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還是不想?談職場情緒管理技巧

無論面對壓力、困難還是人際衝突,職場的情緒管理都是維持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能力,瞭解自己的情緒處理模式,不僅能維持心理健康,還能提升職場表現。

撰文/李東峰 圖片/ Pexels


職場情緒管理

情緒(Emotion)是由神經生理變化所引起的精神狀態,與思想、感覺、行為反應的快樂或不快樂有關。情緒就算沒有被覺察,也可能會累積疊加,如果欠缺適當的處理,即使事過境遷,也可能暗積舊傷,在不知不覺中,對於心理、生活、人際甚至健康造成影響。由於情緒勞動是職場工作的一環,個人的職場情緒管理能力,是攸關工作與生活能否平衡的關鍵支點。

本文整理了數種常見的情緒處理模式,幫助你檢視自己是傾向於採取眼不見心不煩的不想模式?迂迴求悟的聯想或夢想模式?直面處理的細想模式?還是轉移超越的轉化模式?或者是多元整合的折衷模式?以幫助您找到適合自己及情境的情緒處理策略。

情緒覺察的刻意練習

當情緒一旦被激發,人際互動的回應言行,會決定情緒事件的處理歷程與結果。傳統的戰、逃、僵策略,是指在情緒事件的人際互動中採取對立反抗的戰鬥、迴避退讓或進退失據而手足無措的僵住。人際層面的情緒管理失控,也常常成為職場失敗的重要原因,情緒暴走事件甚至可能鬧上新聞版面,造成客戶、業主及個人的重大傷害。而近年來的社會心理學研究則指出:以同理、接納的人際連結策略,在人際互動中的情緒管理有效性。

相對於職場中帶有社會面具色彩的人際情緒管理模式, 一個人如何面對自我內在的情緒波動, 找到適切有效的個人情緒處理模式,攸關個人是否感到滿足、快樂的心理福祉(Psychological Wellbeing)。

即使在人際情緒處理中看似圓滿的結果,一個人的內在,仍可能因為壓抑或忍耐,而在獨處時內心感到委屈或悔恨,這些不為人知的情緒餘波如果不斷迴響反芻,也可能在心裡留下傷痕。個人面對環境中情緒刺激事件當下的心理覺察、回應與事後調控處理的個人情緒管理模式,不僅是攸關職場人際管理的工作能力,也攸關個人心理福祉的重要生活能力。

因此,個人的情緒處理能力,需要刻意的練習,才能強化成功的經驗,成為自然的反應。但是,在覺察情緒之後,如何進行自我的管理與調節呢?以下整理出五種常見的處理模式,做為反思個人情緒處理的參考。

忘情解憂的不想模式

「不想模式」是指不直接面對情緒,而是以替代的活動,達到「將煩惱拋在腦後」的效果,以進行情緒的隔離或淡忘。

在上班感受到負面情緒後,A 喜歡在下班後以動態的活動如健身、跑步、旅遊、露營、登山及最近學習的武術及舞蹈等新嘗試,來作為自己調整心情的方法,也讓他更有能量去面對上班時的情緒勞動;而B 則是偏好以看書、追劇、逛街、書畫、手作及下廚做飯、好好吃飯,甚至看著窗外放空等靜態的方式,來沉澱情緒。

而種花蒔草、逗弄寵物及陪伴家人,也能放鬆情緒,即使在公司開會時被長官指責,回到座位看到毛小孩的照片,也能快速的重整心情,做好工作。C 則是以喝喝小酒、玩線上電玩、打牌來排遣在公司積累的壞心情,卻在不知不覺中迷上線上賭博造成金錢損失反而使心情更差。

「眼不見則心不煩」的不想模式,是以行為策略來處理情緒,雖然短期而言,對於影響層面輕微的負面情緒,具有隔離、減緩或逃避的作用,但是對於重覆、持續的重大負面情緒,不想模式的效果可能很有限,某些情況下,還可能使人陷入自欺欺人,麻木失覺的陷阱。

領悟脫困的聯想模式

「聯想模式」是指經由社會學習的歷程,從別人的經驗,聯想到對於自己困境的處理策略,以對負面情緒達到抒解或啟發的作用。

和好友B 相似地,D 也喜歡讀書和追劇,但是D 會依據自己的情緒困境,有意識地去選擇書籍或戲劇的主題,希望從字裡行間或情節對白中,找到可以啟發自己情緒轉變想法的靈感;而有宗教信仰的E,則偏好從經典、儀式及聚會講席的內容中,去找安心定神的啟示或解決職場難題的靈感。D 及E 二人都是希望透過理解、認知的層面,來尋找安定情緒的新想法。

由於聯想模式常須依賴隨機觸動的啟發或頓悟,因此,聯想模式可能出現會錯意的誤解,或是胡拼亂湊的錯用,而誤入歧途。

展望成功的夢想模式

所謂「夢想使人偉大」,是指願意為了追求理想,而承擔艱難痛苦的改變動力。不論是希望走出困境而必須做出痛苦的決定,或是因為跨出舒適圈的行動所帶來的焦慮情緒,常需要有「夢想」才能堅持不放棄。

為了追求成功,F 時常「忍人所不能忍」,比其他同事更願承擔困難任務的磨鍊,還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擠出時間,完成在職碩士進修,為自己闖出一番天地;而G 則是為了達成挑戰超馬的夢想,不僅節制了以往用來自我犒賞的美食聚會,還忍受了訓練過程中身體疲累的痛苦,只求達成目標;H 也從在登山的辛苦之後,享受美景的「巔峰經驗」,體會到「先苦後樂」的情緒歷程,並把這樣的領悟用在工作之上。G及H 的經驗,都顯示出即使短期可能造成情緒上更多的不舒服,但是為了達成夢想的快樂,還是甘心承受。

由於「夢想」對於情緒調節的神奇作用,因此,在心理諮商的實務現場,也常採用「神奇問句」的技巧,透過觸發「問題被神奇解決」之後,會看到什麼景象的願景想像,來激發人們的改變動機,以更有勇氣去面對過程中的困難,達到即使在行動初期改變的進度非常微小,但仍願為了達成夢想,而堅持努力。但在另一方面,若缺乏對當下情緒的處理,預想未來的夢想模式可能將出現自以為是、好高騖遠,而導致對警訊視而不見的迷霧。

梳理反思的細想模式

情緒是一種直覺的訊號,經常是在理性尚未理解之前,就被觸發的直覺反應,也經常會伴隨某些細微或強烈的感覺,甚至會有身體的反應,以及行為的衝動。勇敢直面情緒經驗、經由梳理反思、分享交流,來促成情緒事件歷程的理解,表達內在真實感受,反省困境、促進領悟,以尋求改變行動策略,則是細想模式對於情緒處理的理性作用。

業務員I 因為與主管相處的困境而出現焦慮與擔心,即使採取了職場人際、向上管理等行動,卻仍無法改善。所幸心理師注意到他在面對主管時,情緒中還夾雜著憤怒與委屈,經由擴展探索,才發現I 的主管與母親竟然有著相同的香水味,在潛意識中,激起I 和母親之間親子關係的情緒投射,致使I 對於女主管無端地採取了對立反抗的態度,不僅讓主管和自己陷入困擾,也差一點毀掉美好的職涯。在覺察自己情緒的根源後,I 不僅理解到自己任性的原因,積極做出行為改變,還修復了與主管的關係,而再次成為公司的業績明星。

細想模式中,包含了情緒的覺察表達、反思梳理、領悟改變甚至關係修復⋯⋯等對應於情緒、認知、行為及人際等四個層面。而在時間軸上,也可能涉及過去、現在與未來,因此,細想模式比起前三種模式,可能更需要在專業人員的協助下來進行,比較可以不至於陷入反芻思考,鑽牛角尖的憂鬱泥坑,而能得利避害。

超越蛻變的轉化模式

將負面情緒經驗,轉化為改變的動力,不僅幫助自己跨越,某些時候也可能成為幫助他人甚至改變社會的動機。

例如J 在經歷任職公司倒閉而失業的痛苦之後,為了服務老客戶,找來老同事們一起創業,雖然辛苦,卻從客戶的肯定中,重新找到工作的成就感與樂趣。K 在從高階主管職位經歷職場惡鬥去職後,將自己的教訓整理出心法,轉換跑道成為職場生涯顧問。這些都是超越職場情緒困境,轉化為人生蛻變關鍵的案例。

但若轉化模式未曾經歷細思模式的深層梳理反思,僅在表面做出超越改變的行動,也可能是移轉或昇華的自我防衛機制,會在出現移情的狀況下遭壓抑情緒的反噬,則是採取情緒轉化模式時,可能會出現的後遺症,必須謹慎關切。

結語

情緒勞動是職場工作的一環,也常考驗著個人的情緒管理能力,更是攸關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支點。職場情緒管理包含人際互動及個人內在兩個層次,都需要刻意地覺察與練習,才能在複雜且繁重的職場情緒勞動負荷中,找到維持工作與身心、生活平衡的策略。

李東峰
資管博士及資工、資管、諮商三碩士。曾任彰化師範大學會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兼EMBA 副執行長及上櫃科技公司獨立董事,現為理心潛能心理諮商所所長及管理顧問。
閱讀完整內容
張老師月刊2025/1月 第565期

本文摘錄自‎

〈職涯奏鳴曲〉想?還是不想?談職場情緒管理技巧

張老師月刊

2025/1月 第5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