是找網紅代言推薦,都是為了將產品或服務,推到客戶眼前,說服他們有需要。

現在,有了AI,行銷人還有更多方法創造需求,包含模擬目標顧客對宣傳內容的反應,進一步產出更精準打中顧客的廣告內容,以及利用爬蟲工具抓出更多競品資料,請AI統整分析,凸顯更多品牌優勢,或是讓AI模擬消費者搜尋,抓到更符合自己的關鍵字。還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分析網紅留言,降低翻車可能,更快、更準確地勾起消費者的欲望。


不再只按規則做事,消費者行為預測更精準

整體來看,AI對行銷有什麼幫助?91APP副總經理李振瑋表示,最大的改變是效率化與自動化,像是協助創意發想、做行銷素材,或是透過與大型語言模型(LLM,largelanguagemodel)對話,給行銷人不同的思考角度,讓創意有機會提升成更具體的想法,精準打中顧客。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執行長陳思傑分享,過往給客戶創意提案,因為人力有限,可能要靠口頭說明,但現在可以用AI做出示意圖,讓客戶更好想像成果。

再來,AI能讓行銷系統跳出基於規則(rulebased)的基礎。李振瑋表示,以廣告投放為例,早期是讓系統幫人把數據整理成報表,調整還是要由行銷人讀了報表後判斷。現在AI能做到推理跟發想,不只可以統整數據,還可以分析、預測,比如用哪些視覺素材,更有機會引起買家興趣,行銷人再判斷邏輯對不對。

除了廣告場景,SUPER8Studio執行長陳子龍舉例,以前自動寄email的系統,同樣是基於預設規則,比如訂閱到期,就問用戶要不要續約,但是AI加入後,它可以分析客戶什麼時候收到信件比較滿意,再寄給他,更可能提升續約意願。


不只是增加效率,還要擴增智慧,讓策略變成果

現在,行銷人要怎麼把握科技,創造需求?提供一站式AI解決方案的艾思智創共同創辦人鄧耀中指出,行銷人的價值在於扮演營運到銷售間的橋梁,因此需要了解公司策略、營運方向,才知道怎麼正確地創造需求。如一位行銷工作者,可能負責經營自媒體、廣告投放,這類工作AI現在也能做到,但他如果能理解公司現在、未來的生意模式,知道關鍵在於「訂閱續約率」,他會去觀察市場動態,運用AI分析競品等,找出提高訂閱率的行銷方式。

他舉例,他們推出AI工具ADGo,曾請面試者判斷它產出的結果,問對方哪個結果適合客戶,並且要說明理由,發現有些人做了10∼20年行銷人員,卻講不出來。這就是只埋首固定工作的情況,當新科技出來後,卻不知道怎麼利用它吸引客戶。

受眾總是會有需求,但考驗行銷人挖不挖得到,鄧耀中表示,AI出現後,行銷人要期待的,應該不只是效率的提升,還有跟AI一起動腦,得到更能吸引客戶的方法,自己的價值才會提升。因此他認為AI在行銷世界的意思,應該要是「擴增靈感」(augmented inspiration),或是「擴增智慧」(augmented intelligence)。

要讓AI工具有效助攻,負責布爾喬亞公關顧問內部AI培訓、打造AI產品的新創產業領域負責人林晏賢提到幾個應避開的迷思,一個是不懂AI運作的底層邏輯,導致不會下指令、對產出的東西有錯誤期待,比如告訴它「幫我想出一個創意」,可是沒有提供足夠的資料,出來的結果就不會好。再來是會認為自己有經驗,想出來的內容比較好,因為跟AI溝通耗時,要來回好幾次才會得到答案,乾脆放棄,不過林晏賢表示,跟AI協作,不是要靠它直接解決問題,而是讓它成為助手,比如可以問它想法是否有盲點,或是透過提問,拓展出更多創意。

將來,AI的功能會愈來愈完善,或者透過人類的調整,它給出的答案會愈來愈精準,它可以做的事情變多,比如透過串接工具的平台,可以把AI工具串起來,自動產出內容,那人類要做什麼?

成為最了解品牌的人,趨勢、洞察才能替成果加值

李振瑋指出,目前AI產出的內容還是會有幻覺,所以需要人協作,這也是人的價值所在,工作者需要思考自己了不了解AI、會用到什麼程度。CloudAD雲數位行銷暨數位轉型總經理張瑋倫表示,雖然AI可以做很多事,但它終究不是最了解品牌的人,單靠AI工具想引起顧客注意,沒那麼容易,行銷人才最懂品牌,以及市場趨勢,透過這樣的洞察再結合AI,能讓顧客更心動。例如在Threads觀察到熱門議題,再請AI結合消費者喜好,生成吸引他們的宣傳內容。

在這樣的前提下,本次專題整理出9大常見行銷情境,以及3個實際案例,藉由專家的解釋,讓行銷人透過AI加值,讓沒有需求的消費者,都能覺得「這是我現在需要的」。 閱讀完整內容
經理人月刊2025/9月 第250期

本文摘錄自‎

AI幫你精準觸及,將顧客需求從0變「非買不可」

經理人月刊

2025/9月 第2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