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成分退燒藥仍有十個月存量,台廠還可自產自銷
文●王怡穎 走進連鎖藥局,架上一整排普拿疼退燒藥空空如也,貼上「暫無存貨」字樣,這是自二○二二年底以來,許多民眾走進藥局時看見的景象。 民眾以為普拿疼才能退燒 其實同成分藥物有多種品牌 近期,隨著中國疫情升溫出現搶藥潮,台灣人常用的退燒藥普拿疼也開始缺貨,傳出有民眾囤積,甚至有台商掃貨、欲寄往中國,還出現藥師哄抬,讓價格增至十倍的亂象。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先前曾表示,有可能管制與普拿疼同成分、各類含「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的退燒藥,甚至若情況惡化,不排除以「暫時性實名制」方式販售。 缺藥風波背後,究竟怎麼了? 一位不願具名的基層藥師表示,普拿疼目前確實普遍缺貨。事實上,此品牌藥品從疫情開始後,三年來就陸續有供貨不及的狀況,尤其先前台灣開始施打疫苗時最缺。 「官員帶頭只講普拿疼,而不講乙醯胺酚,」他直言,因許多政府官員、地方首長都在打疫苗或染疫時提到只需服用特定品牌的藥物就好,讓民眾有既定印象,以為只有某種藥有效,造成特定品牌易缺貨,「有些民眾甚至走進藥局聽到『沒有普拿疼』就走了。」 普拿疼缺貨,跟民眾偏好購買特定品牌退燒藥,與該廠牌全球配貨銷售政策有關。 對此,普拿疼公司表示,已緊急向國外調貨、提高供貨量給台灣,也盡力加快到貨速度。但因需求驟增為全球現象,最終到貨量無法保證。 但其實除卻普拿疼,台灣目前並不缺同成分的退燒藥。食藥署科長楊博文解釋,目前同樣成分藥物,不計其他國外進口品牌,光是國產的有效生產許可證就有四十七張,且多為自產自銷,就算陸客到其他國家搶貨,也不至於影響台灣的藥品供應;同時,經過盤點,台灣相同成分藥品的成藥,有約二.七個月的健保存量,加上還未製成成品的原料藥,總計還有十個月以上的存量。 「不能說普拿疼缺貨, 就說退燒藥缺貨;就像不能說『舒潔』缺貨,就說台灣衛生紙缺貨一樣。」他舉例。 楊博文進一步補充,其實乙醯胺酚藥品的需求, 在二二年五、六月台灣疫情上升時,比現在還要更吃緊。根據健保署資料, 當時此類藥品的使用申報高達一億二千萬顆。 他說,因當時疫情升溫,視訊看診流程又未銜接上,因此民眾多自行到藥局購藥,許多藥局常常當天備貨就被買光;但,目前整體需求其實已下降,監測藥局端,當天幾乎都還有存貨。
▲COVID-19疫情升溫,普拿疼大缺貨,藥局只好祭出限量販售;但相同成分「乙醯胺酚」的藥品並無短缺情形。聯合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