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逛超市是一級、一個人吃餐廳是二級、一個人去咖啡廳是三級,在量化寂寞的時代裡,「獨旅」卻異軍突起,成為大疫後的旅行趨勢。適逢三年一次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跳脫喧鬧嘈雜的都會區,獨自去擁抱溫柔波光吧。劃開清晨大海的薄霧,從小島上的橄欖園騎行而過,吃一碗熱呼呼的烏龍麵──事實上,獨旅也好,結伴也罷,瀨戶內總以一種恰到好處的空間給予旅人面對自我的時間。 文黃彥綾/旅讀 圖李智凱/旅讀、各單位及受訪者 設計、繪_楊美娟/旅讀 一個人也不寂寞的瀨戶內海
每每走進書店,捲動電商平臺書籍暢銷榜頁面,看到便利超商的書架時,我都感到巨大的寂寞。 《被討厭的勇氣》、《想哭就哭吧,你不需要那麼懂事》、《心很小裝喜歡的事就好》、《總有一場相遇,是帶著溫柔奔赴而來》那些在暢銷榜上有著很長標題的小書,彷彿無聲地訴說現代社會無止境漫延的寂寞。偶爾,我會被戳中心緒,有時則反思心理諮商系畢業的自己,現在算不算某種程度的誤入歧途。 心理學中,關於寂寞(Loneliness)的系統性研究,大致始於二十世紀中葉,由社會心理學派推動。相較早期以佛洛依德為代表人物的精神分析學派,主要探討個體在孤獨(Solitude)狀態下的不安與焦慮,社會心理學派則更加關注個體與群體之間連結缺失,如何影響情緒與幸福感。一九八〇年代,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家進一步開發出寂寞測量工具「UCLA孤獨量表」,以二十道題目評估一個人與他人的疏離感。
孤獨,但不寂寞 你或許沒實際評測過UCLA孤獨量表,但高機率在社群平臺上看過網友再製的「國際孤獨等級量表」。從一個人逛超市、用餐、唱KTV、看海、去遊樂園到動手術,以十件事簡單而具體地為孤寂感評級。起初,此類貼文的留言經常散發著淡淡的傷感與自嘲,近年來卻對「一個人○○」有了更多不同視角的討論──獨旅,便是其中最被熱議的事情。 獨旅,幾乎涵蓋國際孤獨等級量表的所有項目。然而,近年來旅遊相關企業的報告皆指出,享受獨旅的旅客日漸增加。根據旅遊電商平臺KKday二〇二四年的數據,去年海外一日遊商品中,單人參團的比例較前年成長百分之二十;Booking.com針對台灣Z世代的調查中,也有近半數人表示過去六個月曾進行獨旅,更有百分之七十一的旅人期待在未來一年規劃只屬於自己的旅程。 獨處是真的,寂寞卻未必。不少過來人的經驗都顯示,獨旅可以培養個人的賦權感。人們在長時間的自處過程中,學習面對自我、學習相信自己的判斷,蛻變成更具韌性的姿態。

▲波光和藝術交織的瀨戶內海日常即景。
漫遊日本最大內海 日本作為台灣民眾海外旅遊熱門目的地,被許多人奉為第一次出國獨旅的首選。距離近、社會秩序良好、交通便利、觀光資源豐富,再加上各式招牌指標中常見的日文漢字,都為華語使用者增添不少便利性。近年來,東京、京都與福岡等多次被網友票選為最適合獨旅的城市。 粼粼的波光在眼前綿延鋪展,平穩的大海隨著行駛中的船隻,偶爾為窗景點綴有著高大綠松的靜謐海灘、隱蔽灣岸內的古樸漁村、拔「海」而起的蒼翠小島,相比發展完備的城市,環繞在日本本州、四國和九州三大島之間的瀨戶內海,其海域內星羅棋布的島嶼和周邊地區,則因有別於都會區的海岸風光,備受另一眾喜愛冒險感與閒適氛圍的獨旅客喜愛。 呈東西狹長狀的瀨戶內海,是日本最大的內海,東側有兩個出口與太平洋相通,西側則以關門海峽與日本海相連。海域範圍內有七百多座島嶼,自古便是其境內乃至與周邊國家的重要交通樞紐。若依日本行政區劃分,「瀨戶內」依逆時針方向,主要包含大阪府、兵庫縣、岡山縣、廣島縣、山口縣、愛媛縣、香川縣與德島縣等。一九三四年,占地超過九千平方公里的海洋與陸地,被一同劃定為日本第一批國家公園。
當「巧虎」之父來到荒島 儘管有著美麗的自然景緻,瀨戶內部分區域卻在一九六〇年代以降,因大規模的工業化而承受負面影響。尤其,內海諸島因地理上的隔離性,常年遭受執政當局的忽視,比如日本近代最大規模的環境公害「豐島產廢事件」、隔離痲瘋病病患的大島,都隱隱揭露寧靜海面下的黑暗歷史。 許多島嶼面臨嚴峻的人口老化和流失問題,彷彿被時間遺棄的「舊世界」。一九八五年,事情出現轉機,創造出《巧連智》月刊的倍樂生集團(當時稱福武書店)創始人福武哲彥,攜手時任直島町長的三宅親連,商定將直島南面開發為具有教育性質的文化區域,先後打造直島國際露營地,及結合美術館和酒店的「倍樂生之家」等。 伴隨直島各項現代藝術計畫與建設的推動,周邊諸島也相繼思索自身未來,二〇一〇年遂催生首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每三年舉辦一次的藝術祭,以「海洋復興」為經,以諸島的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為緯,交織出藝術團體與在地居民共創的藝術盛宴,為沉寂的小島吹來流動的風,每每吸引海內外一百萬名遊客到訪。
出發!未知的瀨戶內海 本次差旅為期近一個月。我們先是從岡山啟程,並以高松為基地,九天內穿插直島、豐島、男木島、女木島與小豆島的行程;後搭乘火車至四國的另一端今治,六天內騎行兼採訪世界最美的自行車道之一「島波海道」(敬請期待下期),最終在尾道結束本期企劃工作。好笑的是,攝影師智凱和我後續又分別向南至廣島市區停留三至五天(敬請回看上期)。 作為廣義而言繞過瀨戶內海一圈的人,我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個如此適合獨旅新手的目的地了。座落在海中央的島嶼,彷彿體現人類生來在世的孤獨感,卻又因海上往來的船隻、包覆其中的溫柔波光、島民的質樸笑容與散落的藝術品,令旅程充滿未知,而不再寂寞…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封面故事_瀨戶內海的孤獨感尺度
《旅讀》
2025/9月 第163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