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艾司摩爾曝光機!
文●林洧楨 攝影●程思迪 在台灣傳產普遍面臨訂單驟減、無薪假潮之際,一位以四位妻子與十四名子女聞名的網紅老闆——啟德機械起重工程董事長胡漢龑,仍將逆勢繳出年營收成長逾一成的亮眼成績。 今年教師節連假,他暌違六年復辦吊車展,展出重達二千二百噸的亞洲最大履帶式吊車、一百零四公尺高的全球最高雲梯消防車,全新工程車大軍的火力展示結合互動體驗,加上砸下四十億元打造、金碧輝煌如「白宮」的新總部開放參觀,吸引全台粉絲、吊車迷朝聖,車潮竟多到讓國道三號新竹寶山交流道宛如臨時停車場,陷入交通癱瘓的誇張地步。 即便入場須排隊一至兩小時,民眾仍熱情不減,只為一睹這座華麗吊車王國的風采,一躍成為今年教師節連假期間最炙手可熱的打卡新地標。

▲啟德董事長胡漢龑身穿招牌東北大花裝扮,用身後重達2,200噸的亞洲最大履帶式吊車,展現全台無人能出其右的設備戰力。 啟德機械起重工程 成立:1975年 董事長:胡漢龑(圖) 主要業務:各式起重吊裝與搬運工程服務 成績單:2024年營收逾30億元,今年成長率估逾10% 地位:全台1,000噸以上重型吊車市占率達9成的台灣吊車霸王
胡漢龑以雞冠髮型、鮮紅「東北大花」背心與粗金項鍊的鮮明造型,加上多子多妻家庭聞名全台,這次在花蓮光復鄉捐款帳戶爭議時,他呼籲「民眾捐款最好能夠直接受惠到光復鄉民,不要捐款到某某帳戶去了」的直言敢言作風,在網路上人氣爆棚,影片點閱屢破百萬,個人聲量遠超企業。 更讓人難想像的是,這位風格鮮明的企業二代,不僅華邦電搬艾司摩爾曝光機、友達搬真空濺鍍機都找他,台灣九成半導體廠也都是他客戶。更在包含離岸風電工程在內的全台千噸級重型吊車市場中,以逾九成市占率穩坐霸主地位。今年傳產逆風,他仍繳出年營收推估成長逾一成的亮眼成績。 「其他人跟我的落差太大了,我講第一,沒人敢講第二。」胡漢龑自信的說。
曾窮到未成年就開吊車賺錢 靠神祇指點押寶竹科淘金 儘管胡漢龑自嘲是「高中念五年都念不完」的學業魯蛇,家境還一度窮到需要胡漢龑未成年便違規駕駛吊車上工,來幫忙養家。他與已故父親胡鵬飛——身兼廟公與乩童的異類創業卻攜手打造出台灣吊車界的不敗王國。 究竟這對非典型父子如何締造傳奇? 綜合胡漢龑本人、啟德老臣與業界夥伴的看法,成功關鍵在於兩件事:一尊神祇,以及一套違反常理的經營哲學——有錢賺卻要冒高風險的生意堅決不碰,但沒錢可賺的災難救援卻拚命做。 所謂神祇,正是早年供奉於台北建國南路、如今已拆除的聖德宮瑤池金母。 胡漢龑回憶,父親原是摩門教徒,因遇見瑤池金母改信道教,也因神祇指點,才創辦吊車公司。一九八○年代竹科初成立時,父親不走台北主流的建築吊運市場,反而選擇蹲點新竹,等待尚未成形的科技業需求。即使初期毫無訂單,也甘願以廟為家,與神祇一同守候商機。 這份堅持讓啟德從最早的華邦電曝光機吊運訂單,就率先取得技術優勢,成為首批赴荷蘭艾司摩爾總部受訓的業者。憑藉先進者優勢與零競爭環境,啟德成功打入電子、半導體與面板等高科技廠,奠定其在科技吊運市場的領先地位。 為感念瑤池金母的庇佑,啟德胡家多年來不計成本捐資建廟。新總部屋頂矗立一尊微笑守望國道三號的瑤池金母公仔,象徵信仰與事業並行。如今,最遠的一座瑤池金母廟已從台灣延伸至中國青海,跨越地域,延續虔誠。 「如果不是瑤池金母,我們家不可能會開吊車公司。」胡漢龑坦言。
高風險,再多錢也不做! 他在乎人命建內規反勝出 啟德的經營哲學堪稱異數:錢多但高風險的訂單堅決不碰,卻忙著到處免費救災。該公司工程技術部副總經理林昌仙指出,吊車業常見的利潤操作,是企業為節省成本,要求使用噸數不足的吊車硬撐高難度任務,結果往往是「為了多賺一百萬,卻賠掉數千萬設備,甚至人命與公司都賠進去。」 胡漢龑拒絕這種賭命式生意,並以兩項內規徹底落實理念:一是
砸重金購置設備,例如斥資三億元購入全亞洲最大履帶式吊車;而且所有吊車使用年限不得超過十五年,逾期即汰換,以防設備老化導致意外。 啟德第二項內規,是
將接案權交給第一線工程團隊,而非由老闆拍板。無論利潤多高,只要現場評估有不可控的安全風險,即可拒接,除非客戶能協助排除風險,才會重新考量。因攸關人員生命安全,把關自然更嚴謹,也大幅降低失敗率。 「他常說,如果都要老闆我來決定,我請你們來幹嘛?」林昌仙笑說。
他用救災磨出高難度技術 同業直言:沒人想當他對手 至於災難救援——多數是無償案件,啟德卻搶著衝第一。 同業分析指出,胡漢龑熱中公益固然源自宗教信仰,但從商業角度來看,吊車作業牽涉重量、風力、溫度、角度與綁繩方式等多重變數,是連機器人與AI短期內都難以取代的高風險專業技術。優秀的吊車團隊須仰賴長年經驗累積,且容錯空間極低。 哪種任務能讓團隊練最難的技術且容錯率相對高?「沒錯,就是災難救援。」他說。 換言之,在胡漢龑多年來從高速公路重大交通事故、九二一大地震,一路到花蓮光復鄉堰塞湖溢流悲劇等重大災難救助都無役不與的義舉背後,不只是他往網紅發展的一大資產,也是自家的工程團隊能發揮所長與打磨專業技術的關鍵試煉場。 這份善念,讓原本滿手爛牌的父子,在窮途末路中闖出一座無人能及的吊車王國。 同業分析指出,對新進者而言,僅設備資金門檻就難以跨越;而老牌業者與財團即使砸錢買設備,卻難以複製啟德數十年累積的工程經驗與團隊默契。在高投資、高風險的產業結構下,胡漢龑幾乎沒有競爭對手,也因此有餘力追逐他的網紅夢。 「業界沒有人想當他的競爭對手。」佳運重機械董事長張林桂說,他也是胡漢龑的事業夥伴,啟德持股佳運逾一成。 展望未來,多位業界人士認為,這位風格鮮明的網紅老闆將面臨愈加嚴峻的挑戰。啟德目前幾乎靠胡漢龑一人魅力撐起全局,但十四位子女難以複製其個人特質,傳承問題勢必成為關鍵難題。 此外,公司引以為傲的老師傅,多半是與胡漢龑早年並肩作戰而留下的革命情感,但林昌仙坦言,吊車這個傳產如今也面臨招募不到年輕人的問題,所以老將退場,人才凋零會越來越嚴峻,就看胡漢龑這位業界奇人能否再度破格創新來突圍。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從921救到光復鄉 吊車大王愛救災竟幫他稱霸竹科
商業周刊
2025/10月 第1977期
相關