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瑜珈熄燈 市場進入淘汰賽
全真瑜珈無預警倒閉,會員怨聲載道。這場震撼波動,不僅挑起「亞力山大事件」記憶,也讓市場看好健身雙雄未來長期的成長空間。 文 ● 吳旻蓁 「近年受到疫情衝擊與整體經濟環境惡化,公司營運長期虧損,已超出我們所能承擔的範圍。」新加坡連鎖健身房「TRUE YOGA FITNESS全真瑜珈健身」日前透過一紙聲明,宣布破產且全面歇業。從無預警宣布暫停雙北、桃園共六間分店的營運,到主管機關啟動調查與消費者索退議題,再到最終宣布停業,這家來台二十年品牌的倒閉,引發會員權益爭議與消費性預收款風險的社會討論,也喚起外界對二○○○年代「亞力山大」事件的集體記憶。 對會員而言,全真瑜珈突如其來的關店所造成的無疑是瞬間信任斷裂;而對產業而言,全真瑜珈倒閉風波的背後,不只是個別業者的經營挫敗,更折射出產業在高資本門檻、預收款監理趨嚴與景氣循環之間的結構性壓力與重組。

▲世界健身-KY與柏文市占合計達八成以上。官方FB
全真瑜珈無預警倒閉 儘管全真瑜珈倒閉再次挑起市場敏感神經,但從產業趨勢來看,台灣健身市場仍持續走在成長坡道上。根據教育部去年公布的《二○二四年運動現況調查成果發表》,台灣運動人口已達八二.九%;其中,每週運動三次以上、每次超過三○分鐘,且運動過程會流汗並感到喘的「規律運動」人口比例,也首次達到三五.三%,創下自一四年以來新高。另外,民眾從事在家健身、民間健身房及國民運動中心(含課程)等「室內運動」的比例為十七.六%,相較前一年的十六.八%,成長○.八個百分點,也顯示民眾對健身市場的需求正持續擴大,並帶動運動場館業的發展。 而這體現在健身中心家數與銷售額的成長,根據統計,去年全台健身中心數量達一○六二;而截至今年七月十六日,全台健身中心數量達一○九五間,為歷年新高。同時,健身中心的銷售收入也穩步攀升,除了二一年因疫情影響出現下滑以外,皆呈現逐年成長態勢,去年全台健身中心總銷售額也來到一八六.六億元,同樣為歷年新高。
健身市場呈逐年成長態勢 然而,儘管健身中心家數與銷售額持續成長,但滲透率尚不高,內資法人指出目前全台健身市場滲透率僅三到五%,遠低於美國約二○%、南韓七.三%、新加坡五.八%,意味著需求尚在啟動階段,換言之,需求端的長線空間仍大。 因此,在人均可支配所得穩步提升、健康意識抬頭、社群文化推波助瀾,以及「醫療支出前移」(以運動預防慢性病)的結構性趨勢交織之下,預期健身產業仍將穩步成長;法人也以潛在需求估算,全台目前僅開發約五五%大型健身房會所,尤以二線城市與新興社區為主要空白區域。 而綜觀市場概況,由於此產業屬於高資本門檻,單店投資動輒需要五千萬至一.二億元不等,損益兩平點大多以三千名會員為基準,回收期通常需二十四至三十個月;故在這樣的結構下,資金週轉與展店節奏掌控成為經營關鍵,也進一步凸顯規模優勢的重要。正因如此,台灣健身市場逐漸走向高度集中,雙雄世界健身KY(2762)與柏文(8462)合計市占率就已達八成以上,呈現寡占格局,這也導致資本不足或規模過小的業者恐將難以生存。
從這個角度來看,全真瑜珈的倒閉反而可能成為頭部品牌的利多。對世界健身KY與柏文而言,最大的直接效益便是會員轉移。全真瑜珈在台深耕二十年,累積一定會員基礎,這些突然失去健身場館的會員必須在短時間內尋找新的選擇。而相比於中小型業者,大型連鎖更具信任度與資本安全感,消費者自然會優先轉向市占率最高的兩大品牌。對此,世界健身KY董事長柯約翰日前在法說會上就提及,逆風消息對公司而言反而是利多,因為消費者意識到健身房還是要選擇上市公司品牌,才有保障。同時,世界健身KY也宣布立即推出「跳槽優惠」方案,無論是在哪裡運動,都享有「手續費加入會費五○○元」的優惠,線上入會也適用,積極爭取全真瑜珈會員轉入。 世界健身KY為全台第一大健身連鎖品牌,目前台灣已有一三八家分店,會員數達四五萬人;會員入會採年約月繳制、免預付,對會員來說,可確保權益不受影響;對公司經營來說,每個月都有穩定且強勁的現金流,財務狀況穩健。公司表示,營運已於首季落底,隨著新據點陸續開幕,第二季營收穩健成長創高,獲利亦顯著反彈;累計前八月合併營收七一.三八億元、年增十.五%,續創同期新高。
雙雄可望大者恆大 展望未來,世界健身KY看好第三季有望續創新高,且獲利可望較第二季再提升,整體預期下半年營運持續向上、獲利優於去年同期。此外,在布局方面,公司也規劃在台灣及東南亞開展直營據點,其他地區則透過World Gym International(WGI)以加盟授權模式拓展版圖。長期目標台灣據點要達二五○家、亞洲地區二五○家(其中泰國一○○家),其餘地區加盟據點目標為二○○○家。 柏文八月營收以五.三三億元,續創單月歷史新高,自今年三月起已連續六個月創高;從八月營收結構來看,健身及娛樂服務、運動保健服務、入會費(含手續費)及其他分別為六○%、三六%、三%及一%。公司表示,參與付費健身運動人口持續增長,消費者對「健身工廠」的信任度日益提升,會員逐漸養成健身習慣,帶動會員黏著度與續約率提升;截至六月底,「健身工廠」會員人數已突破三三萬人,今年底目標會員數為三四到三四.五萬人。 目前健身工廠據點數已達八一家,預估至今年底,全台將達八五家,公司也維持二七年達到一○○家據點的中期目標。而除了主力的健身工廠外,柏文旗下以羽球為主的「SKlub 運動俱樂部」以及提供運動按摩服務的「Buddy Body Workshop」等新創品牌在今年亦規劃新據點,其中「SKlub運動俱樂部」營收、獲利效益逐漸展現,有機會成為貢獻營收的第二核心品牌。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健身雙雄擴張迎來利多
先探投資週刊
2025/10月 第 2373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