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互動、高情緒價值,社交和成交同時完成
採訪.整理.撰文|張玉琦 編輯|邵蓓宣 有人問,穿西裝外套會不會顯老,小編現在馬上試穿3種不同的顏色給你們看,如果擔心的話可以選淺色的,鏡頭拉近一點⋯⋯謝謝@Vivian提問、歡迎@Amy進來。」 猜猜這段對話發生在哪裡?沒錯:直播。作為一種內容場景、成交場景,直播正在以即時、真實的鏡頭語言,打破網路的隔閡,暗示了品牌行銷與銷售的典範轉移。
網紅疲乏?抗拒制式化銷售,消費者追求真實、即時回覆 在碎片化社群平台的年代,企業可接觸消費者的管道数量呈指数型成長,行銷活動的成本舆複雜度也隨之提升。看似有無限的工具和手段,但網路使用者也懂得迴避廣告主,使用廣告封鎖工具,或訂閱無廣告的付費服務。 在這個情況下,網紅行銷成為網路行銷的重要策略,藉由高真實性的內容,吸引消費者與企業互動。根據《加州管理評論》期刊〈善用直播,讓網紅行銷更有影響力〉(Leveraging Livestreaming to Enrich Influencer Marketing),2022年全球網紅行銷支出超過160億美元,且超過9成的行銷專業人士使用過網紅推廣產品或服務,顯示企業對此管道的信任。 但當網紅行銷日漸常態化,品牌操控力道漸增,導致消費者「網紅疲乏」與「反網紅」(deinfluencing)現象興起,這也推動了內容型態的轉向,消費者追求更真誠的互動方式,而直播正是這股趨勢的核心。 最初為非主流的電玩實況直播,自疫情以來,快速躍入大眾視野,從Twitch到TikTok LIVE、YouTube Live,從特定小眾社群,普及到大眾的社交平台。這種高度即時的內容,
滿足了他們對透明度與真實性的期待,找回群眾的「信任」與「互動」。
從內容創作跨到商業模式,社交商務移除購買摩擦力 直播從陪伴性的內容,發展出贊助、聯名、帶貨、團購等商業形式,本質上是一種社交商務(social commerce),指的是消費者在社交媒體與內容創作平台上探索產品,並完成交易的行為。核心價值在於,將消費者的探索、體驗、社交與購物無縫整合,移除購買旅程中的摩擦。 全台最大娛樂直播平台浪LIVE直播教練武霖指出,直播帶貨是一種內容創作,其核心為粉絲經濟,因為粉絲信任、支持直播主,才有成交動能。對企業而言,直播將傳統電商的「單向購買」轉變為「雙向互動」,在短短幾分鐘內建立起高信任感,縮短了消費者從「意識」到「購買」的決策旅程,這種典範轉移使得品牌能更直接連結行銷支出與實際銷售。 在直播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它被視為電子商務的核心成長動能。借鏡中國市場的發展,麥肯錫報告〈開播!直播商務如何改變購物體驗〉(It’s showtime! How live commerce is transforming the shopping experience)估計,直播購物到2026年可能占電子商務銷售額的10∼20%。對全球市場,他也是極有潛力的商業機會。〈善用直播,讓網紅行銷更有影響力〉指出,全球18∼34歲的人當中,有63%定期觀看直播;這龐大的年輕受眾基礎,為直播經濟提供了持續動能。而整體直播產業預計在2027年前將成長至超過30億美元,直播市場預估2024∼2030年,年複合成長率32%。 對台灣而言,這場零售革命,剛進入爆發前的起飛階段。直播解決方案的數位行銷公司AnyMind roup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李佳倩觀察,目前台灣消費者觀看直播是收看內容導向,在消費決策上還沒有成為主流,但如果有一天主流社群平台具備直播導購的功能,就可能改變網路購物的生態。 預先做好準備的企業,可把握這波機會,將直播從行銷實驗升級為電商策略。
直播商務的價值:更有魅力的品牌印象和銷售 〈開播!直播商務如何改變購物體驗〉分析,直播形式的價值,可歸納為對銷售流程的「加速驅動」和對「品牌吸引力」的雙重強化。 直播內容具有強大的娛樂性與沉浸感,能顯著延長觀眾的觀看時間,從而提高購買意願。麥肯錫報告顯示,某些企業直播轉換率可高達近30%,是其他管道的10倍。 其次,直播提供的即時、未經高度包裝的真實互動,能建立傳統廣告難以比擬的信任感與「人味」。品牌能透過主播的個人魅力和即時的Q&A,賦予產品溫度,強化品牌在既有客戶中的定位。 全台最大影視設備代理商正成集團副總經理丘紘豪、年收近10億元的時尚品牌唯品風尚集團(Wstyle)執行長周品均都第一線跳下去做自媒體,透過融入娛樂和溫度,品牌不僅實現了銷售,更創造了「品牌粉絲見面會」。 麥肯錫指出,企業導入直播商務的歷程,大致可分為3階段:由外部顧問協助的試水溫期、內部設立專職團隊的成長期,以及作為數據驅動引擎的成熟期(參見下圖表)。
根據東方線上2025年的調查,台灣消費者觀看直播的平台依序為蝦皮購物、Facebook、YouTube,直播帶貨單次消費以新台幣1000∼1999元區間最多,約占31.9%,展現了不容小覷的單次購買力(參見下圖表)。
直播選品公司溫倪詩(VANNISE)創辦人邱子軒觀察:對於新創或小型企業,投入直播的設備與操作門檻相對較低。相較於傳統電商,直播專注於經營舊客,因此可以降低投放廣告的成本,節省的資金可用於回饋粉絲或提升競爭力。
直播不只是銷售工具,更是品牌長期耕耘內容的戰場 在我們分析直播的巨大潛力時,也必須正視電子商務面臨的困境。過去企業以付費廣告或SEO獲取的流量下滑,難以維持過去的投資報酬率;傳統的圖文官網,也缺乏真實的產品體驗,電子報、訊息等會員經營方式,對消費者來說,也少了點溫度。 直播的互動性、即時真實體驗以及社群黏性,恰恰彌補了這些痛點,將高成本的流量,透過高信任感的場景,轉化為實際銷量。 丘紘豪認為,未來3∼5年,直播將不再只是銷售工具,而會進化成品牌長期內容戰場。正成估計,台灣直播電商所驅動的影音設備年化需求市場規模,推估約80億∼160億元。 波士頓管理顧問公司(BCG)〈零售商的新電子商務創新〉(The New E-Commerce Innovation Imperative for Retailers)建議,初次投入社交商務的企業,可先與網紅合作導入導購連結,不僅能蒐集第一方數據,精準追蹤受眾行為,為後續擴張累積基礎。 若企業欲擴大社交商務規模,則應多元化網紅與廣告布局,與不同平台、不同受眾屬性的創作者合作,觸及多元客群,擴大觸及、提升轉換。 走到幕前、讓品牌聲量與個人聲量同步放大,將直播納入行銷與會員經營策略,讓品牌能見度與轉換力道相輔相成。企業領導者,品牌經營者,你準備好,開播了嗎?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品牌如何布局「+1」商機?
經理人月刊
2025/11月 第252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