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六年,大稻埕知名仕紳、茶商李春生設立了臺灣首座製冰廠,開啟寶島冰品的快速發展。入口沁涼百百款,刨冰、雪花冰、綿綿冰、冰淇淋、霜淇淋……各擁不同食尚美學與支持者,但不少人對冰品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當屬冰棒了──買杯果汁插根筷子冰進冷凍庫,滿心期待倒扣出消夏的童年,相信誰都有過? 冰棒也稱枝仔冰、霜仔枝、枝冰……,製作方式從家庭簡單D I Y到大型連鎖冰品繁複流程皆有,原料、食材更是廣納百川,新鮮水果、精純巧克力;可以是單純香草或黑糖口味,也可以來點芥末嗆辣、來點小松菜,甚至烏魚子──彷彿只要是餐桌上看得到的,都可以放進來試試看?冰棒一根便精彩地飽含了在地風土滋味,讓人吮指不絕。 小孩望之流涎,大人趨之若騖,特別是水果做成的冰棒,可謂最不受年齡限制的冰品王者。儘管已是暑末迎秋之際,氣候卻仍炎炎襖熱,這時候來根冰棒,不多不少、輕盈解決身心的燥熱。 文字 何立翔、郭正偉╲攝影 吳尚鴻、林焮堯、何立翔、林佳瑩 照片提供 春一枝有限公司 Q.據說冰棒有發明者? A.一九〇五年,美國加州十一歲的Frank Epperson 意外將放了攪拌棒的蘇打水置於室外,過了一晚成了帶棍的蘇打冰塊。此後他持續鑽研這類產品,甚至申請專利,有了美國冰棒大王之名。這個典故後來也被寫成一本書:《發明冰棒的孩子》(The Kid Who Invented the Popsicle)。

▲枝仔冰城如今不單單賣冰,還成了連鎖餐飲企業。

▲百年冰城,冰棒口味推陳出新。

▲夏天來根冰棒,是童年共同的甜蜜回憶。
Q.臺灣第一枝冰棒? A.聽過高雄旗山「枝仔冰城」 冰店嗎?此「城」一開始非指建築上的城,而是創始人鄭城的綽號。胼手胝足沿街叫賣冰品的他,透過靈活商業頭腦與刻苦的工作幹勁,創辦冰廠、冰店,二代承襲後以枝仔冰城定名。如今冰城隨時代演進,已盛大成臺灣多處皆有分店的知名餐飲企業。依照枝仔冰城官方資料介紹,一九二六年,十八歲的鄭城製作出可能是臺灣第一枝的冰棒,距今已有百年。

▲約一九六○、七○年代開始,零食店盛行一種冷凍袋冰品,原料多為糖水或綠豆湯等;由於原料簡便,家庭也常有各種自製口味,稱得上是臺灣早期大眾流行的冰品回憶之一。
Q.製作冰棒的基本認知? A.製作冰棒的材料除了冰棒棍外,食材可粗分為主成分與提升風味的輔助材料兩類。

▲使用鮮果製作的冰棒,不僅好吃,還更凸顯風土特色。
Q 冰棒棍有學問? A.冰棒棍除了方便手拿握持,也有支撐冰體、防止滑落的作用。傳統常見取江某(別稱鴨腳木)作為木棒材料,方便取得也好處理;今則可見使用塑料(塑膠、矽膠等),或用金屬打造,作為特色或特殊紀念收藏。

▲春一枝有限公司發行的各種紀念版冰棒棍,與松山菸廠、臺北市立動物園、林本源園邸、IKEA 宜家宜居等聯名。

▲以簡單模具,在家也能做出好吃又健康的冰棒。

▲臺灣物產豐饒,冰棒也因此有了各種不同的在地口味。
Q.冰棒還是雪糕? A.早期的冰棒,主要以水、糖、果汁或水果為原料,脂肪低;雪糕則是後起之秀,多會加入奶粉、乳品或油脂等成分,讓冰體質地細緻柔順、口感綿密,猶如雪藏糕點,甚或還會包裹巧克力一類的脆皮。

▲冰棒家族中的雪糕,姿態別具一格
Q.冰渣感是哪來的? A.含乳冰棒若是水含量過高,冷凍過程中水分釋出,結成大冰晶,便有冰渣感。另外,若冷凍速度不夠快,導致水分子聚集,或反覆融化再冷凍也都有可能促進大冰晶形成,致使吃的時候有冰渣感。
Q.冰棒傷身、傷牙齒? A.溫度太低較易刺激敏感牙齒,冰品過量也可能引起腸胃不適,食用仍需節制。如有含糖量顧慮,糖少確實熱量低,但部分代糖可能影響腸胃;要看成分表,不能只看熱量。一般建議每人每日的糖攝取克數,應為總熱量大卡數的百分之五到十左右。

▲各家冰棒成分不同,怕胖的可以瞧瞧熱量先。
Q.有些冰棒會「黏舌」? A.有些冰棒入口後會覺得舌面被輕微包覆,甚至有點「黏」的感覺,通常跟成分比例和製作方式有關。假如糖分含量較高,糖漿狀質地會附著在舌頭上,融化時形成一層黏稠薄膜,在果汁或加了糖漿、煉乳的冰棒較常見。有些食用添加劑會形成輕微凝膠狀口感,也可能造成黏舌感。黏舌不代表品質好壞,多數是配方設計的結果。如果喜歡清爽口感,可以選擇水果含量高、水比例多、糖分較低、少添加穩定劑的冰棒。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冰棒指南 好棒一枝冰
鄉間小路
2025/9月 第5109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