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社會來臨 掌握長照險3大重點

撰文:林家媛


達志影像

依據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公布的《高齡健康與長照服務》年報指出,2020年長照服務使用者約35萬7,000人,2022年成長為44萬人,成長率為23.2%,細看年齡分布,87.9%的使用者年齡在65歲以上,代表高齡長照已是不可逆且必須提早面對的情況。然而長照費用是十分沉重的經濟壓力,因此投保商業保險已成為準備長照費用的方式之一,可以從以下3點掌握長照險。

重點1 現今長照險選擇相對多元,可依需求來選擇

因應台灣長照需求,政府已在2017年實施長照2.0,且2023年底長照服務涵蓋率亦提升至80.19%。但長照2.0服務僅提供基本的服務與費用補貼,無法完整填補長期使用者或照顧者的花費,解決他們的經濟負擔。

訴求長照而提供保障的險種,一開始以保費較低、理賠定義相對明確的失能險為主。後為回歸保障功能,自2024年7月1日起,市場上的失能險只針對意外造成的失能進行理賠,疾病造成失能的失能險已停售。至於長照險,是一種當被保險人因疾病、意外或老化導致失能,無法自理生活時,提供經濟補助的險種。一開始推出時因保費較高等因素,接受度較失能險低,但隨著部分失能險停售,且保險公司推出的商品日新月異,市場上險種愈來愈多,比如有的加入外溢機制,或是有特定傷病理賠,讓民眾可依照需求,多元選擇適合的商品。

重點2 投保長照險前,先搞懂長照險的理賠認定條件

就理賠角度來看,目前市售長照險的理賠內容大多為符合理賠條件時,保單先給付一筆初期資金,後續再分期給付生活補助金,兼顧短期與長期需求。其中屬一次給付的是「完全失能關懷保險金」、「長期照顧一次保險金」;分期給付的則是「完全失能生活扶助保險金」、「長期照顧分期保險金」。

與完全失能有關的給付為在保單有效期間內,保戶「須符合完全失能程度之一」,與長期照顧有關的給付則一樣是在保單有效期間內,保戶必須經醫院專科醫師診斷,符合條款約定之「長期照顧狀態」,因此保戶最好在投保前,先搞懂「完全失能」與「長期照顧」的定義。

所謂「完全失能」,是指保險公司在長照險保單條款中,都會載明一張「完全失能程度表」(詳見表1),只要符合表列其中之一,就符合保險公司對完全失能的認定。但保險公司也提醒,勞保中也有「完全失能」這個名詞,它指的是符合勞工保險失能給付標準第3條附表所定失能等級第1等級或第2等級之失能項目,且該項目之失能狀態列有終身無工作能力。也就是說不能用勞保的完全失能定義為標準,保戶常有誤解,必須特別留意。

至於「長期照顧狀態」,則是指被保險人必須經醫院專科醫師診斷判定,符合「生理功能障礙」或是「認知功能障礙」2項情形之一者(詳見表2)。



重點3 記得留意各家公司長照險保單內容、保費折扣條件

目前市售長照險,保障期間有的為終身型,亦有定期型,大多數也設計身故保障、保費豁免與滿期/祝壽保險金等項目,較特殊的則是加入「外溢健康促進機制」及「分期給付逐年成長」等特色(詳見表3),以下分別說明:

1.加入外溢健康促進機制:部分長照險都加入了外溢健康促進機制,像是台灣人壽百分百守護長期照顧終身健康保險,即設計被保險人健走步數達一定標準,次一保單年度可享保費折扣;富邦人壽連馨滿溢長期照顧終身健康保險,則以每年接種指定疫苗或健康檢查為保費折扣的條件。

2.分期給付逐年成長:部分長照險針對分期給付提供逐年成長之設計,像南山人壽溢路相守2長期照顧保險,長期照顧/完全失能分期保險金,按給付次數單利2%增加。

但保戶投保時也要注意,長照險保單條款規定,已給付「長期照顧一次/分期保險金」者,不再給付「完全失能一次/分期保險金」;另外多數長照險的分期保險金都設有給付次數的上限,例如最多給付192個月或是最多給付12年,且給付期數非保證… 閱讀完整內容
Smart智富2025/7月 第323期

本文摘錄自‎

高齡社會來臨 掌握長照險3大重點

Smart智富

2025/7月 第3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