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願景〉三計畫吸納Z世代人才 三年養出四百名生力軍
科技業缺人已是常態,青春活力滿載的Z世代,成為企業必爭資源,即將迎來五十周年的資深企業光寶科技,提出細膩的人資計畫,養出自己的生力軍。 撰文‧羅之盈優秀領導者的密度,會等於一家公司整體的競爭力,這是我們的信仰。」光寶科技人資長劉邦亨爽朗地說明人力資源策略的核心,「我們培育的不是管理者,我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影響他人的領導者。」 創立於一九七五年的光寶科技,是台灣第一家上市電子公司,從LED產業擴及多元面向產品,近年以電源管理相關應用為主力業務,即將進入「知天命」之年的它,全球員工現有超過三萬人,台灣員工則約有五千人,共同推動光寶二○二三年營收達一四八三億元。

▲爭取Z世代生力軍,人才計畫需要全面盤整。光寶人資長劉邦亨(左2)表示,「我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是領導者。」 Profile 光寶科技 成 立:1975年 董事長:宋明峰 資本額:234.8億元 收服Z世代心法 在乎他們在乎的事,薪資、福利、培訓計畫都到位
Z世代對薪資給付期待更務實
調整基層薪資結構 提高每月生活餘裕 「光寶明年五十周年,我們坦然檢視自己,能不能面對未來挑戰,不管是產業競爭,還是少子化。」劉邦亨表示,從人力資源視角觀察,爭取世代資源,光寶首先做的就是「調整薪資制度」。 劉邦亨觀察,年輕世代對於薪資給付方式的期待,其實更為務實。 他指出,傳統薪資結構是,較低的固定月薪,加上較高的年底績效獎金,但Z世代更在乎「每個月的入袋為安」。想抓住這群人才,「在乎他們在乎的事,才是職場加分關鍵。」劉邦亨認為。 因此光寶在二一年、二二年分階段調整基層員工薪資結構,將變動薪資撥入每月固定薪資,也就是假設以往年薪十四個月,直接除以十二個月,逐月撥給,對畢業五年以下的年輕員工來說,約當加薪二至三成,此外,還會另依績效,在不同時間點發放其他獎金。 調整薪資計畫獲得光寶董事長宋明峰的支持,宋明峰認為,少子化讓人力短缺,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未來,這是不得不做的事。何況,現在雙北市、新竹竹北等地的生活成本增加,與其讓年輕同仁等待變動薪資,不如讓他們每個月薪水都變好,提高生活餘裕。 光寶推動薪資結構調整後,還搭配其他配套,例如持股信託、育兒津貼、免費午餐等, 二二年至今,台灣新開職缺履歷投遞數增加三倍,整體留任率增加十二到十五個百分點。 爭取Z世代新戰力,光寶第一招就使出調薪的「 大絕招」!這還不夠?劉邦亨笑說,招人後還要留得住人才, 薪資計畫固然讓年輕同仁「安心」,但還需要設計出不同的培育計畫,讓這群人「定心」。培育課程「玩」是重點
藉新鮮人能量帶回「起而行」工作文化 光寶自二一年起, 陸續啟動Z世代人才計畫,主要有三項,一是鎖定頂尖大學研究所畢業的MA(ManagementAssociate)計畫;二是國內大學與研究所畢業的NBA (New Brave Adventurer)計畫;以及第三項,製造領域專業的大學畢業生LiMI(Liteon intelligent MFGInstitute)計畫。分別以半年至一年為期,累計培育約四百名Z世代生力軍。 攤開人數超過百人的NBA計畫內容,常見的職能課程變成一項項有趣的「遊戲」,例如內含企業文化的「使命召喚」,訓練職場工具的「生存裝備」,還有訓練創新思考的「道具進化」。 「職能課程真不像我們那個年代,只有硬邦邦的情境領導、溝通管理的觀念。」劉邦亨的口氣裡有些羨慕,「玩,是重點。課程設計上,減少單調的觀念傳遞,更多的是要他們離開座位,屁股離開椅子,去跟身邊不認識的人溝通互動。」光寶希望「起而行」的工作文化,可以透過新鮮人重新帶回組織,創造出不同的影響能量。 參與NBA計畫的智能應用事業部研發一處工程師郭禮揚,二一年從台灣科技大學電機所畢業,當初他是被「開發新產品」的職缺吸引,卻在參與新進人員培訓計畫,得到更多驚喜。 「在其他公司上班的同學朋友們,都沒有得到這麼豐富的培訓。」郭禮揚表示,工具學習很重要,例如當時學到目標管理工具「OGSM」,從專案目的(Objective),拆解為具體目標(Goal)、策略(Strategy)、檢核(Measure),影響自己後來推進工作的方式。 此外,郭禮揚認為,學習職場溝通技巧也很是受用,「主要是敘事邏輯,對於目標跟做事方式。」讓他學到如何有邏輯地跟別人敘述,「或者是說,如何理解對方的情緒感受。」 「其實,最重要的『同梯情誼』。」郭禮揚喜歡匯聚同年齡層新鮮人的NBA計畫,平常工作議題不懂可以互相「密」(傳訊)一下,也可以藉此多了解組織,「 同部門的同齡同事, 有時並不多,NBA朋友變得非常難得。」
▲光寶科技重視全族群融合,圖為Z世代與資深員工的「自力造筏」活動。光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