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唯一掛牌興櫃的公仔股 「野獸國」 ,走出疫情低潮,去年海外業績大爆發,陸續打入美國沃爾瑪、中國名創優品,助公司轉虧為盈。 撰文 ‧ 徐采薇 百貨、零售通路貨架上,《魷魚遊戲》 、 《咒術迴戰》 、 《玩具總動員》,一個個陳列的熱門IP(智慧財產權)公仔,它們的共同點是,全都出自「公仔概念股」野獸國之手。 二○一○年成立的野獸國,是台灣唯一投入資本市場的公仔和玩具製造商。二四年,該公司營收為十三.四億元,其中海外營收年增五八%,達四.九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純益(EPS)也從二二、二三年的負三元左右,成長至去年前十一個月的 ○.九七元,正式轉虧為盈。 野獸國的海外業務能迎來爆發性成長,靠的是創辦人楊詠喨對市場的敏銳度,以及敢於投資的膽識。 「我們九成的IP都是拿全球授權,當然賣愈多愈好。」他認為,公司每次開發一個產品,動輒都要一年多時間和上百萬元資金,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若能擴大銷量,就能提升獲利。 一九年,他打破過去透過網路電商外銷給單一消費者的方式,在外銷業績較突出的美國、中國、泰國和馬來西亞設立子公司,直接在當地通路鋪貨。 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一場新冠疫情,導致野獸國海外業務幾乎停擺,二○至二三年間,公司每年虧損高達數千萬元。楊詠喨不諱言,他曾想放棄海外公司,卻又不願看著過往的努力全打水漂;好在台灣的內需穩定,才讓他熬過疫情低谷。
主動進擊:出國擺攤找生機 「連疫情都撐過來了,當然更不能放棄了!」楊詠喨一語道破自己持續深化海外事業的心路歷程。於是,他調整銷售策略,陸續拿到美國最大實體零售業者沃爾瑪(Walmart)、中國當地連鎖賣場山姆會員商店(Sam’s Club)以及名創優品的訂單。 楊詠喨自承,早在疫情前,野獸國就企圖進軍沃爾瑪,還花錢請代理商、媒合網站幫忙牽線,卻遲遲沒有下文。 眼看一直無法突破,楊詠喨決定回歸最土法煉鋼的辦法:參展。二三年,野獸國在美國舉辦的全球授權展(Licensing Expo Las Vegas)擺攤,將所有當時的主力產品帶過去,在現場展示一比一、兩百多公分高的鋼鐵人。 或許是努力加上運氣,參展期間,沃爾瑪的採購人員無意間逛到野獸國攤位,雙方相談甚歡,並決定進步合作,花一年多時間討論、檢測,終於在去年底成功出貨首批《魷魚遊戲》公仔,在沃爾瑪四百多家門市販售。 沃爾瑪一戰告捷,同年十月,楊詠喨再帶隊赴中國上海參展,將迪士尼公仔賣進山姆會員商店和名創優品。由於這些大型連鎖通路,通常一張訂單就高達上百萬美元,為野獸國挹注大筆營收。 「愈多IP愈能吸引客戶、分散風險。 」楊詠喨透露,他能在美國、中國市場通吃,首要原因是他端出的IP選擇夠多元。例如,同樣是公仔,可能美國賣場就會選擇串流平台Netflix正在熱播的影集IP,而在中國,因Netflix被禁,則會選擇歷久不衰的迪士尼IP。 這也意味著,為了滿足各國客戶,他們必須爭取到更多IP授權。近三年,野獸國以每年約九個新IP的速度,積極豐富 「商品菜單」。如去年,他們剛與Netflix簽下《魷魚遊戲》、《SAKAMOTO DAYS 坂本日常》,美系則新簽《星艦奇航記》與 《芝麻街》等IP。
七三法則:基本盤搭潛力款 但也不是每次看好的IP都會熱賣。舉例來說,野獸國曾做過電玩遊戲的角色公仔,後來卻發現該角色形象不夠鮮明,粉絲很難直覺聯想到遊戲本身,因此只推出一次產品,就立即收手止損。 因此,為了降低風險,楊詠喨在IP版圖上,一直堅守七成為長青IP的原則,諸如史迪奇、鋼鐵人這類有死忠粉絲的IP,先鞏固基本盤,另外三成才會挑選有市場潛力的全新IP,避免滑鐵盧影響整體營運。 長期關注IP產業的星達資本董事長詹克群則指出,野獸國的代理、授權商業模式是一把雙刃劍,好處是這些國際IP自帶粉絲群,但也因為IP的熱度不掌握在自己手裡,而是取決於IP的電影、動漫內容賣不賣座,很考驗經營者對市場趨勢、流行的敏銳度。 如今,憑藉多元IP和大型通路加持,野獸國的海外市場迎來春燕,接下來,楊詠喨還有很多新點子等著實現,包括與台灣超商討論擺設玩具展示架,或是尋求演唱會周邊的合作機會等。他將帶領這頭剛出閘的 「野獸」 ,繼續攻占更多地盤。 野獸國董事長楊詠喨,原本在美國擔任會計師,因為喜歡收藏美系玩具、公仔,返台後便選擇以此為創業起點。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台灣唯一公仔股 攻進沃爾瑪、名創
今周刊
2025/4月 第1475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